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8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簡析: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著名的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時代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在寫作上有著鮮明的特色,通過地環境的描寫以及對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學情分析:

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朗讀,基本上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瞭解人物的精神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進一步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對話及心理描寫等刻畫人物地方法。

4、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感悟到: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的幫助、支援。

四、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課文,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

2、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了解環境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溫情匯入。

1、同學們,你們誰會寫“人”字?(請三名同學上黑板書寫)

2、同學們,請你們看看這三名同學寫的“人”字,誰寫的最好?(同學評價)

3、現在請三名同學將你們寫的“人”字組合成一個字。(三名同學商量,底下的同學也有躍躍欲試的了)

4、請三人將組合成的“眾”字寫滿半個黑板(三名同學相互幫助寫完字),問學生:現在還能看出誰寫的好誰寫的不好嗎?(學生回答:不能)相機提問:從剛才這個過程你明白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幫助,相互支撐。

5、小結:是呀,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需要相互支撐,這樣的人才能變成美麗的人。

6、匯入本課:剛才我們將見證了同學之間的情誼,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至關重要。當然,舉手之勞的幫助我們很容易做到,那如果別人需要的幫助是要你付出巨大的犧牲,你還會樂於助人嗎?

7、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列夫·托爾斯泰的講述,去感受在沙皇統治下的異常貧窮的人們之間那份難得的真情吧。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強調生字的讀音寫法。

2、明確課文記敘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三、研讀課文,具體學習。

(一)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有關窮人“窮”的段落。(文章的一、二、七自然段)

1、默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畫出裡面描寫桑娜家窮的語句,標出最能體現家裡窮的詞。

(1)請同學朗讀所劃語句,指導學生讀出桑娜想這些問題是心理的變化:略有傷感、無奈繼而變為稍感安慰。

(2)抓住“填”字。問:你為什麼要找這個字?“填”能改成“吃”嗎?分析兩字的差別。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會說自己是填飽肚子嗎?你們對這家人產生了什麼感情?(同情)

(3)帶著你的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2、自由讀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重點研讀對西蒙的手的描寫)問學生:西蒙垂下的雙手想要抓住什麼?

(1)畫出文中最能體現西蒙家窮苦的詞:潮溼又陰冷。

(2)對比劃出桑娜家的環境的詞:溫暖而舒適。

(3)請同學們思考:桑娜家溫暖而舒適,西蒙家有潮溼又陰冷,這樣的對比用意何在?

(4)小結、過渡:自然通過對比,我們知道桑娜家是最好的選擇了。桑娜是不是和我們想的一樣呢?

(二)默讀地八自然段,看看桑娜是怎麼做的,她當時的心裡是怎樣的?

(1)桑娜是怎樣做的?她當時的心裡是怎樣的?

(2)在你的眼中桑娜是個怎樣的人?

(3)你對桑娜說說你對她的看法。

(三)總結本課時。

(四)佈置作業。

1、記憶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2、學習通過人物心理活動及對話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研讀課文。

(一)默讀桑娜抱孩子回家的自然段、討論:桑娜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1、默讀

2、討論

3、小結過渡:桑娜完全出自本能的行為,足以說明她的本質是多麼善良。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後又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二)重點研讀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後的心理。

1、快速度,畫出最能體現桑娜心理的詞(忐忑不安),理解忐忑不安。

2、為什麼忐忑不安?

3、再次回到文章的開頭看看桑娜家的實際情況。

4、指導朗讀:她忐忑我不安地想……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讀出矛盾、焦慮、自責。)

5、最後桑娜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是什麼?

6、為什麼桑娜說“揍我一頓也好!”?(緊緊抓住“好”字)“好”是對誰好?引導學生體會桑娜的心理:揍我一頓既能讓丈夫消氣,又能留下兩個孩子。

7、指導學生朗讀:嗯,揍我一頓也好!(堅定有力、如釋重負)

8、桑娜說的“好”都是對別人而言,那對自己呢?

9、桑娜在你的心中是個怎樣的人?請你對桑娜說說讚美的話。

10、小結、過渡:她的丈夫是不是也同意呢?我們接著往下學習。

(三)研讀漁夫回來後兩人的對話。

1、指導分角色讀兩人的對話。

2、體會“兩次沉默”。

(四)重點研讀文章的倒數第四自然段。

1、畫出漁夫的動作及神態。

2、“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在幹什麼?

3、他思考的問題是什麼?他思考的結果又是什麼?

