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措施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精選7篇)

欄目: 措施 / 釋出於: / 人氣:2.7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瞭解過一些關於傳染病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精選7篇)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1

二級預防的措施

非傳染病:“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傳染病:“五早”除了“三早”,尚需“疫情早報告及患者早隔離”。

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或初級預防,主要是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致病因子(或危險因子)採取的措施,也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

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它是發病期所進行的阻止病程進展、防止蔓延或減緩發展的主要措施。

二級預防的核心是早期診斷。早期診斷的基礎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導致早期治療,可以改善預後。

做好二級預防需要:①向群眾宣傳防治知識和有病早治的好處;②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③開發適宜篩檢的檢測技術。

求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軀體原因:當自我感覺不適或病痛影響社會生活,個人無法解除。

2.心理原因:現實生活中受到某些精神刺激,產生心理反應,導致求醫行為。

3.社會原因:社會公害病、傳染病等對社會保健產生現實或潛在的危害,或出於保健需要而導致求醫行為。

所以人們的求醫行為還是體現了患者的需求,屬於疾病早期的表現,還沒有到病情非常明確,症狀體徵非常明顯的情況。所以此時求醫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屬於二級預防的範疇。

要預防疾病的發生,控制疾病的發展,必須根據疾病發生、發展全過程的規律,採取三級預防的策略和措施。即採取第一級預防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採取第二、三級預防措施控制疾病的發展。

(一)第一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也稱病因預防,它是針對致病因素所採取的預防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防止疾病發生。第一級預防是疾病防制的主幹,是第一線的、最積極的預防措施。根據疾病發生的生物、心理和社會有關的因素,要應用於免疫學、遺傳學、優生學和社會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第一級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措施。

1.改善環境措施 主要是改善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防止環境中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的致病因素對人體的直接危害。

(1) 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汙染:主要是運用衛生監督的措施,保護生活環境中的空氣、水、食物和土壤免受環境汙染物汙染,消除或控制環境中生物性、化學性及物理性致病因素對人體的危害。這是預防疾病發生最積極、最根本的措施。

(2) 改善生產環境、防止職業性危害:主要採取改革工藝過程、改善勞動條件的各項措施,淨化生產環境,防止職業病、職業性多發病和外傷的發生。

2.增進人體健康的措施

(1) 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根據疾病發生的因素分析,由於個人行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不科學引起的疾病約佔一半左右。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注意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是預防疾病發生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措施。

(2) 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在與傳染病作鬥爭中,預防接種對預防傳染病發生的作用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通過普及接種牛痘,全球已經消滅了天花;通過普遍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脊髓灰質炎已經接近消滅;全國實行計劃免疫後,已控制了白喉、破傷風、麻疹等疾病的流行。所以預防接種是一種行之有效第一級預防措施。

(3) 做好婚前檢查,實行優生優育:婚前檢查是優生監督的重要措施,通過病史、家系調查、家譜分析和體格檢查,禁止近親結婚。並且可以根據遺傳規律推算“影響後代優生”的風險率,減少或避免遺傳病的發生。

(二)第二級預防

第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預防,即在疾病發生的早期採取有效措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做好“三早”,一方面可爭取較好的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可防止疾病在人群中蔓延、傳播和流行。在不能完全實現第一級預防或一級預防失效後,二級預防是很重要的彌補措施,不但傳染病需要第二級預防,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都需要做好二級預防。

第二級預防的有效措施包括疾病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設立疾病專門防治機構,建立傳染病、職業病報告制度以及疾病監測制度等。其中對高危人群實行定期有效的篩檢對慢性病的二級預防具有普遍而重要的意義。推行早期有效的篩檢方法可以起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好效果。早期發現癌前病變,還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例如推行陰道脫落細胞塗片篩檢宮頸細胞癌前病變,降低了子宮頸癌的發病率。產前檢查早期診斷遺傳病,進而終止妊娠,預防遺傳病兒出世,也屬於二級預防措施。

(三)第三級預防

第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即對已患病病人採取及時、有效地治療,防止疾病惡化,防止病殘,促進病人早日康復。三級預防雖然採取的是治療措施,但更具有重要的預防意義,使病人病而不殘,殘而不廢,儲存病人有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能力。因此,它還具有重要社會意義。

