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書信函

【精選】專案建議書四篇

欄目: 書信函 / 釋出於: / 人氣:2.84K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接觸並使用建議書的人越來越多,建議書是單位或集體向有關單位或上級機關和領導,就某項工作提出某種建議時使用的一種常用書信。那麼,怎麼去寫建議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專案建議書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專案建議書四篇

專案建議書 篇1

1.前言 城市垃圾主要由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築垃圾等三類組成,隨著城市快速, “垃圾圍城”“水體富營養化 ” “空氣汙染”等現象嚴重、由於環境髒亂,孳生和招引蚊、蠅、鼠、蟑螂等害蟲,易傳染疾病,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已嚴重製約城市發展,通過垃圾無害化,徹底的資源化綜合治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公眾生活質量,獲取土地資源,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垃圾處理國內外概況及對策 國外發達國家垃圾處理技術已發展得很成熟,但是發達國家垃圾處理技術是建立在已形成的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基礎之上,我們國家沒有建立垃圾分類體系,不可能把國外垃圾處理技術照搬過來,必須針對我國各地垃圾實際情況,參照國外垃圾處理技術形成針對性較強的垃圾處理技術.

由於我國城市垃圾以混裝垃圾為主,水分高、含有機質多、灰渣多、燃值低,垃圾綜合分選非常必要。通過分選、篩分和破碎實現將垃圾中不同種類、不同尺寸和不同比重的組分有效分離,從而達到有回收價值的部分進行回收處理,含有機質部分進行生物發酵製取沼氣能源化利用, 沼渣處理後製造生物肥料,無法回

收利用的再進行粉碎制磚處理。最終垃圾達到無害化、徹底的資源化處理。

3.垃圾處理運營模式 中科院物化所與二通通過蘭州餐廚垃圾處理專案工藝技術與裝置的設計、製造、安裝,通過對國內外各種垃圾處理技術的研究,深入各垃圾處理廠瞭解各垃圾處理廠運營情況,分析各自優缺點,本著垃圾處理“無害化”“徹底的資源化“可持續性”宗旨,整體設計選用技術與裝置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是必須已在垃圾行業已得到驗證的技術與裝置 、能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與裝置。

運營模式:中科院物化所與與二通負責總體設計與技術,政府特許經營,提供優惠政策,企業化運營,達到垃圾處理“無害化”“徹底的資源化“可持續性”目的。

4.垃圾處理工藝路線 建築垃圾---料倉----粗破碎機---分揀皮帶機組---細破碎機---垃圾篩分機組---建材成型機---烘乾機組---隧道窯---成品建材

生活垃圾---料倉---給料機組---垃圾粗破碎機---風選機組---皮帶機---磁選分揀機---發酵---生成沼氣---垃圾篩分機組---篩上物---垃圾細破碎機---進入建材成型機前端皮帶.

垃圾篩分機組---篩下物---進入製造生物肥料成型機組---成品生物肥。

沼氣進入燃燒室燃燒產生熱氣用於烘乾機組。

餐廚垃圾---料倉---給料機組---提取油水---垃圾粗破碎機---皮帶機---風選機組---金屬分揀機---發酵---生成沼氣---垃圾篩分機組---篩上物---垃圾細破碎機---進入建材成型機前端皮帶.

垃圾篩分機組---篩下物---進入製造生物肥料成型機組---成品生物肥。

提取油水---油水分離器---工業廢油(用於生產生物柴油或者制皁)---廢水淨化處理---用於建材成型機組。

沼氣進入燃燒室燃燒產生熱氣用於烘乾機組。

專案建議書 篇2

一、專案提出的依據和目的

為進一步發揮我場的自然生態優勢,積極發展創匯農業,完善、配套和改造我場茶葉基地的生產建設,生產出更多的茶葉系列產品供應國內外市場。結合我場土地資源、氣候條件、茶葉品種、生產優勢情況、茶園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擴大加工能力,提高茶葉品質,充分發揮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改善包裝、儲運和技術檢測等各個環節,創出“牟尼河紅茶”系列產品牌的名聲和信譽,為國家出口創匯,增加稅收多作貢獻。

二、牟尼河茶果場的基本情況

(一)地理氣候條件及水資源

牟尼河茶果場茶葉基地位於獨山東南部,地處低山河谷地帶,未墾荒山及宜耕地一般為薄腐中土矽鐵鋁質粗骨黃土壤,PH值4.5—6之間,這睦地方,海拔800—850米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9℃,具有春早夏長、秋遲、冬短、晝夜溫差顯著和冬春乾旱的特點,無霜期為330天左右,可降水量為1100—1300毫米,年平均

