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薦】關於端午節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關於端午節作文

關於端午節作文1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母親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母親説:“母親,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夠教教我啊?”母親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母親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母親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母親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母親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關於端午節作文2

小時候,端午的香包飄着幽香,姥姥手中的針線又在忙。

長大了,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禮葬,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現在,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姥姥的愛在外婆橋上。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説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説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關於端午節作文3

千百年了,這江水依舊如此,如此咆哮而過,如此自由不羈,它對世間的煩惱絲、庸俗功不屑一顧,它對凡塵的假正義、持清高冷眼相對。

我們都記得,這是他的性格,這是他一生的榮耀。又到一年端午時,滿腔壯志凌雲的英雄還好嗎?心中那團燃燒着的熱烈火焰仍未熄滅的將士還好嗎?揮毫潑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詩人還好嗎?

我在感歎,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們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絢爛,便是有了他們不慕名利的堅貞烈傑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記得,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國家的節日,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氣節的紀念。

把時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遠遠望見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與漁夫談論。他拒絕庸俗,拒絕賄賂,拒絕高官,他説他有無限憧憬的政治抱負,只可惜無人問津。漁夫笑説,何必讓自己這般疲憊,倒不如隨了這江水,一傾而下,無所顧忌。他怒髮衝冠,他再度失控,他對着江水吶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譏諷,他卻無奈讒言進諫,更無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這江水儘管一傾而下,卻不是您所想的那般,萬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將我的情懷賦予於它,願後人得以啟示,願理想不死不滅。”

説罷,縱入江中,義無反顧。

豪情,壯志,一腔熱血。他身上所呈現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嗎;風聲,雨聲,石破天驚,他骨子裏爆發的聲浪,世人你聽到了嗎;烏雲,征程,拼搏,吶喊。他心中所承載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這便是一個國家的向心力,如果這便是泱泱中華的凝聚力,那麼期待吧,他的夢想由我們接力,他的能量由我們延續,他的詩篇由我們傳誦,他的歷史由我們改寫。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競渡的龍舟,今天的家家户户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氣中瀰漫着粽子的香味,靈魂啊,你可否回家;壯士啊,千年不離。一種信仰支撐一個民族,一份能量點燃一束火花,一隻雄鷹沸騰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騰中華傳奇。

關於端午節作文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我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作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老師跟我們説過很多,包括端午節的由來、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習俗等等。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傳説,端午節的是源於一個詩人,他叫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後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户户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着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淨,然後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乾,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於到了最後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鑽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嚐,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絃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文化還有很多,各個地方也略有不同。從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於端午節作文6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為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與五月節等等。

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古書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説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着眼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粽子,所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紮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鹹的就包上鹹肉、蛋黃、乾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粽葉,白白的糯米里包着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作文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悠久的歷史來源與獨特的傳統風俗。我要説的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有非常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説,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一個是吃粽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淨,準備包粽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裏,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粽子放入鍋裏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饞的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着那噴香的紅棗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棕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的粽子,還會划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划龍舟是怎麼進行的,但是我聽奶奶與其他人説過。划龍舟是因為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

划龍舟是一條龍船上整齊地坐着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着鼓,許多身體強健的壯漢,拿着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划着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歷史畫卷才會如此豐富,生活也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關於端午節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這一天,每家每户的門上都會懸掛艾草,用來驅除蚊蟲,人們還會戴彩繩來辟邪……當然,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的清晨,外婆把前一天浸泡好的糯米和粽葉拿了出來。哇,雪白的糯米浸泡以後變得胖胖的,真可愛!粽葉綠油油的,閃閃發亮,兩頭尖尖的,中間寬寬的,摸上去很光滑。

一切準備就緒,我問外婆:“外婆,我也可以包粽子嗎?”“可以。”外婆爽快地答道,還手把手地教我。

我學着外婆的樣子,先把粽葉折成三角狀,就像冰淇淋蛋筒一樣。然後往“蛋筒”裏放一層糯米,接着放一點餡兒,再蓋一層糯米。哎呀,不好,米漏出來了!我趕緊裹了一層粽葉。誰知,下面的洞剛堵住,左邊的米又漏了。我只好再裹一層粽葉,這下終於不漏了。

可是,繩子綁上去時,又有麻煩了。因為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想綁在中間,它偏偏滑到下面去了。我折騰了半天才包好一個粽子。這時,外婆已經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外婆笑着説:“要等你包完,估計天都黑了!”我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

接着,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裏煮了40分鐘。時間一到,我趕緊打開鍋蓋,夾出一個粽子剝開,“啊嗚”咬了一口。咦,怎麼米是硬的?外婆着急地説:“還沒熟呢!”完了,浪費了一個粽子。

外婆蓋好鍋蓋又悶了兩個小時,我想,這次一定熟了。外婆剛掀開鍋蓋,我就聞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嗯,真好吃!這就是對我辛苦包粽子最好的獎賞。

我一邊吃粽子,外婆一邊告訴我:“當年,在五月初五這天,楚國的忠臣屈原被迫跳下了汨羅江。老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用樹葉把飯糰包起來,扔進汨羅江給魚蝦吃。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現在,你還會覺得端午節是一個普通的節日嗎?不,端午節還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

