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6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國小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為什麼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並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複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複習如何設計調查表,並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製作統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範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彙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統計與概率(1)

(1)統計表

(2)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圓柱表面積的,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圓柱的展開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指名學生説出圓柱的特徵。

2、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計算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2.5周長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釐米,高10釐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4、提問:圓柱的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的'面積就圓柱的什麼?(表面積)

二、教學表面積。

那麼,圓柱的表面積是什麼?明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題目: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1)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要求圓柱的表面積,應該先求什麼?後求什麼?

(2)我們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畫出這個圓柱。隨後教師出示圓柱模型,將數

據標在圖上。現在我們把這個圓柱展開。出示展開圖,如下:

2、小結:計算表面積時,一定要分步計算。先求什麼,後求什麼,再求什麼。(提問)

3、出示試一試: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釐米,底面直徑為30釐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1)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這個水桶是沒有蓋的,説明了什麼?如果把做這個水桶的鐵皮展開,會有哪幾部分?

(2)要計算做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應該分哪幾步?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後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

(3)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裏不能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釐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三、課堂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採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4題。

五、《作業本》第2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數學教案-三角形面積。

教學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通過學生動手拼擺,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用紙皮剪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誰能説説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你知道它是通過什麼方法推導出來的?

二、導入新課:

你們看,(屏幕出示三個三角形)這些是什麼圖形?那誰來説説看,哪個三角大?哪個三角小?(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那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呢?

三、新課:

(一)好,我們就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同樣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方格紙,請你數出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看誰數的又對又快。

小結:通過數方格,我們得到了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12平方釐米,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等的。

那你們覺得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方便嗎?既不方便,又不精確。

像一塊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你真聰明

師:這才是最科學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三角形面積》。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在研究之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張老師把這一張長方形紙這樣對摺,對摺出來的是什麼圖形?那麼,折出的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是不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呢?(老師把它剪開,重疊)我們會發現這2個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就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

(二)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拿出給你們準備的2個直角三角形 、2個鈍角三角形,請分別把它們疊起來,發現什麼?(重合)説明了什麼?(2個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樣的,2個……)

那就請同學們想一想: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1、先用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積我們會計算嗎?我們只會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我們就請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來演示,説説你是怎樣拼的?(同學演示)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電腦是怎樣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嗎?好,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想一想,能把2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開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説説我是怎樣拼的?分別請2個同學上台演示。(能嗎?)説得真好

3、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把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誰能把這句話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齊讀 回答真好

4、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

想一想:1、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開始觀察,觀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後回答,屏幕演示。

反饋提問:“為什麼要除以2?”

5、翻書P76,填充,齊讀,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字母面積公式

板書: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表示什麼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幾個條件?然後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 2)計算,注意千萬不能忘記÷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1、出示“想一想”:學生讀要求,個別回答,校正,一樣的舉手,不一樣的舉手。

2、同樣我們還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物體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積。

出示例:求的是什麼?我們應根據什麼?請同學們做在自備本上。

3、同學們做得真認真,下面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有沒有掌握今天所學的知識。

請看第1個題目:

1、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求出塗黃色部分的面積。

2、判斷,説明理由:(請用手勢表示)

2個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積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積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積是18米。

從以上練習,你認為我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1、÷2

2、單位統一

3、面積單位

3、選擇:

下列哪個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單位:釐米

3 3

4 4

小結:我們在做求三角形面積時一定要注意……

一個三角形的底是20釐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積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結:你認為在做作業時注意( )

4、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釐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誰來説説看,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們在計算它的面積時一定要注意別忘了÷2。

你們知道嗎,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就論述了“圭田術日,半廣的乘正從”我們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你們説,他們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學了這些知識,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問老師了?或有什麼想法問老師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並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聯繫: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麼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繫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繫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敍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後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説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麼?(射線、線段、什麼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後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後畫邊.

五、佈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説説風車轉動有什麼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説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説一説: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麼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説一説: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説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説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課前考慮:

1.概念揭示變“邏輯演繹”為“活動建構”。因數和倍數,保守教材是按數學知識的邏輯系統(除法整除約數和倍數)來佈置的,這種概念的揭示,從籠統到籠統,沒有同學親身經歷的過程,也無須同學藉助原有經驗的自主建構,同學獲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假如能借助同學的操作和想象活動,喚起同學的“因倍意識”,自主建構起“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那麼同學獲得的概念必定是生動的、有意義的。

2.解決問題變“關注結果”為“對話生成”。要找出一個數的幾個因數並不難,難就難在找出這個數的所有因數。這裏有一個方法問題。是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同學,迫切地尋求結果,還是給同學充沛的探究時間,讓他們通過獨立考慮、交流討論,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呢?很多勝利的教學標明,在教學中為同學營造出一個“對話場”,在生生、師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對話中,能讓師生相互分享經驗、溝通考慮,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學宗旨變“關注知識”為”啟迪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從知識課堂走向智慧課堂,為同學的智慧生長而教,應成為我們數學教學的傾心追求。怎樣通過對“因數和倍數”內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給同學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教會他們數學考慮的方法,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釋放潛能,開啟心智?這是我設計“因數和倍數”這堂課的宗旨所在。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使同學領會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通過獨立考慮、交流談論,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所有因數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同學思維的有序性、條理性,增強同學的探究意識和求索精神。

3.通過教學,讓同學從中感受到數學考慮的魅力,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練習紙、學號卡等。

教學重、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學會有序地進行考慮。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2.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 解應用題的書寫格式和步驟.

3.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找出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求未知數 (要求口述口算過程,並説出根據)

+40=56 -47=28 +25=42

-24=36 +18=60 -33=12

(2)板演(與口算同步進行)

農場養肉牛94頭,養奶牛78頭,養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頭?

