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德魯克管理思想優秀讀後感想讀書心得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28W

通過閲讀德魯克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管理思想這本書,你都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德魯克管理思想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德魯克管理思想優秀讀後感想讀書心得

  德魯克管理思想讀後感篇一

掌握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從德魯克對管理的定義入手。身為一名管理者,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麼?管理為什麼?

德魯克説:“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這就是德魯克對管理的定義。

在這個定義中,德魯克使用了一個關鍵詞:使命。什麼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組織存在的原因。關於使命的假設規定了組織把什麼結果看作是有意義的,指明瞭該組織認為它對整個經濟和社會應做出何種貢獻。

德魯克認為,僅將管理者定義為“對他人的工作負有責任的人”是不夠的,管理者應該是“對企業的績效負有責任的人”。

這裏所謂的績效,就是合理使用資源(人員、設備、原材料等)。

管理者兩項核心要務:建立團隊/權衡利益

第一項要務:管理者必須建立一支單一有機體的團隊。團隊不僅僅是個體成員能力的簡單集合,良好的團隊能使全體成員的能力倍增。如果兩個人齊心協力,他們的工作績效將超過十個單打獨鬥的人。

作為管理者,要協調大量活動。協調是管理的精要所在。企業必須協調股東、客户、社會、員工和管理人員之間的衝突。經理人的任務是創造出一個大於其各組成部分總和的真正的、富有活力的整體,他把投入於其中的各項資源,轉化為較各項資源的總和更多的東西。

第二項要務:管理者必須權衡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

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必須既有利於當前,又有利於根本的長期目標和原則。他即使不能把這兩個方面協調起來,至少也必須使之取得平衡。他必須計算為了當前利益而在長期利益方面所作出的犧牲,以及為了長期利益而在當前利益方面所作出的犧牲。他必須使這兩方面的犧牲儘可能地小。而且他必須儘可能快地彌補這些犧牲。

管理者生活與活動於當前和未來的兩度時間之中,並要對整個企業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績效負責。

一個組織的存在,是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會功能。對企業而言,這就是經濟績效。在這一點上,企業與非營利機構是不同的。只有企業才有經濟績效這項特殊任務,這雖然不是社會賦予企業的唯一任務,但它是優先的任務,因為所有的其他社會任務,如教育、衞生、國防以及知識的更新均依賴於經濟資源的剩餘,而經濟資源的剩餘源自成功的經濟績效產生的利潤和其他儲蓄。

企業管理必須始終將經濟績效放在首位。管理層只能以它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必要與權威性。如果管理未能創造經濟成果,管理就是失敗的;如果管理層不能以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提供顧客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管理就是失敗的;如果管理層未能用交付於他的經濟資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生產財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敗的。

管理的第二項任務是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員工有成就感。企業只有一個真正的資源:人。只有使人力資源具有生產力,企業才能運作。今天的組織已經逐漸變為個人賴以謀生、取得社會地位、獲得個人成就與滿足的工具。因此,使員工有成就感不僅重要,也是一種衡量組織績效的尺度。

人力資源是所有經濟資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資源,提高經濟績效的最大機會在於提高人們工作的效率。企業能否運作歸根結底取決於它促使人們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層的一項基本職能。德魯克用IBM公司的例子解釋了什麼叫使工作具有生產力。

管理的第三項任務,就是處理對社會的影響與承擔社會責任。沒有一個機構能夠獨立生存並以己身之存在為存在的目的。每個組織都是社會的一個器官,企業也不例外。只有對社會有益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企業、醫院或大學承擔的社會責任可能在兩個領域中產生:一個領域是機構對社會的影響,另一個領域是社會本身的問題。這兩個領域中所產生的問題雖然不同,但都與管理有關。第一個領域討論的是機構能對社會做什麼,第二個領域討論的是機構能為社會做什麼。

現代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向社會提供某種特定的服務,所以它必須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工作。它還必須僱用人員為其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