三級預防在疾病防制過程中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同型別疾病三級預防的策略和措施應有所區別,有所側重。應以哪級預防為主,主要決定於病因是否明確、病變是否可逆。對病因明確的疾病,特別是病變不可逆的疾病,一定要盡力採取一級預防為主,如矽肺(矽沉著病);對病因尚不夠明確,一級預防效果尚難肯定的疾病,如癌症,在儘量做好一級預防外,要重點做好二級預防;對所有已患病的中、晚期病人,也要盡力做好三級預防,促使病人早日康復。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2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狀。

預防措施

1、活動室、教室常通風,被褥常晒,使室內空氣保持清新。

2、各班教師及時為幼兒添減衣服。適當地讓幼兒經受冷、暖不同氣候的刺激,使他們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3、 老師們引導幼兒子多活動,通過遊戲、跑步、做操等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保障幼兒室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小時。

4、 流感季節,提醒家長不帶幼兒去公共場所。

二、肺炎

肺炎會引起咳嗽、呼吸短促、發燒、呼吸頻率加快中的一種或是全部症狀。一旦寶寶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時,尤其是身體虛弱的寶寶容易從感冒發展為肺炎。

預防措施

1、 如果幼兒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時,儘量讓他與其他幼兒隔離,避免傳染;

2、室內經常通風;

3、 如有可能,讓孩子注射預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預防寶寶得肺炎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非化膿性炎症。病毒附在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唾液汙染的食具、食物用品進行傳播。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發,冬春季可有流行,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常在幼兒園中流行。患病後可獲終身免疫。

預防措施

1、 腮腺炎病毒耐低溫,但在高溫、紫外線照射、酒精等作用下可迅速死亡。所以,幼兒園對於患兒的用具、被褥及時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預防疫苗注射。按計劃,作好預防疫苗的注射工作。

3、發現患兒及時作好隔離患兒工作,直至腮腺腫完全消失。待痊癒後,須持醫院的痊癒診斷書方可返園,對密切接觸者檢疫21天。檢疫期間保健醫對患兒所在班應加強晨、午檢,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隔離期不接受或轉出兒童。

4、室內通風換氣,多喝開水,用淡鹽水嗽口,平時,被褥每月清洗晾晒一次,檢疫期間,增加次數,用具每日消毒。

四、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急性傳染病,以眼瞼紅腫、結膜出血等為主要症狀。急性期的病人是主要傳染源,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一般常見於春夏季發病。常通過游泳、毛巾、洗澡接觸傳染。

預防措施

1、做到一人一巾、每日消毒、流行期間要加強晨檢,一旦發現患兒立即隔離,並做好室內用具、玩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幼兒及教師應加強勤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不到公共場所游泳、做好個人防護。

五、水痘

水痘是兒童易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很強,病原體是水痘病毒。傳染源為急性期病人,可通過飛沫、唾液傳染給健康兒童,另外也通過接觸受病毒汙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傳播。水痘的潛伏期一般為14—16天,多發於2—6歲的幼兒,除夏季少見外,其它季節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多見。病後獲得終身免疫。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作好預防疫苗的注射工作。

2、發現患兒,及時作好隔離患兒工作。隔離患兒至皮疹全部結痂變幹後為止,對密切接觸兒檢疫21天。

3、經常給幼兒換衣服,保持面板清潔,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堅持體格鍛鍊,增強抗病能力。

4、活動室、教室勤通風,並對所用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徹底清洗、然後用紫外線消毒。

5、提醒家長不要帶患兒去公共場所。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幼兒常發的一種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常變為潰瘍。

預防措施

1、發現孩子有手足口病,到帶其到醫院診治,並按醫生的囑咐服藥,讓孩子臥床休息。

2、對於患病寶貝,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3、手足口病,一般能很快痊癒,但也不掉以輕心,注意預防隔離,以防擴散流行。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3