日照在1350—1500小時之間,由於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植物生長期長,6—9月是雨熱同季,正值茶葉生長的最佳時期,在這種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清明前30天開園採茶,立冬前後三五天封園,採摘期為210天左右。

(二)土地面積

獨山牟尼河茶果場已種植茶園面積1350畝,其中93年種植500畝,已基本投產,年畝產優質鮮葉300公斤以上,95年種植850畝,年畝產鮮葉100公斤左右,需進一步增加投入和改造。有800畝左右適宜開發利用,可適宜發展茶園面積2100畝,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利用。

(三)肥、水、電資源條件

1、肥力。牟尼河茶場區域氣溫高,雨水高,土壤有機質分解較快,但是,由於這一氣候因子,草生資源較為豐富,其腐殖速成好,可補充和提高土壤營養成份,同時茶場內部承包戶飼養牲畜每年可為茶葉提供一定數量的農家肥,可滿足生產需要。

2、水源。可適宜種植茶園的區域地處緩地地帶,部份山坡常有山泉水流出。因此,水源豐實,只需增加部份投資,合理佈局輸水渠道及排灌水渠就能滿足茶葉生產用水。

3、電力設施。我場基本輸通電力220伏—380伏,我場幹茶加工能力達4000擔時,每年用電量是可以滿足生產需要的。建場時由於資金不足,至今遠離場部5.8公里的一分場,茶園管理區尚未通電,只需要增加部份投資,即可解決用電問題。

(四)交通及勞動力資源條件

1、交通。牟尼河茶園開發區域內無有公路,距獨山縣城26公里,北距黔南州府所在地都勻市94公里,距貴州省省會所在地貴陽市250公里,距廣西交界80公里,茶園生產區域至基長鎮6公里。這些交通條件給生產資料供應、產品加工及銷售方面提供方便,並且茶場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增加部份投資購臵1—2輛農用車,給收購附近農戶的茶青加工提供方便。並能帶動這一地區種茶農戶脫貧致富。

2、勞務用工。在農辦的正確領導下,茶場內部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生產經濟責任制,內部管理結構進行調整。其中場級幹部4人,生產管理人員10人,茶園承包戶150人,季節工100人,加工業12人,可滿足目前生產的需要,據調查附近鄉村內有幾百名剩餘勞力,並且從四川、羅甸等地有幾百名勞力輸入我縣,這一勞力數額可滿足基地建成後生產發展的需要。

(五)茶葉生產與加工能力條件

1、生產規模。目前我場是一個以生產加工茶葉為主,其它為輔,全面發展多種經營的茶場。目前我場生產加工的各種茶類遠銷北京、上海、廣東、湖南、貴陽等地,雖然產品很受客戶歡迎,但生產的品種結構單一,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加之基地建設時資金不足,沒有建造紅茶車間和配臵紅茶初精製裝置。因此嚴重影響我場生產的品種參與市場競爭。我場在基地建設時定植的品種是紅綠茶兼制,很受各地客戶歡迎的優良品種。

專案建議書 篇3

一、專案概述

專案名稱:上胡家村裡莊公路建設工程

建設地點:裡莊村民組

專案責任單位:xx鄉人民政府

專案責任人:

二、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裡莊村民組位於xx鄉東南部,東北與寧國市及本縣家朋鄉相接,東南毗鄰浙江臨安市馬嘯鄉。該村民組現有農戶103戶,人口383人,境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獨特的`森林及地勢山貌得到很多專家及旅遊開發商的青睞。具林業部門森林資源調查該地森林覆蓋達到97%,木材儲藏量3.1m3。再是上核桃年產量25噸,人均1000多公斤。新種的山核桃約500多畝,產量將逐年攀升。

裡莊公路的建成將成為以xx鄉通道為主幹線,與全鄉54個村民組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實現縣委提出的“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戰略目標,加快當地農村奔小康步伐,切實擺脫貧困村落後面貌的現實需要。當地群眾改路修路積極性很高,願意集資、投勞。建設裡莊公路極大改善該區的交通條件,促進深山地區農民群眾的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

三、專案建設綜合條件評價

1、地形

專案區屬山丘區,四面崇山峻嶺中間地勢平緩,是典型的盤地形狀。整個專案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擬建路線與xx公路相銜接,地形標高在610m至820m之間,全長2.2公里,路基寬4.5m,行車道寬3.5m。