一個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標。他決定目標應該是什麼,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做些什麼,這些目標在每一領域中的具體目標是什麼。他把這些目標告訴那些同目標的實現有關的人員,以便目標得以有效地實現。制定目標是進行平衡:在企業成果同一個人信奉的原則的實現之間進行平衡,在企業的當前需要同未來需要之間進行平衡,在所要達到的目標同現有條件之間進行平衡。

制定目標顯然要求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德魯克認為,一個人能夠制定目標,不一定就能成為經理人;正如一個人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範圍內縫針打結,不一定就能成為外科大夫一樣。但是,一個人沒有制定目標的能力,決不能成為稱職的管理者。正如一個外科大夫可以通過提高縫針打結技術來使自己成為更好的外科大夫那樣,一個管理者通過提高其各項工作的技術和成就,可以使自己成為更好的經理人。

一定意義上説,管理者所從事的就是組織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項活動、決策和關係,他對工作進行分類,把工作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活動,又進一步把這些活動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作業。他把這些單位和作業組合成為一個組織結構。

管理者選擇人員來管理這些單位並執行這些作業。組織工作也要求有分析能力。因為它要求最經濟地利用稀缺資源。但它是同人打交道的,所以要從屬於公正的原則,並要求經理人有正直的品格。

人們工作是出於不同的原因,有人為了金錢,有人為了社會地位,有人為了得到別人的欣賞,也有人是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自我發展。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明晰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斷變化,確保員工儘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簡而言之,激勵就是鼓舞和指導員工取得好績效。管理者要培訓員工,為他們提供有挑戰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勵他們在工作中追求優異。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員工並公平地對待他們。

除了激勵外,一個管理者還要做好溝通工作。他要把擔任各項職務的人組織成為一個團隊。他做到這點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的工作實踐,通過員工關係,通過有關報酬、安置和提升的“人事決定”,通過同其下級、上級和同級之間經常的相互信息交流和溝通。

管理者要建立衡量標準。而衡量標準對於整個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績效至關重要。經理人要為每一個人確定一種衡量標準。衡量的標準不但要專注於組織的績效,而且還要專注於個人的工作並幫助他做好。他對成就進行分析、評價和解釋。他把這些衡量的意義和結果通報給他的下級、上級和同級。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來促使實現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

衡量常常被人濫用,因而是目前管理者工作中最薄弱的領域。德魯克提倡衡量的結果應告知當事人。衡量有時被用來作為一種內部祕密警察的工具,向上司彙報有關一個管理者工作成績的審查和批評,卻連副本也不送給該經理人本人。只要衡量還

像這樣被濫用為一種控制的工具,它就將始終是經理人工作中最薄弱的領域。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人。這種培養的方向決定着人——既作為人,又作為一種資源——能否變得更富活力,或最終完全失去活力。這一點不僅適用於被管理的人,而且適用於管理者自身。管理者是否按正確的方向來培養其下屬,是否幫助他們成長併成為更高大和更豐富的人,將直接決定着他本人是否得到發展,是成長還是萎縮,是更豐富還是更貧乏,是進步還是退步。

人們希望不斷提升自己,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培訓、指導和鼓勵。應該為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只有當人們承擔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們才能得到發展。人們工作時,不可避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他人所犯的錯誤應給予寬容的態度。德魯克寫道:“一個人越好,他犯的錯誤就越多——因為他會努力嘗試更多的新東西。我永遠不會提拔一個從不犯錯誤、特別是從不犯大錯誤的人擔任最高層的工作。否則,他肯定將成為一個工作平庸的管理者。”

  德魯克管理思想讀後感篇二

現代企業是一種人際組織,也是一種社會組織。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作為一種實踐,涉及人與社會的價值觀。組織不是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的最終目標應超越自身。對於工商企業而言,最終目標是經濟;對於醫院而言,最終目標是治病救人;對於大學而言,最終目標是教書育人,並開展研究工作。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管理,這一獨特的現代發明,把人們組織起來協同工作,並建立起社會組織。但是,只有當管理成功地使組織內的人力資源發揮生產效用時,它才可能實現外部目標,並獲得相應的成果。