校園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佔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幹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佈,即先軀幹,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併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癒。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汙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中青年偶發。由於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併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屬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數病例感染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 A 16型,其次是 5型和 10型;另外,還有腸道病毒 71型也與手足口病爆發有關。手足口病通常見於不足 5歲的幼兒,成人也可發病。患者症狀 /體徵包括皮疹、口腔內(皰疹性咽峽炎)和口周皰疹或潰瘍、發熱。傳播途徑通過人和人直接接觸、空氣傳播或接觸感染物體 /表面。

預防措施

1、定時開啟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藥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冬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扔,勤換、勤洗、勤晒衣服、被褥,避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平時應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鍊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在鍛鍊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5、生活有規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冬季氣候變冷,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添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菸、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4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多數患兒還會有發熱現象,體溫在37。9—39。5℃,繼之出現吐瀉症狀,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瀉一般持續3—9天,前3天症狀最嚴重。

預防措施

注意飲食衛生,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餐前便後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長也要注意自身的衛生。 2。3歲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輪狀病毒疫苗,3—5歲期間服用1次即可。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夏秋換季期,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常表現為口腔內頰部、舌、軟顎、硬顎、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預防措施

預防手足口病,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風。 2。減少孩子處於公共場所的時間。遊樂園、室內商場、公共交通這些公共場所,由於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對較大,孩子很容易被傳染。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氣候乾燥,極易引發上火,而上火則是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導火索,這是因為咽喉部乾燥,孩子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這時若受到病毒的侵襲,就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出現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

預防措施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為孩子增減衣服。讓孩子休息好,多喝白開水,飲食以清淡滋陰為宜。

過敏性皮炎

秋季時空氣中的動物皮屑、各種花粉、灰塵顆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過敏性皮炎。如果孩子面板脫皮症狀非常明顯,瘙癢難以有效抑制,家長應儘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

預防措施

1、保證室內環境的衛生清潔,清理衛生死角,尤其是高溫潮溼的地方,防止塵蟎和黴菌入侵。

2、飼養有毛動物的家庭,應及時清理動物的毛髮和排洩物,減少孩子患過敏性皮炎的機率。

3、注意孩子的飲食,儘量少食用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的食物。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良好作息不生病

“換季就生病”像個魔咒一樣,常常出來“騷擾”孩子,那麼如何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減少生病的概率呢?除了做好預防工作外,家長們不妨幫助孩子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強健的體魄來抵禦疾病的侵擾。

健康飲食

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魚蛋肉奶能夠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只有合理搭配飲食,不挑食偏食,營養均衡,才能為身體打下好底子。雖然已經是立秋,但“秋老虎”還是會讓孩子大汗淋漓,這個時候,許多孩子喜歡端起一杯冰水就往肚裡灌,由此引發的受涼、腹瀉、感冒不在少數。對此,家長不能掉以輕心,不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應為孩子常備溫開水。

注意衛生

孩子喜歡用手探索這個美妙的世界,這個過程中小手會沾染各種細菌病毒,必須注意及時清洗,否則容易引起疾病。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這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而且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充足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裡人們常常容易感到疲乏,這時候保證充足的睡眠對健康十分重要。在週末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應與幼兒園時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進行適當的午睡來緩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點親子共讀的時間,幫助孩子緩緩進入夢鄉。

體育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想要少生病,運動是絕對少不了的。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對孩子的心情也會有積極的影響。《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對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時間給出了具體推薦:“全天內各種型別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同時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若遇霧霾、高溫、高寒等天氣可酌情減少,但不應減少運動總量。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5

病原體侵入機體,消弱機體防禦機能,破壞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過程,稱為傳染(infection)。表現有臨床症狀者為傳染病。

分為四種傳播方式。

(1)水與食物傳播 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汙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過汙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傷寒、霍亂、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2)空氣飛沫傳播 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腦、猩紅熱、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3)蟲媒傳播 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繁殖,完成其生活週期,通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蠅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蜱傳回歸熱、蝨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由於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的繁殖週期中的某一階段才能造成傳播,故稱生物傳播。病原體通過蠅機械攜帶傳播於易感者稱機械傳播。如菌痢、傷寒等。