2、水文、氣候、地質

溪流兩邊居住農戶,溪水匯入xx河流入浙江省屬錢塘江流域。

該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溼潤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氣溫12℃極端最高氣溫33℃,極端最低氣溫-12℃,無霜期180天。

專案區沿線大量分佈花崗岩、石灰岩、平板巖與泥土混合工程地質條件好,就地取材簡易。

3、築路材料及運輸條件

石料可採用路段邊開採邊利用,一舉兩得。間砂可在xx河開採篩選。所需間砂、水泥、鋼筋等材料以農用車運輸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專案建設標準、規模

根據當地具體地理位置,發揮的作用和功能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再結合資金、施工技術等因素確定主線採用鄉村公路建設標準,路線全長2.2km,路面寬4.5m(彎道5—6m),最大縱坡7%。

五、工程概算

人工工資:根據我鄉相繼幾條公路建設慣例和當地農民群眾修路的積極性,人工粗工工資不作編制說明,主要實行自願投勞施工。技術工資根據基本建設工程的有關規定,技工1500工,按40元/工計算,計6萬元。

材料:石料、河砂就地取材。原木按工程需要實行農民自願捐助,不作編制說明。鋼材3t,鋼材3600元/t,計1.08萬元。水泥80t,按410元/t(含運費),計3.28萬元。炸藥、鋼扦及轟鑽裝置等估計3萬元。

土地徵用、三費補償:水田徵用3畝,按1.4萬元/畝計4.2萬元。坡耕地8.0畝,按0.7萬元/畝計5.6萬元。經濟林(主要是山核桃林)補償7萬,共計16.8萬元。

其他費用及不可預計費用3萬元。

總計所需資金概算33萬元。

結合該專案的特點,對工程進度如下安排:

20xx年3月份前做路線測量、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經濟林補償等前期準備工作,6月開工。

20xx年8月底完成土石方開挖,檔牆、路基、橋樑涵洞。

20xx年10月前完成排水溝及路面整平工作,並竣工通車。

七、路專案建議書範文結論

xx道路的建成解決了一村380多人交通,有利於鄉村道路與主幹線的合理銜接,提高區域內的綜合運輸能力,為深山區群眾加快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改善了投資環境,必將帶動該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該專案實施是我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及加快我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實可行。建議上級給予批准建設和支援。

附:編制內容要求

第一章 專案簡介

1、專案名稱:工程專案的全稱及簡稱。

2、專案建設單位及負責人、專案責任人:專案建設單位(含參建單位)及專案實施機構名稱,專案建設單位負責人及專案責任人姓名和職務

3、專案建議書編制依據:列舉所依據的相關檔案和資料的名稱、文號、釋出日期等,如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檔案、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規劃、部門資訊化規劃、需求分析報告及專家諮詢意見、相關法規等,並將其中必要檔案作為附件。

4、專案概況:簡述專案建設目標、規模、內容、建設期、總投資和資金來源。

5、主要結論和建議:簡述專案建議書的結論。對於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解決的問題以及本部門需要進一步落實的工作,可以提出相關建議。

第二章 專案建設單位概況

1、專案建設單位與職能:描述專案建設單位概況,包括:單位的性質、組織機構、主要領導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職能和相關工作。對於多個部門和單位參與建設的專案,按照牽頭單位和參加單位的順序分別描述。

2、專案實施機構與職責:描述專案實施機構概況,包括:機構名稱、主要職責、專案負責人、主要技術力量等。

第三章 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1、專案提出的背景和依據:簡述有關政策法規、體制改革、社會環境以及政務職能、業務管理、技術手段等方面對專案建設的有關需求。

2、現有資訊系統裝備和資訊化應用狀況:詳細描述現有網路、主機、儲存、應用、安全、備份、終端、運維等裝備狀況,系統能力和應用情況,列出現有的主要軟硬體裝置清單。

3、現有資訊系統裝備和資訊化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結合專案需求分析,描述現有的資訊系統裝備和資訊化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需求、現狀、差距和建設內容應儘可能邏輯對應)。

4、專案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結合需求和現狀,以及要實現的政務目標、業務目標和資訊化系統建設目標,闡述電子政務專案建設的重要意義及其各項建設內容的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與政務職能相關的社會問題和政務目標分析:分析與職能相關的社會問題及產生問題的根源,提出政務目標、業務目標、作業目標和資訊化系統建設目標。