要説管理是科學,也至多不過是像醫學那樣的科學:這兩者都是實踐,一種從眾多科學門類中汲取養料的實踐。就像醫學是從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一樣,管理學則從經濟學、心理學、數學、政治理論、歷史和哲學中獲取養料。和醫學一樣,管理學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假設、目標、工具、績效目標和評價標準。

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充分發揮資源效率。

直白一些,好的管理是投資放大器;再通俗一點,好的企業管理應該有好的利潤。但是好管理不等於高利潤,管理者還應該平衡組織的短期和長期利益,還應該關注組織的社會責任。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們每天必須要高效地處理很多事務,為此,他們必須專注。專注的第一法則就是要拋棄“行將就木”的過去,要立刻把組織內部最有價值的資源,尤其是彌足珍貴的人力資源從無效的領域中釋放出來,並投入到充滿機遇的未來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擺脱過去的羈絆,拋棄過去,也就不可能創造未來。如果不能學會在系統中有條理地,有目的的拋棄,一個組織就會疲於應付各種突發事件。該組織內最寶貴的資源也會浪費在本不應該,或不再應該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來的機會也就犧牲在了昨天的祭壇上;因為組織內的資源,尤其是生產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縛在了過去之中。願意拋棄過去的公司寥寥無幾,以至於很少有公司掌握着把握未來的資源。

圍棋泰斗吳清源經常説的話是“勿搏二兔”,同時追逐兩隻兔子,最大的可能是兩手空空。認準一隻兔子追下去,還可能有所收穫。人的精力、組織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專注於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專注不等於堅持,有時更是意味着放棄。道理再簡單不過,但是在具體的選擇面前,是堅持,還是放棄,永遠都是一個難題。

德魯克認為管理者有兩大具體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組織當前的和長期的利益”。管理者都會關注未來,但是投資未來會有成本和風險。如果為了未來的利益,要損害或者放棄當前的既得利益,這時候選擇就變得艱難。

成功的個人,專注意味着收心。面對應酬,要向錢鍾書那樣敢於説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説些不痛不癢的話。”。

成功的組織,專注更意味着放棄。放棄需要有對未來的遠見卓識,以及挑戰自身的勇氣。為了明天,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嚴肅認真地考慮,我該放棄些什麼。

知識型員工必須對自身的發展和定位負責。

在當今社會和組織中,人們日漸依賴知識進行工作,而不是依賴技術。知識有一個不同於技術的本質特徵:技術的變化相當緩慢;而知識則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識可以取代舊知識,使舊知識變得陳腐,而且這種更新的速度極快。假如一個知識型員工3到4年沒有回學校繼續深造的話,他就會被時代淘汰。

這一方面表明:我們過去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儲備,對於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經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長的人生週期內,人也會改變。我們會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遠景目標。因此,人們也需要“自我改造”。這裏我特別有意的用了“改造”一詞,它比“復新”一詞程度更高。假如我們所説的工作週期是50年的話(這一點日益成為一種社會規範),我們就必須自我改造。我們必須不斷改進,而不僅僅只是尋找一種新動力。

  德魯克管理思想讀後感篇三

我的.感受是:管理是管理者為了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協調配合,揚長避短,實現最大的集體效益而實施的活動。對於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具體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是面對人的社會活動。

現代企業或組織是一種人際組織,也是一種社會組織。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作為一種實踐,涉及人與社會的價值觀。組織不是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終目標的。對於一般企業而言,最終目標是經濟效益;對於公立醫院而言,最終目標是治病救人;對於高校而言,最終目標是教書育人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管理,這一獨特的現代發明,把人們組織起來協同工作,並建立起社會組織。但是,只有當管理成功地使組織內的人力資源發揮生產效用時,它才可能實現外部目標,並獲得相應的成果。我們經常性的會陷入一個迷惑之中,認為管理知識的可知論將會把人看作一種理性的動物,是可以