訂正板演時強調數量關係(肉牛頭數-奶牛頭數=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板書課題: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應用題)

1.教學例8

農場養的肉牛比奶牛多16頭.肉牛有94頭,奶牛有多少頭?

(1)用以前方法解答

94-16=78(頭)

明確數量關係:肉牛的頭數-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奶牛的頭數

(2)用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引導學生思考:

①設誰為 ?

題中求奶牛有多少頭,應設奶牛有 頭.

教師板書:設奶牛有 頭.

②組織學生討論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師板書)使學生明確:

A:奶牛的頭數+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肉牛的頭數

B:肉牛的頭數-奶牛的頭數=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

③列式解答(根據不同的數量關係列式解答)

教師板書 A : +16=94 B:94-=16

=94-16 =94-16

=78 =78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數=被減數-差)

答:奶牛有78頭.

(3)比較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與以前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①要設所求的未知數為 .

②未知數 和已知數放在一起參加運算.

③解出的未知數 所代表的數不寫單位名稱.

(4)練習

圖書館借出科技書35本,借出的科技書比借出的故事書少18本.借出故事書多少本?

三、鞏固練習

1.選擇正確的算式.

(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

A.27- =4 B. +4=27

C.27+4= D. -4=27 E.27-4

(2)山坡上栽滿了松樹和柏樹.松樹有250棵,比柏樹多120棵.柏樹有多少棵?

A. B. C.

D. E. F.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

(1)小明有連環畫38本,小林比小明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2)中央廣播電視塔總高405米,比北京國際飯店高出301米,北京國際飯店的高度是多少米?

3.一題多解

(1)工廠運來一批煤,燒了28噸,還剩13噸,這批煤有多少噸?

(2)四季香果園採用科學管理後,去年收的蘋果比前年多16噸.去年收蘋果84噸,前年收了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與以前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有什麼區別?

五、課後作業

1.工廠運來一批煤,燒了28噸,還剩13噸,這批煤有多少噸?

2.四季香果園採用科學管理後,去年收的蘋果比前年多16噸.去年收蘋果84噸,前年收了多少噸?(用兩種方法解答.)

3.紅星國小歌舞隊原有37人,這學期又收了一些新隊員,現在有45人.這學期收了多少人?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 ,瞭解奇偶性的規律。

2、探索並掌握數的奇偶性,並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並理解數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

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1、遊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39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分別為4、5、6、7、8、9。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遊戲:要求是隻能在本組內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遊戲後學生髮現4人、6人、8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並説清這是由於4、6、8恰好是雙數,都是2的倍數;而5、7、9是單數,不是2的倍數。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有的小組剛好都能換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偶數;而有的小組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奇數。

學生相互舉例説説怎樣的數是奇數,怎樣的數是偶數。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活動1

(1)出示題目和情景圖: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

(2)提出問題:小船擺渡11次後,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麼?

(3)探究活動

學生可能會運用數的方法得出結果,不一定正確。

師:小船擺渡100次後,船在南岸還是北岸?你會怎樣做?能保證正確嗎?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畫示意圖法。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知道了奇偶數的一些特性,現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問題。

1、試一試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105次?請嘗試説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奇數次朝下,偶數次朝上。

師: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隻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麼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説能,但是上台展示,要麼違反規則,要麼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後杯口朝上的杯子數的奇偶性,就會發現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現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第一次翻轉後,杯口朝上的變為1只,仍是奇數;再繼續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隻杯子,即只有兩隻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仍是奇數。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永遠是奇數,不可能是偶數。也就是説,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2、活動2

出示兩組數:圓中的數有什麼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麼特點?

(1)學生獨立猜想,完成“試一試”,小組內彙報交流,然後統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幾組進行證明)。

如果兩個數相減呢?如果是連加或連減呢?

彙報成果:

(1)奇數﹢奇數=偶數 (2)奇數-奇數=偶數 (3)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個)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你能舉幾個例子説明一下嗎?

(學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2)運用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遊戲。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續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不想參加呢?為什麼?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區內,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他就是利用了數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在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自由説。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1、説説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教學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東區),心情就像這九月的天氣一樣時陰時晴。教學的壓力,學生的現狀,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儘快適應這所學校緊張的氛圍。

聽説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我第一個報了名,旨在讓其他老師給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最後定於第三週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級數學“數的奇偶性”一節內容。報名後,我便積極的着手準備,鑽研教材,查閲資料,設計程式,製作課件,並虛心請教了同教研組的餘加秋老師和劉紅敏老師,徵求了他們的意見。

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探索方法;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瞭解奇偶性的規律。2、探索並掌握數的奇偶性,並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遊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通過兩兩結對入座的遊戲引出數的奇偶性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策略:應用列表法和畫示意圖法探索數的奇偶性。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1、翻杯子遊戲。

2、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通過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交流,統一驗證,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

3、遊戲“開心樂”,運用數的奇偶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課後,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遊戲而遊戲,應該在遊戲中給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啟發。本節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遊戲、翻杯子遊戲、“開心樂”等三個遊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容而安排的,第一個遊戲重在感受數的奇偶性,第二個遊戲重在應用數的奇偶性,第三個遊戲重在解釋數的奇偶性,遊戲的重心最後都落到了“數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行的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閲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遊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並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後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於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後者。“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是本節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着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着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環節: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後,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採用計算機網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係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瞭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係。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絡課件,計算機10台。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台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佈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説一説你看到的是什麼?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説一説你看到的是什麼?(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麼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麼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麼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麼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後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裏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後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麼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係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台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據線時出現了錯誤。那麼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後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麼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説明了什麼?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麼?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後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