4、讀讀漁夫對桑娜說的話。思考:漁夫先是詢問桑娜,問了之後又為什麼沒有等待桑娜的回答?(漁夫怕妻子不答應)

5、從這裡你能看出漁夫的性格是怎樣的?(果斷、堅定)

6、再讀,看漁夫對今後的生活態度是什麼?抓重點詞。

7、理解“熬”,這個詞所描述的生活時間有多長?(熬,說明漁夫的善舉不是一時的衝動,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終的負責。)

8、從“熬”字看出漁夫的性格是怎樣的?(樂觀)反觀自己,你從漁夫的身上學到了什麼?(堅持、負責任)

9、此時的桑娜心裡會怎麼想?(欣慰、溫暖……)

10、同學們,可憐西蒙死不瞑目,現在她的兩個孩子被漁夫和桑娜收養了,就讓我們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她吧。(指導學生給西蒙寫一段話)

二、揭示主題。

1、齊讀題目:窮人

2、揭示主題:窮人在物質上是窮困的,但是他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善良、捨己助人。

3、提出希望(播放:愛無止境這首歌):同學們學了這一課,老師相信愛、善良、捨己助人的種子會在你們的心中紮根、生長,會伴隨著你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溫暖的前行。希望你們也能向文中的窮人一樣做精神的富有者。

三、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續寫《窮人》。

教學反思:

本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是非常豐富、非常深厚的。因此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處處體現著人文關懷。如:我在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體會兩家人的“窮”,抓住重點詞“填”,從而讓學生不僅知道他們生活得很艱難,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善良的本性和美好的同情心,培養學生一種悲憫的情懷。第二課時,我讓學生重點體會桑娜和漁夫的心理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善良是本質,善舉不能僅僅停留在衝動一時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持久的負責任。本文是文學經典,在寫法上有非常值得學生學習的東西。在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詞,理解詞義,劃出描寫精到的句子,讓學生學習作者表現特定環境的方法和刻畫人物的方法,為學生的習作積累經驗。另,本文篇幅較長,只有抓住重點整體理解,才能較為完整的理解、把握文章。在這方面,自認為還應當再下些功夫,是教學工程更加凝鍊。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繼續體會“窮”的兩層含義。

4、感受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感受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1、指名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課題“窮人”的“窮”,我們如何理解?

(物質貧窮、精神貧窮)

3、上節課,我們從屋內裝飾、吃穿、工作忙碌這三個方面可以看出漁夫一家過著很貧窮的生活。雖然物質上很貧窮,但是漁夫和桑娜的精神卻是富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體會漁夫和桑娜的精神富有,感受他們的美好心靈。

1、從“環境描寫”看心靈美。

出示句子: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裡的火海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1)這個句子如何體現桑娜的心靈美?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桑娜很勤勞賢惠,因為這間小屋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2、從“心理活動”看心靈美。

出示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1)指名朗讀本段,評價朗讀。

(2)這是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我們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她此時的心理:忐忑不安。

(3)教學省略號。在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片斷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省略號,反映了了她複雜、矛盾、忐忑不安的心理,你能說說這些省略號的作用嗎?(生討論,師指導)

(4)誰能讀出桑娜此時內心的慌亂呢?指名朗讀??全班朗讀

(5)此時桑娜的內心是矛盾的,是忐忑不安的,那麼她做出選擇了嗎?(最後一句)

①聯絡課文,解釋“自作自受”。

(6)從這個心理活動的描寫中,你是如何體現桑娜的心靈美的?

(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體現了她是一個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7)指名朗讀本段。

(8)總結與過渡: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的桑娜啊!為了幫助別人,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幫助別人的人。此時的她正掛念著出海打魚的丈夫,那麼漁夫是不是和桑娜一樣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呢?正當桑娜沉思的時候,門突然開了,漁夫回來了??

3、從“人物對話”看心靈美。(21段??27段)

“你知道嗎?”桑娜說,“我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

“你瞧,他們在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1)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2)學習兩次“沉默”。(先討論再總結)

當看到漁夫回來的時候,桑娜欲言又止,所以這裡出現了兩次沉默,請聯絡課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①第一次“沉默”:是兩個人的沉默。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懼中。

②第二次“沉默”:是桑娜沉默。因為她在等待丈夫決定。

(3)哪個句子最能體現漁夫的性格特點?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什麼?

(今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呢?)

②那他做出決定了嗎?哪裡告訴我們?

(做出了。“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

③這個是什麼句?請改成陳述句。

(這個是反問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

④句中的“熬”字說明什麼?

(說明了漁夫明知困難大,但他都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

(4)小結:

①這段話寫出了漁夫由憂慮道思考最後做出決定的過程。他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從“熬”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不僅可以看出漁夫的堅強精神,也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善良的美好心靈。

②學到這裡,你認為漁夫和妻子桑娜,他們是怎樣的人呢?

