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弟子規》讀後感【推薦】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推薦】

《弟子規》讀後感1

這段時間我閲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閒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着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2

一年級上學期,老爸給我一本《弟子規》,他神祕地説:“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半信半疑中,我開始讀《弟子規》。每天晚上,我和老爸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句一句地讀,聽他講裏面的故事。老爸講得很認真,但是也有字不認得,還要查字典,不像老師。有時候想偷懶,老爸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了《弟子規》還不聽話!”我心裏不高興,但是還得讀。一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都記住了!老爸不信,我就背給他聽,還沒背完就被他一把摟住,半天不説一句話……

我總覺得《弟子規》是大人寫來管小孩的,我長大了要寫一篇《老爸規》,也管管大人。不過到那時我也是大人了,不知道還願不願意去寫。也許我和現在的老爸一樣,拿着一本《弟子規》,一本正經地教我的孩子。我會把老爸教我的東西一字不漏地教給他,我還會告訴他:“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弟子規》讀後感3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裏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説:“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説:“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説:“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敍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説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説:“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範。”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説:“光説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説真把式,連説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併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閲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後感4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弟子規》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長在大會上要求我們背誦和學習《弟子規》〉。

小的時候,我讀過《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至今還記憶猶新。我感覺《弟子規》裏的內容和《三字經》裏的內容大同小異。《三子經》是用小故事,小典故來説明一個道理。《弟子規》是學生們應遵守的規範。馬老師讓我們背誦“泛愛眾”一課,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馬老師説,這裏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道理,要仔細去讀,用心去理解。

剛開始背《弟子規》時,感覺很吃力,每一句話單獨背能背過,連起來背時總背不過,媽媽説,如果你先把每句話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媽媽説的方法先讀每一句話的解釋。再去背,不僅背過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話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規》雖然是古人寫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但其中所説所講的不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生活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嗎?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為清代康熙是山西絳州人李敏秀所作。我早對這本書有所耳聞,當時,,我只知道“弟子規,聖人訓”這六個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個大字,僅僅是《弟子規》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程的。此書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弟子規》第一章:總敍講的就是作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言行規範。今天,我主要讀了《入則孝,出則悌》這一張讓我深有感觸

本章主要講孝,古代聖賢的教導,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本章讓我明白父母生我養我談何容易,就是這些,也夠讓我們感激涕零。我們那還能不孝順他們呢?從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不學習為大。我們就算是不為自己,也為他們的養育之恩,就這些,我們難道不該報答他們嗎?

《弟子規》讀後感6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乾乾淨淨。可是,我心想:要怎麼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麼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裏,吞吞吐吐地説:“沒……怎……怎麼……”媽媽説:“有事情快説,別不説。”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濕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麼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説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説:“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裏面有一篇也講到,為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啟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打開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夥伴吧!

《弟子規》讀後感7

我讀了《弟子規》(節選)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段的意思是用人家的物品,需要跟那個人説清,如果不問的話,就算是偷他的東西了。借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這樣的話,以後要借就不難了。

讀完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聽過的一個小故事。明朝有個叫宋濂的人,很愛看書,可買不起書,只好借書。有一次,他到一家富户借書,他們講明十天之內一定要還。到了第十天,外面下着大雪,可他還是去還書了。主人很感動,告訴他,以後可以隨時來看書,也不限定歸還時間了。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呢!有一次,我的橡皮不知掉到哪兒去了,就問王啟周借了一塊。可剛借來不久,我又把我的橡皮找到了。看到我找到的人應該都在想:吳凱熠到底是把橡皮還給王啟周呢還是繼續用他的橡皮?誰知他們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毫不猶豫地把橡皮還給王啟周了。打這以後,看見這場景的人都很放心地借給我東西了。

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交朋友也要相互幫助,這樣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和同桌邵宇澄常常相互幫助,所以就越來越好,現在我們連旅遊也經常一起去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這裏面還有不少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8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讓我更懂禮貌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後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説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弟子規》讓我更自律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裏,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説,弟子規裏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説,《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後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9

昨日,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我把書翻了個遍,裏面的內容很深奧,但讀起來卻是朗朗上口。“泛愛眾”是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了。

“泛愛眾”,書裏説,就是以廣泛的愛心對待社會大眾。愛,是我們人類生活的紐帶,父母愛我,我愛我同學,同學愛老師,老師愛國家,我只説了“愛”的一面,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小愛”吧,而“泛愛眾”不僅説的是要愛所有人,還要愛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園的花花草草,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應該去愛惜和呵護的'。

也許有的小孩會説,爸爸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爺爺奶奶的愛是償還無盡的。是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親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都以“愛”而連接起來,我們人類就能和睦相處,但這遠遠還不夠,因為我們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動的一切都來源於大自然,只有愛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真正的“大愛”!