2、業務功能、業務流程和業務量分析:分析與職能相關的各項業務功能、業務流程、業務處理量等業務邏輯。

3、資訊量分析與預測:根據業務邏輯分析,提出專案的資訊處理量、儲存量和傳輸流量的分析過程和測算結果,並分別提出這些資料量的現值和3~5年的預測值。

4、系統功能和效能需求分析:結合業務邏輯分析和資訊資料量分析,分析資訊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效能需求;對系統的處理能力、儲存能力和傳輸能力進行總量分析,提出系統能力的總量指標;結合現狀和差距,提出資訊系統裝備的處理、儲存、傳輸能力的增量指標,分析資訊應用系統的功能增量。

第五章 總體建設方案

1、建設原則和策略:闡述專案建設原則,提出專案建設策略。

2、總體目標與分期目標:根據前述需求分析,提出專案建設的總體目標,包括:政務目標、業務目標、工程建設目標和建設規模、效益目標等;分階段提出政務目標、業務目標、工程建設目標和建設規模、效益目標等,清晰界定各期目標的邊界和演進的內容,並用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標對目標進行刻畫。

3、總體建設任務與分期建設內容:結合專案總體目標和政務資訊化現狀,提出專案總體建設任務;結合專案分期目標和政務資訊化發展狀況,提出分期工程建設內容。

4、總體設計方案:通過文字和圖表等描述政務資訊系統整體框架,包括本政務系統內部結構和與外部系統間的聯絡,並區分出已建系統及功能和新增系統及功能。

第六章 本期專案建設方案

1、建設目標與主要建設內容:描述本期工程的建設目標,儘可能提出可量化、可考核的目標;簡述各項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

2、標準規範建設:結合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標準體系框架,描述專案的工程建設規範和技術標準規範建設內容。

3、資訊資源規劃和資料庫建設:描述專案的資訊(資料)資源建設規劃、資料庫結構、資料庫建設內容,以及資料庫軟體、伺服器要求和參考選型。

4、應用支撐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論述應用系統功能結構和定製開發工作量初步核算結果,描述應用支撐系統(含中介軟體等)的功能和技術特徵,以及主要軟硬體裝置選型。

5、網路系統建設:簡述網路系統結構、技術特徵、網路頻寬及主要軟硬體裝置選型,繪製網路拓樸結構圖。

6、資料處理和儲存系統建設:簡述資訊處理和資料儲存系統的結構、技術特徵、處理和儲存能力及主要軟硬體裝置選型。

7、安全系統建設:簡述安全風險隱患、系統安全域劃分、安全等級設定、安全策略、安全解決方案和主要軟硬體裝置選型。

8、其它(終端、備份、運維等)系統建設:簡述終端系統、備份系統、運維繫統等建設內容和主要軟硬體裝置選型。

9、主要軟硬體選型原則和軟硬體配置清單:根據上述建設內容,提出軟硬體裝置配置原則和系統配置軟硬體裝置清單,按照各個系統分別列表。軟硬體配置清單包括:裝置及軟體參考型號(同等國產品優先)、生產廠家、單價(選擇近期市場成交價)、數量、總價(詳見附表1),並提出國產化和自主品牌軟硬體配置投資比例。分別列出各應用系統建設工作量(按人/月計費)初步核算表(詳見附表2)。

10、機房及配套工程建設:簡述新建或改造機房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方案,包括:機房選址,周邊環境,建設或改造面積(列表表示功能分割槽面積),建設和改造內容,單位造價,配套動力和支撐裝置的清單等。

第七章 環保、消防、職業安全、職業衛生和節能

1、環境影響和環保措施:分析專案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並提出環保措施和環保解決方案。

2、消防措施:分析消防安全隱患,提出消防措施和解決方案。

3、職業安全和衛生措施:分析職業安全和衛生隱患,提出職業安全和衛生措施和解決方案。

4、節能目標和措施:分析能源消耗情況,提出專案節能目標、措施和解決方案。

第八章 專案組織機構和人員

1、專案領導、實施和運維機構及組織管理:簡述專案建設單位、實施機構和運維機構的組織建設和管理體系,明確領導和各級職責,確保專案的有效實施。

2、人員配置:提出專案建設和執行維護的技術力量及人員配置計劃。

3、人員培訓需求和計劃:提出專案建設和應用的人員培訓需求和計劃,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系統應用人員。

第九章 專案實施進度

提出專案建設期,簡述專案實施程序安排,繪製專案實施進度表。

第十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投資估算的有關說明:說明各項建設內容的測算依據和取費標準;如:裝置關稅、軟體定製費用的測算標準、系統整合費費率、培訓費測算標準、前期工作費費率、設計費費率、招標費費率、監理費費率、專案管理費費率、預備費費率等。