(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③多麼令人感動的夫婦啊,他們為了幫助別人,沒有做過多的考慮,他們為了幫助別人,寧可承受各種痛苦,我們再來體會一下他們沉重而溫馨的對話吧!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④那麼,你認為他們今後的日子會是怎樣呢?

(可能很幸福……可能很艱難……)

三、總結全文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同學認為他們今後的日子可能會過得很幸福,而也有同學認為他們會過得很艱難。老師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他們一定會過得很幸福,因為他們是那樣的勤勞善良,雖然他們的物質生活很貧窮,但在他們富有的精神生活下,一定會過得“溫暖而舒適的”。

四、作業

1、“桑娜拉開了帳子”……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同學們續寫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9、窮人

1、從屋內裝飾

2、從吃穿

物質貧窮3、從工作忙碌

“窮”?勤勞、善良、富

有同情心

1、環境描寫

2、心理活動

精神富有3、人物對話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貧窮,體會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體會漁夫的善良和堅強。

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對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的嚮往之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感受漁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從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跳水》這篇課文,還記得它的作者是誰嗎?

2、請同學們看螢幕(出示列夫·托爾斯泰照片),這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朽的名作。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窮人》。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這篇課文中的《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怎樣的震撼呢?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0頁,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同學們,這篇課文情節曲折,感人至深,下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

4、誰能說一說你提出了哪些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

5、大家不僅能夠根據課文的重點詞句和主要內容提問,而且多數同學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老師把同學們的問題歸納整理,做為我們一會兒深入學習課文的要求。想知道我們的學習要求是什麼嗎?請同學們看螢幕(大螢幕出示學習要求),誰來讀讀學習要求?(學習要求: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兩個孩子抱過來?

2、桑娜把孩子抱回來後,心裡為什麼忐忑不安?

3、漁夫身上的擔子那麼重,為什麼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動筆到書中畫一畫有關句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2、剛才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討論得也很熱烈,老師相信現在你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收穫,願意把你們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嗎?

四、彙報交流。

(一)、彙報交流第一個問題。

1、師: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2、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桑娜對兩個孩子的關心和對鄰居西蒙的同情。

3、指導學生朗讀以下段落: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他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睡熟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1)師:善良是桑娜與生懼來的美德,善良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怎樣才能讀出桑娜的善良呢?請同學們看螢幕(大螢幕出示句子):誰來讀這段話?

(2)師:此時,我們感受到了桑娜的身上有一種偉大的力量,那就是善良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此時桑娜除了抱回兩個孩子外,她沒有別的選擇。教師範讀這句話: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師:讓我們再來感受桑娜的善良,誰來讀這句話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4、指導學生朗讀以下段落: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1)、師:同是窮人,桑娜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難處,這就是人間最可貴的真情——同情。怎樣才能讀出桑娜對西蒙的同情呢?誰來讀這段話?

(2)、師:不僅桑娜同情西蒙,我們也很同情西蒙,怎樣才能讀出你對西蒙的同情之情呢?自由練讀這句話?(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誰來讀?

教師範讀,再指名讀。

(二)、彙報交流第二個問題。

1、師:此時,西蒙已經悲慘地死去了,桑娜抱回了兩個孩子,這是多麼感人的事情,可她卻忐忑不安起來。桑娜為什麼會忐忑不安呢?

2、引導學生體會桑娜矛盾、憂慮、擔心的複雜心情。在學生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弄清下列問題。

(1)多了這兩個孩子後,桑娜家的生活狀況會怎樣呢?

(2)桑娜都愛誰?

教師小結並板書:生活的貧窮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邊說邊板書)桑娜現在的生活就很窮,收養了兩個孩子後生活會更窮。

(3)自由讀這段話(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從桑娜矛盾的內心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收養兩個孩子的願望的強烈,決心的堅定。

3、指導朗讀:師:雖然桑娜的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生活的貧窮讓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怎樣才能讀出桑娜不安的心理呢?誰來讀這段話?(9—11自然段)

請同學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

老師也想讀讀這段話,行嗎?師範讀。

此時的桑娜多難啊!如果是老師我會溜淚的?誰再來讀這段話?(配樂讀)

這段話中的省略號可能省略了桑娜的一些想法,讓我們來試著補充一下。

(三)、彙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1、師:此時此刻,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希望事情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作家就為我們寫了這樣一個圓滿的結局。漁夫身上的擔子那麼重,為什麼還要主動收養這兩個孩子呢?

2、引導學生體會漁夫的善良、堅強。相機引導學生弄懂下列問題:

(1)、你認為漁夫對鄰居的事應該負責任嗎?

(2)、“熬”還可以換成哪個詞?你認為用哪個詞最好?