《弟子規》讀後感10

我在暑假裏讀了《弟子規》,為此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裏曾講到:“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這句話充分地寫出了我們少年兒童要十分尊重長輩,在外遇到長輩都要打招呼,長輩沒什麼吩咐,我們才方可離開。

在父母生病,我們做兒女的更要細心照料,要晝夜侍,不離牀,要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安心。

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在家休息。我早晨一起來,就先去洗漱,然後就奔向廚房,要為媽媽做早飯。我想了幾分鐘,便開始行動。我準備搞一個營養早餐,便拿出了很多水果。我還蒸了一個燒賣,因為畢竟一些水果是吃不飽的。我精心的把水果切好,排放在盤子裏,拼成一個笑臉。約半個小時後,我又倒了一杯牛奶,把這份精心設計的早飯送到了媽媽房間。媽媽看了後十分開心,連連誇我懂事,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很多,我們要認真牢記弟子規,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1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弟子規》是千古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它藴含了種種做人的道理:孝、敬、恭、勤、信,等等。讓我感受很深、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很多。

“入則孝,出則弟”,尊敬父母兄長,尊敬長輩。兄弟和睦,家庭才能和睦。不要把財物看得很重,也不要去管那些流言蜚語。要向舜帝學習,不管長輩多麼不喜歡我,也都要更加孝敬長輩。

“謹而信”,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切禍源,始於嘴下”,管好自己的嘴,收起好奇心,做事、説話,行為都需要謹慎。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未來。

做一個好人、一個受人愛戴的人,首先就要守信。古人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説到就要做到,當然,也要“事非宜,勿輕諾”,不然就會“苟輕諾,進退錯”。

我也要向《弟子規》中的聖人、賢人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謹慎守信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12

假期時,我按照老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我們自己也按我們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後,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文明,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成長。所以我以後要多讀書,特別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

《弟子規》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寫。我讀了這本書,不但體會很深,而且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還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則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則的意思是:讀書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到。這則有一個故事叫《落李不動》,故事是講楊愔小時候特別愛讀書,而且學習十分專注。有一次,楊愔坐在一顆李子樹下看書。熟透了的李子從樹上掉了下來,其他的孩子都紛紛跑來搶奪,但楊愔還是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讀自己的書。後來,正是由於學習時專心致志,他的學識也就很高,併成為了當時的宰相。我自己與楊愔比起來真是差遠了,我每天寫作業和讀書時總是靜不下心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又吃東西。這樣,不但影響了寫作業的速度,而且錯題很多,學習效率低。我要向楊愔學習,讀書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受益匪淺。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4

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了《弟子規》了,這本手冊主要講述了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當時我不理解意思,卻也認真背誦了《弟子規》。今年寒假,我再次讀《弟子規》時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前的我,房間裏亂七八糟,滿牀是書,就像一個“舊書攤”,地上到處是筆。《弟子規》教導我們從小要做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從那以後,我每次告誡自己要養成好習慣,每週日都為自己修剪指甲,整理課桌,把課桌擦的又白又亮。《弟子規》還説:“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在教我們時,一定要恭敬的聽,責備我們時,一定要虛心接受、態度謙恭。”這一點,我以前做得不好,我今後要努力做到,對父母、老師恭敬、態度好,即使他們有時誤解了我,批評我,也是為我好。我要始終做到有禮貌、小聲説話,不與他們爭辯。在他們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解釋。

讀完《弟子規》,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正的決心。

《弟子規》讀後感15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育我要當一個勇敢,聰明,誠實,孝順的人。對照《弟子規》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為,情不自禁地低下頭一陣面紅耳赤,

我經常跟父母頂嘴,不聽他們的教導,他們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我沒做到《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一次,媽媽叫我吃早飯,可我心中有一百個不願意,所以就隨便應付了一聲馬上到,然後繼續睡覺了。等到我醒來已經是11點30了。我飛奔到客廳,見媽媽已經早早地吃完了早飯等着我起牀。我愧疚地低下了頭,儘管臉再紅也沒有用。

還有一次,我上英語補習班晚回家了半個小時,媽媽説我是不是不會背書留了下來?可我沒有一點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於是,媽媽便去找老師問一下,老師説我英語課文不會背,於是我又火冒三丈,媽媽再一次問老師,可是老師説的還是原話。我只好承認了。後來回想一下,這件事不應該欺騙媽媽,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真對不起媽媽。

《弟子規》是我啟蒙我好老師,教會我很多,讓我學會了怎麼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