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節日慶典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介紹

欄目: 節日慶典 / 發佈於: / 人氣:2.19W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可尋。下面小編詳細介紹福州民間喪葬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介紹
  福州民間的喪葬習俗

辦喪事,首先,舊時有句民諺叫做“七七做,八八燒”,就是説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唸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七七四十九天,並非是足足四十九天,中間“孝男”要拔掉一天,六七是“孝女”日也要拔掉一天,如果是未上壽的“少年亡”(男不到五十歲,女不到四十歲)的就不是七天一七,只有六天了。這其間有燒紙屋、燒金銀箱等等。七七之後有“燒六旬”(即六十日)要禮祭,燒紙鴨?福?一百日也要燒祭,一百日之後就要等到“週年”(即一年足)到“三年”(即足二年)就要除服,這就是民間所説的“兩年足三年促”除服就是孝服已滿可以換吉服,照常生活,不要為孝服所拘束了。

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週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當年曾國藩守孝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下旨借孝的。 實際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漸淡化親屬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週年,由週年到三年,逐漸拉長,也就逐漸淡忘。最後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紀念日了)。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相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人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在訃告的尾段是這樣寫的:“不孝男某某等待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所謂成服就是開始戴孝。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

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髮,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髮,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據民間傳説,這兩個棉球的作用是:孝男在服喪期中要把兩邊耳朵塞起來,任人譏、任人罵、任人説什麼壞話都裝做聽不見。是否如此也無人考究。父死掛左邊,母死掛右邊,父母俱死掛兩個,這是按民間習俗男左女右來掛的。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槓,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以上所述都是從古訓中的`“孝道”而來的,父母死這樣做就算盡了孝道,生前是否孝順就是另一回事了。現在這些習俗在福州市內已簡化了許多,但在郊縣還保持着,其中不乏薄養厚葬,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更有甚者互相攀比,為辦喪事而負債累累,污染了社會風氣。這些舊俗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

  福州的民間習俗

戲曲

閩劇俗稱福州戲,流行於福州方言地區。閩劇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戲和清中葉以來的江湖戲與平講戲這三種不同藝術風格的戲種,互相滲透融合,並吸收了徽戲和崑曲而形成了以唱逗腔的儒林戲為主的綜合性多聲腔劇種。閩劇表演動作強烈,粗獷,如舞台上常有三趕三追,扁嘴憋臉,抖手顫腿,耍發甩須等表演程式。但也有部分生、旦其動作較為細緻典雅。

佳節

福州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外,還有許多獨有的節日。農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過“拗九節”。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紅糖,再加上配米煮成“拗九粥”,用來祭祖和饋贈鄉親。已嫁的女兒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孃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語“逢九必窮”,認為人年齡上的“九”或“九”的倍數要交窮運,必須設法送窮。

壽誕喪葬

福建重視給長輩祝壽。福州傳統是男慶九,女慶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壽,必須提到五十九歲那一年做,因為“九”與“久”諧音,象徵着長壽。此外,在正壽前一天,必須先做“鑲壽”。即在壽誕前一天,把小輩們送來的壽燭在祖先靈前全部點燃,三碗壽麪分別插三朵紙花,族內小輩對過壽者叩拜,然後落座喝酒賞樂。小輩如果有錢,可請儒道設堂唸經,替過壽者向北鬥星求福壽,稱“拜斗”。

福州喪葬習俗十分繁瑣和奢侈。當逝者彌留之際,親人必須將其牀上蚊帳拆卸掉據説是為了讓死後的靈魂好出竅;逝者斷氣後,必須為死者更衣,並在大門口“貼白”放炮。然後派人四處報喪,再準備好裝滿土沙的大腳桶,將素燭點燃後插在桶內,將其放置逝者牀前地上,彷彿為死者奔赴黃泉路上照明。逝者臉上需蓋上白紙,以示陰陽有別。

  福州的信仰禁忌

福建民間普遍存在着對樹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較為古老的樹木,都被看作為有靈氣的神木。如楓神、榕神、樟神、鬆公等。其中榕樹作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無論城鎮鄉村,大凡在濃廕庇日的著名古榕下,都會有人在樹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謂無處不在。主人請吃飯是,往往將飯盛得山般高,客人儘可以表示吃不了這麼多,將飯往主人飯碗裏撥,但千萬不要猶豫不決,更不要順手將筷子插在飯碗上,這樣極不吉利。因為福州在供奉靈堂棺頭時,有一碗裝得爆滿的“喪食”,上面直插一雙筷子。赴結婚宴席時,不能將盤碗重疊,否則就意味着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