關於端午節作文9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説”“祭龍説”“紀念屈原説”“紀念勾踐操演水師説”“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説”等多種説法。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家黃濤認同民俗學界的看法,即辟邪説。因為在其他傳説產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據考證,作為節日,端午節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記載。黃濤認為,撥開古人籠罩端午節習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霧,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古代端午節習俗的核心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講究以水克火,其習俗多跟水有關。龍舟競渡在水鄉盛行,連所祭的神靈也都跟水有關: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羅江而死,吳地所祭錢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後被投入江中,紹興一帶所祭東漢孝女曹娥也因父親淹死而投水尋父……端午節的另一部分習俗是防毒避疫,人們相信喝雄黃酒,或用雄黃酒拌水撒庭院等做法可預防疾病流傳,因春夏相交之際疫病容易流傳。黃濤表示,這些都與人們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有關。

自古以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有“蘭湯洗浴”“掛系艾蒿、菖蒲”“飲藥酒”“吃粽子”“賽龍舟”等九大類。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吃粽子”和“賽龍舟”,由於影響很大的“紀念屈原”的民間傳説,為端午節增添了強大的文化內涵。

黃濤説,作為有着悠久歷史的端午節,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於其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內涵:

“首先是關愛生命,講求衞生,端午習俗大多有防疾除疫、衞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將端午節稱為‘衞生節’。其次是強民愛國,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有益身體強健和民眾團結;加上紀念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節日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第三,和其他中國民俗節日一樣,端午節具有增進親情友情、密切人際關係的功能。”

關於端午節作文10

離端午節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粽香。

我與我母親準備好糯米、粽葉與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母親拿一張粽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糯米,然後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母親包粽子,我不解地問母親:“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母親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傳統節日,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母親講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歎息道。

母親繼續説道: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母親停下手中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節日,竟然有這麼多文化。

吃着香噴噴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關於端午節作文11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端午節作文1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作文1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題記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傳説這是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為了紀念他,人們將五月五日定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因為這天恰好又是弟弟的生日,所以對我們來説,這是個特殊的端午節。

早上剛起牀,便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糯米,牛肉,大米,小米……不用説,這是準備包粽子,在我們這裏,端午的一大習俗就是吃粽子。奶奶是個十分講究的人,所以這天起的格外早,給我們準備好早飯後,便去地裏拔了幾棵艾蒿。然後放在大門口,一邊一棵。如果仔細一點,會發現許多人家的門口都有幾棵艾蒿,具體什麼含義我也不太理解,只知道插艾蒿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早飯後,我們便去了蛋糕店。姑姑要我和弟弟隨便挑一個。我盤算着。弟弟説:“咱們幾個人啊?”我説:“小孩就三個。”見我們一時拿不定主意,姑姑邊給我們挑了一個稍大型的,我和弟弟拿着蛋糕,叫上妹妹,開心的回家享受去了。

我們把大人的給分出來,還省下一大半呢。我們便一人切了一塊。看着喜愛的節目,一會兒,妹妹偷偷的用指頭抹了一把奶油向弟弟臉上抹去。弟弟瞬間變成了一個大花貓,還沒來得及反駁,我又用同樣的方法給弟弟摸了一臉奶油,給另一半臉找了找平衡。弟弟反駁起來,追着我和妹妹滿院子跑,直到我們大汗淋漓累得跑不起來,才肯停下來消停一會兒。因為很熱,我們乾脆把冰箱裏裝雪糕的那一層抽出來,把空調打開,那簡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奶奶從外面回來了,我們三個同時喊。我和妹妹喊奶奶,弟弟喊姥姥。於是我們倆便順手將帶着奶油的盤子一邊一個給弟弟貼到了臉上。異口同聲道:“就你特別!”弟弟急得在原地直跺腳,我和妹妹便在一旁哈哈大笑,再看看奶奶,在一邊笑的直不起腰了,我們沉浸在了那無窮無盡的快樂之中……

我們終於過了一次有滋有味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那樣令人激動的場面,也沒有一場盛大的酒會,但那卻是一個令我們難以忘懷的端午節,是一個專屬於我們這些孩子的端午節。

我們在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關於端午節作文14

日漫步於街了,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與風兒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處必定熱鬧非凡。不同於家鄉閩浙一帶,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江淮人家的家門上多是懸掛着艾葉菖蒲,據説也有祛魔驅鬼之效。但這些並非我最在意的,説到我最在意什麼,那自然是激盪人心的賽龍舟了。

出了家門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鐘就是十七橋了,橋下的河流雖不著名,但每年的東圃鎮的賽龍舟都是從這兒訖始的。你看,水流平緩的河面上,停放着一艘艘被紅漆漆滿船身的龍舟,碧綠的水,透紅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綠的錦緞上鑲着盛開着紅牡丹。船裏的競賽者,以二十多歲的小年輕居多,也有少數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個槳手,一個鼓手。黝黑的肌膚是他們共同的標誌,也是力量的象徵。

鑼聲響起來,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隆隆、隆隆、隆隆,宂雜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卻不乏力量。兩旁的紅槳像一條條金紅色的大鯉魚,跟着鼓聲整齊歡快地跳躍。超過了!超過了!一隻紅艇漸行漸速,如離弦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與牛皮鼓面共同跳躍,呼喊聲、鼓聲匯成一片。另一隻船當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立即電閃雷鳴一般,兩岸的人更歡了,吶喊聲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三隻船如疾馳的戰馬齊頭並進,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遲緩!冠軍出現了,喝彩聲,鼓掌聲響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盪!

過了一陣子,人們端來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這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裏,以祭祀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兩千多年了,但人們永遠懷念着他。是啊,那些對人民對國家對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遠也不該被忘卻的。今天,我們仍以屈原為驕傲,我們會用我們的快樂永遠紀念着他!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諺語吧?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關於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衞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温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Tags: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