2、專案總投資估算:列出總投資估算表(詳見附表3)。

3、資金來源與落實情況:明確專案投資的資金來源和落實情況,包括:中央投資、地方投資和專案建設單位自籌資金(詳見附表4);並附地方投資和專案建設單位自籌資金的意向承諾函或資金證明。

4、中央對地方的資金補貼方案:對於中央補貼地方投資的專案,需要提出資金補貼方案,簡述申請補貼的理由、補貼內容、補貼範圍、補貼比例或補貼金額等。

第十一章 效益與風險分析

1、專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分別描述專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確專案建設對政務職能和業務開展的貢獻度,儘可能用量化指標描述。

2、專案風險與風險對策:簡述專案的政策風險(如政策變化、政務體制變化等)、系統風險(如技術變化、系統設計、系統成熟度等)和操作風險(如管理及技術隊伍等),提出應對風險的對策和風險管理措施。

附表(格式後附)

1、專案軟硬體配置清單。

2、應用系統定製開發工作量初步核算表。

3、專案總投資估算表。

4、專案資金來源表。

附件

將專案建議書編制依據以及與專案有關的、必要的政策、技術、經濟資料列為附件。

專案建議書 篇4

一、專案建設地址

彰武縣城南新區

專案建設規模

二、 專案必要性

1.本專案建設是彰武縣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加快彰武縣總體規劃的實施,促進區域融合,推進彰武縣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xx年遼寧省提出建設瀋陽經濟區的設想,20xx年7月阜新市納入到“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巨集觀區位佈局之中,彰武作為阜新市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阜新(彰武)的加入,使瀋陽經濟區由原來的“C型”缺口型結構變為了“O型”的完整結構,有利於經濟區整體實力的凝聚與輻射拉動作用的全面發揮。

瀋陽經濟區構建以來,在產業融合、空間整合、設施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以瀋陽為中心規劃建設了多個“區域經濟共同體”,如:沈撫連線帶、沈鐵工業走廊、沈西工業走廊、沈彰新城(沈彰軸帶)等。彰武縣納入瀋陽經濟區的時間比較短,一體化程度很弱,沈彰新城仍處於發展建設的起步期,並且彰武縣的經濟基礎較弱。

彰武縣縣城的規劃結構為:“一軸、兩心、八片”。城市發展以南進為主,嚴格控制多軸向擴張。新區在南、老區在北,整個城市形態呈南北向佈局結構。“一軸”指依託貫穿南北,聯絡新舊兩城的中華路發展軸線。“兩心”指舊城商業中心和新城行政中心。“八片”包括四個居住片區,鐵西工業片區,城北倉儲片區,城南物流片區和文體科教片區。本專案的建設作為彰武縣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為區域經濟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區域融合,推進彰武縣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本專案的建設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推動彰武縣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城區是老城區向南擴建的,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排水設施基本空白,主要排水主幹管均未修建,導致南城區新建

樓房雨汙水無排放渠道。逢雨必澇,既汙染了環境,又嚴重影響到城區人民生產生活。同時,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生產的飛速增長,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會進一步增加,制約了城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必須充分利用排水設施,加快排水管網的完善工作,提高收集率。

由此可見,彰武縣南城區排水一期工程的興建是非常必要的。

三、專案實施概況

1、彰武縣南城區排水主管線工程

汙水管線長度為5485.27米,管徑DN500-DN1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雨水管線長度為7650.33米,管徑DN600-DN2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2、彰武縣南城區九號街(西環路-南承路)排水工程 汙水管線長度為1561.29米,管徑DN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雨水管線長度為1559.51米,管徑DN600-DN1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3、彰武縣南城區101延伸線(新興路-六號路)排水工程

汙水管線長度為1556.24米,管徑DN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雨水管線長度為1630.47米,管徑DN600-DN12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4、彰武縣南城區西環路(101延伸線-南環西路)排水工程。

汙水管線長度為1441.5米,管徑DN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雨水管線長度為1448.34米,管徑DN800-DN18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5、彰武縣南城區新河街(新興路-南承路)道路工程 汙水管線長度為1856.79米,管徑DN500-DN10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雨水管線長度為1854.99米,管徑DN1000-DN2500,管材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管線設檢查井 座。

五、專案投資估算及資金安排

1、專案估算總投資

依據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可研報告,初步估算排水工程總投資7986.47萬元。計劃於20xx年開工建設,20xx年建成投入使用。

2、融資方案

該專案建設由財政注入本金1597.47萬元,擬申請貸款6389萬元,用於前期徵地、農民補償和部分施工費用。由於專案工程屬社會公益性專案,貸款由政府通過土地收益及其他財政收入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