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魯迅風波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56W

魯迅筆下的《風波》出自《吶喊》一書,小説描寫1917年張勛復辟事件在江南某水鄉所引起的一場關於辮子的風波,以小見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封閉,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圍。本站小編為你分享了魯迅風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你。

魯迅風波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魯迅風波讀後感篇1

這篇文章是有一定背景的——1917年,張勛復辟事件,險些顛覆辛亥革命的成果。所以有無“辮子”就成為了這個特定時期立場的標誌。一些自認為有識之士便把辮子盤起來,頂在頭上。當形勢是“皇帝又坐上龍庭”的時候,他們便把辮子放下來,可見其忠於朝廷;當形勢趨向革命派時,他們把辮子盤起來,可見其是支持革命的。他們這種兩面三套的做法和“牆頭草”有什麼區別呢。這種舉動只能表示他們的懦弱與愚昧。但在當時,誰又敢於只導向一邊呢?百姓不敢,他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採取這種“明哲保身”的做法,來苟且保全自己。當然,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對農村的'影響沒有深入,百姓還很盲目。記得範老師在和我們講到辛亥革命時也提到過,“一些省政府聽説要革命了,便立馬換了一塊牌子,就吆喝着’我們革命了!’”正是這些官僚的混雜給辛亥革命埋下了禍根。

本文有兩個經典形象——“七斤”和“趙七爺”。“七斤”是一個村上可以出場的人。他進城被革命派剪掉了辮子,於是他開始惶恐革命派的失敗,於是由辮子引發的一場風波上演了。“趙七爺”則是“牆頭草”的典型人物,但他骨子裏還是有着一種封建遺老的氣勢,所以當形勢對他有利時,他便出言挑釁,帶着傲慢的口吻去嘲笑和威嚇別人。於是,“七斤”和“趙七爺”便成了一組矛盾。作者通過詼諧的對比手法,展現給讀者一幅農村的愚昧革命圖。

  魯迅風波讀後感篇2

我讀了魯迅《風波》之後,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的瞭解,他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代表,魯迅用他那獨特的眼光穿透國民性,在當時有意義,在目前仍然有意義。

從本質上看,魯迅是位思想家。他之所以從事文藝運動,如他自己所説,是以為文藝最善於改造中國精神。而他之所以被稱為革命家,則是由於他在文化革命上的攻績。他是一位文化思想上的革命家,而非政治革命家。魯迅就是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都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思想家。讀魯迅的著作,特別是讀他的雜文,能培養我們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有助於我們對現實問題的理解。

魯迅的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記》、《傷逝》、《孔乙己》、《祝福》和《阿Q正傳》等等,他的這些作品,每每讀後,都能給人深刻的啟迪,使我們至今讀他的作品,仍常常有一種振聾發聵的感覺,他這種對於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完整觀照和深入思考,表現了他獨特的文化觀,他是中國文化最優秀的繼承者,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徹底、最富有創造精神的批判者。在對舊文化進行批判的廣度和深度上,不僅胡適比不上,林語堂更比不上。沒有魯迅式的深刻反思和他那種徹底的批判精神,我們這個屬於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體系,不能完成由舊到新的質的轉化,同時國人對這種文化以及對於自身狀態的認識,也不會達到今天的水平。

是中國和世界的現代文化共同塑造成了魯迅的文化形象及其文化精神。這種形象和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鮮明的現實意義。

  魯迅風波讀後感篇3

這則故事依然是講封建社會皇帝坐龍庭,男人都要留辮子,但男人留辮子不和女人一樣?可有一個家庭,有一個叫七斤的男人卻沒有辮子,而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這辮子的風波,使這個家庭一時間破散。為什麼男人沒有辮子全家都有罪,連皇帝也要辮子,想一想,如果男人都有辮子,社會將會腐敗成什麼樣子?世界還有男女之分嗎?其實那時候做好人也挺難,像故事中的八一嫂是心腸好的人,只是勸説了一句就會被別人罵。

Tags:讀後感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