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教案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94K

一、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教案

本校是一所比較偏僻的山村國小,本班有39名學生,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農民的子女。學生接觸的教材是全新的,學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隨著資訊技術的逐漸普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不斷積累,學生學習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數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敏捷的。但是,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尤其是我們偏遠山區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識基礎、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會出現差異。

二、 教學內容分析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探索並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為落實這一目標,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前,已經親身經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當學生親身經歷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時,不僅可以借鑑前面“轉化”的思想,而且為今後逐漸形成較強的探索能力打下較為紮實的基礎。

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並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 教學難點分析

1、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與旋轉進行圖形轉化

2、三家形面積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與旋轉進行圖形轉化

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由談話匯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還記得它們的面積公式嗎?還記得正方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嗎?平行四邊形面積呢?

看來,我們所學習過的面積公式,都是在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轉化推匯出來的。

誰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老師調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舉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舉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還知道怎樣推匯出來的舉手。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親身體驗一下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探究活動。

根據你們前面的學習經驗,誰能說一說應怎樣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轉化]

下面我們將按小組來探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生在探究活動時,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另一方面為彙報選取針對性較強的素材。)

誰願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學介紹自己的探究成果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以便予以補充(交流過程注意引發學生間的爭論)。

(通過動手、交流、彙報、歸納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自主獲取新知的過程,積累數學實驗的經驗,發展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數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同學們分別總結出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麼,誰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呢?

(在學生敘述時,教師板書)

剛才這個同學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再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再來說一說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意義。

不論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或者兩個三角形,還是用拼擺、或者用割補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設法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這是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們運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七、課堂練習

⒈利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三角形面積推倒的過程,複述重要的結論。

2、完成教材P26“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教師訂正

(以教材為引領,完成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經歷數學建模。)

八、作業安排

完成教材P26“練一練”第1—4題。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圍繞著“通過學生髮現三角形面積與已學圖形面積的聯絡,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個教學重點展開。並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著手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如揭示課題後,我便對學生進行調查:哪些同學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哪些同學不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學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他如果是第一種回答,我會表揚他,不但能在學校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通過上網、讀書等渠道學到知識;他如果是第二種回答,我會告訴他,沒關係,這是新知識,只要努力就能學會;他如果是第三種回答,我會鼓勵他繼續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總之,讓不同的孩子儘自己的所能學不同的數學。

這節課學生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活動中是自主的、是開放的,讓學生體驗了“再創造”,本節課的最後一道練習題(製作100條少先隊員戴的紅領巾,大約需要多大面積的布料?)也是開放的,讓學生去體驗著數學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