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來成為偉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話,將會把管理試為一種神祕的,完成靠個人之創造所獲得的靈感的產物,這樣的不同的假設將會對企業界在理解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的時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沒有任何一種存在於企業管理中唯一不變的法則,一切都必須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調整自己以適應現實環境的需求。一切都應該從對人的關注和管理出發。

嚴格來説,管理學稱不上是一門科學,要説管理是科學,也至多是像醫學那樣的科學:這兩者都是實踐,一種從眾多科學門類中汲取養料的實踐。就像醫學是從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一樣,管理學則從經濟學、心理學、數學、政治理論、歷史和哲學中獲取養料。和醫學一樣,管理學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假設、目標、工具、績效目標和評價標準。

二、管理的任務是充分發揮組織的資源效率。

簡單得説,好的管理就是投資放大器,就是企業的財富源泉,通俗一點説,好的企業管理應該有好的利潤。當然好管理不等於高利潤,管理者還應該平衡組織的短期和長期利益,還應該關注組織的社會責任,畢竟經濟效益不是企業存在的唯一價值體現。德魯克説過: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們必須每天高效地處理很多事務,為此,他們必須專注。專注的第一法則就是要拋棄“行將就木”的過去,要立刻把組織內部最有價值的資源,尤其是彌足珍貴的人力資源從無效的領域中釋放出來,並投入到充滿機遇的未來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擺

第一文庫網脱過去的羈絆,拋棄過去,也就不可能創造未來。

如果不能學會在系統中有條理地,有目的的拋棄,一個組織就會疲於應付各種突發事件。該組織內最寶貴的資源也會浪費在本不應該,或不再應該投入的事情上。德魯克説過:“專心”是一種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圍棋泰斗吳清源經常説的話是“勿搏二兔”,同時追逐兩隻兔子,最大的可能是兩手空空。認準一隻兔子追下去,還可能有所收穫。人的精力、組織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專注於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專注不等於堅持,有時更是意味着放棄。道理再簡單不過,但是在具體的選擇面前,是堅持,還是放棄,永遠都是一個難題。

德魯克認為管理者有兩大具體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組織當前的和長期的利益”。管理者都會關注未來,但是投資未來會有成本和風險。如果為了未來的利益,要損害或者放棄當前的既得利益,這時候選擇就變得艱難。

成功的個人,專注意味着收心。成功的組織,專注更意味着放棄。放棄需要有對未來的遠見卓識,以及挑戰自身的勇氣。為了明天,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嚴肅認真地考慮,我該放棄些什麼。

三、知識型員工必須對自身的發展和定位負責。

在當今社會和組織中,人們日漸依賴知識進行工作,而不是依賴技術。知識有一個不同於技術的本質特徵:技術的變化相當緩慢;而知識則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識可以取代舊知識,使舊知識變得陳腐,而且這種更新的速度極快。假如一個知識型員工3到4年沒有回學校繼續深造的話,他就會被時代淘汰。

這一方面表明:我們過去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儲備,對於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經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長的人生週期內,人也會改變。我們會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遠景目標。因此,人們也需要“自我改造”。目前看來,我們的工作週期會有變長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自我改造。我們必須不斷改進,而不僅僅只是尋找一種新動力。知識總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是身處高科技行業之中,這種“新人笑舊人哭”的感覺會更加強烈。解決方法也很容易想到,就是不斷升級知識,通過持續學習跟上知識更新的腳步。在信息時代,獲取知識不難,難的是選擇要獲取什麼知識。

員工根據自身的發展和定位,來選擇獲取什麼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企業根據企業的目標,有權利、也有義務去指導員工更有效地“自我改造”。作為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管理者應該督促員工嚴格定位準確。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每個人就像南巡的大雁,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如果率性而為,就是一羣無頭蒼蠅,累得精疲力竭,還是找不到方向。德魯克的思想精髓不僅僅教會了企業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和教育員工,同時也教會了員工如何自我改造,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