(4)接觸傳播 有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兩種傳播方式。如面板炭疽、狂犬病等均為直接接觸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為接觸疫水傳染,均為直接接觸傳播。多種腸道傳染病通過汙染的手傳染,謂之間接傳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進入疫區,部隊的新兵入伍,易引起傳染病流行。

病後獲得免疫、人群隱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傳染病流行或終止其流行。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6

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瞭解。

預防措施:

1.幼兒園措施。各班活動室、寢室、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次應在半小時以上。定時開啟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幼兒園也會有計劃的實施消毒措施。每日帶領幼兒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讓幼兒多飲溫開水可以有效減少發病率。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生活場所的衛生。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應讓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5.生活有規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避免過量的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所以家長要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7.切莫諱疾忌醫。由於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特別是幼兒有發熱症狀或身上

出現各種皮疹時,應儘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採取隔離措施,以免範圍擴大。

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傳染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篇7

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水源被腸道傳染病病人或攜帶者糞便或嘔吐物汙染。

2.經食物傳播:食品在加工、儲存、製作、運輸或銷售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人或病原攜帶者糞便汙染。

3.接觸傳播: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病人的衣物、玩具、門把手等間接接觸腸道傳染病病人或攜帶者的消化道排出物。

4.昆蟲傳播:蒼蠅、蚊蟲蟑螂等可攜帶病原體造成食物和水源的汙染。

小兒腸道傳染病和成人相比有以下特點:

(1)得病機會多:因為小兒胃酸和消化酶分泌量少,年齡越小分泌量越少,酶的活性也比較低,所以消化能力就弱,抵抗力就差。再加上兒童往往不懂講衛生,就容易感染腸道傳染病。

(2)小兒得了腸道傳染病嘔吐比較突出:成人腸道傳染病多數以腹瀉為主要症狀,不一定嘔吐。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很容易發生嘔吐。

消化道傳染病預防措施方法1:

1、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床上這個病很常見,多數是感染了柯薩奇病毒A16型:發熱是該病常見的首發症狀,口腔裡面可以看到有紅色的小皰疹,手心腳心還有臀部有一些小皰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痕跡,這種病程是4到7天。在發病的第一週傳染性最強。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預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晒太陽

2、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噁心、嘔吐脫水等。

預防措施:講究個人衛生,增強抵抗力,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發生腹瀉時要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3、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以肝臟損害為主的急性傳染病,冬春季節可流行。主要表現有全身無力、食慾減退、厭油、噁心、腹脹、黃疸、肝腫大及肝功能檢查異常。甲型病毒性肝炎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為主,即“病從口入”。不潔飲水、食物均可引起感染。預防措施: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生吃瓜果要洗淨;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消化道傳染病預防措施方法2: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從個人衛生和消毒措施做起,多方面加強自我防範,做到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1、要加強食品衛生意識。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瓜果要洗乾淨。食材須保證新鮮、乾淨。不新鮮的肉類、水產品千萬不要購買。魚、蛋、肉類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須蒸熟煮透,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時必須分開。少食涼拌菜。此外,飯菜應現做現吃。

2、儘量不要到街頭無證攤販處吃東西,如果外出就餐不可避免,飯前要洗手,並將餐具擦拭乾淨再使用。同時也不要暴飲暴食。

3、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消毒。飯前便後及處理生的食物後要用肥皂流水洗手,常剪指甲勤換衣服。不隨便在未經消毒的河水或泳池中游泳。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做好防蠅、防蟑螂等必要措施,

4、保護易感人群,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傷寒疫苗等)。也可對相應疾病適當服用中草藥來防止流行。

5、增強身體抵抗力,多參加體育活動。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富含蔬菜水果

注意事項

腹痛、腹瀉不一定都是得了消化道傳染病。產生腹瀉的原因總的分兩類:一類為感染性腹瀉,一類為非感染性腹瀉。後者可能是由於冷熱刺激引起的胃腸功能失調,如長時間吹空調、過量的冷飲刺激等,也有可能是免疫性疾病、全身各臟器疾病甚至是精神心理引起的。因此,治療腹痛腹瀉首先應明白引起腹瀉的原因,切不可自作主張地濫用抗菌藥物,造成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