(3)、在困難面前,漁夫是多麼堅強,下面就請同學們聽著風聲、海浪聲想象一下,在這個死裡逃生的夜晚,漁夫是怎樣與風浪搏鬥的?(播放風浪聲)

(4)、為了撫養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漁夫在今後的日子裡會怎樣熬下去呢?

教師小結並板書:透過這個“熬”字,我們不難體會到漁夫和桑娜的身上有著一種“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3、指導朗讀。漁夫雖然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他的話語是那麼樸實、那麼感人。讓我們來讀讀漁夫的話。(大螢幕出示句子: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如果是你,你能熬過去嗎?這就是漁夫的善良帶給我們的深深的震撼。讓我們再來讀這段話,從漁夫的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4、指導分角色朗讀。我們剛才學得只是課文的高潮部分,怎樣才能讀好12——27自然段漁夫和桑娜的對話呢?下面我們分角色來讀,讓我們體會桑娜和漁夫共有的善良。誰讀桑娜的話?誰讀漁夫的話?誰讀旁白部分?(配樂分角色讀。)

評一評他們讀得怎麼樣?

你認為你現在最能讀好誰的哪句話呢?誰來試試?

五、拓展昇華。

1、請同學們看圖,當西蒙拉開帳子後,他和漁夫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呢?

2、同學們,這是一幅多麼感人的圖畫,現在讓我們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吧!

老師起的名字是:愛心無價,真情永存。

3、課文以窮人為題,你認為窮人窮嗎?

4、作者從語言、動作、心理這幾個方面對漁夫和桑娜就進行了描寫,從而使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美好品質,這也是我們在今後寫作文的時候值得借鑑的寫作方法。現在老師給同學們一個與文中人物對話的機會,你最想對誰說些什麼呢?

5、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禁要思考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善良和樂於助人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美德。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永遠以漁夫和桑娜為榜樣,永遠做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人,大家有信心嗎?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國小語文教學應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個交際工具為主,滲透人文性。《窮人》一文設計,我著眼於學生髮展,講求實效,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了什麼;再思考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最後從中進行表達方法訓練,進而理解文字內容,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以此達到簡單教語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窮人“窮”的特點,感受窮人的善良心靈。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學習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過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矛盾內心),寫與人物相關的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突出人物特點及品質。

【教學準備】

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認真讀課文(不少於三遍)。

【教學過程】

一、檢查匯入──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自學了字、詞,請自由拼讀課後生字條裡的生字,並各組一、兩個詞,不好寫的字可動手寫寫;再讀讀課文中自己勾畫的新詞。

2、匯入新課:

齊讀題目兩遍,我們可知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中寫出了人的什麼特點?(板書課題,給“窮”字加點)寫了哪幾個窮人?(相機板書:桑娜一家、桑娜、漁夫、西蒙。)

學法總結:這裡告訴我們學課文要看題目,要多思考題目。題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據題目可知很多與課文相關的知識。

二、走進文字──課文寫了什麼

1、讀文勾畫。請同學們潛心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窮人的一些什麼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還可在一些句段處寫旁註。

點學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彙報板書。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指導並板書關鍵詞句:⑴學情預設:

①桑娜一家貧窮、艱難,但桑娜勤勞、能幹。

②桑娜擔心丈夫、關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裡忐忑不安、臉色發白。

③漁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說總能熬過去。

⑵教學策略:

學生說說自己理解,並讀讀相關語段:

①學生一起賞讀第一自然段。

②第7自然段抽學生讀,其餘同學閉目邊聽邊想象情景。

③抽學生讀第8、9、24自然段。

3、總結過渡:

⑴結合板書複述課文講的要點。

⑵談話過渡:窮人雖窮,但從他們做的一些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窮人有一顆什麼樣的心?(板書:善良)課文是怎樣表達窮人善良的呢?

三、感悟外化──怎樣寫的

1、抓“點”品讀:

⑴語段一:第九自然段:

抽讀──說體會──默讀質疑(如:矛盾心理、省略號處)──解疑中有感情朗讀──評價後再讀──對比讀(材料見下面)──體會不同表達方法(直接描寫矛盾心理,更好表達真情實感)──背誦。

對比讀的材料(曾有學生這樣寫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後的情形):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她想到這件事沒徵求漁夫同意,自家養活5個孩子很艱難,再增加兩個怎麼辦?因此她一會兒想該抱回兩個孩子,一會兒想不該抱回……

總結過渡:課文除了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外,(相機板書:心理)還用了些什麼表達方法刻畫人物?

⑵語段二:第24自然段:

①齊讀第24自然段。

②說說表達方法;(相機板書:語言、神態、動作)

③自由背誦。

2、自讀感悟。自由勾畫、再讀讀文中其它地方寫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

3、教師點撥。學習襯托寫法:

⑴課文第1自然段寫天氣起什麼作用?(襯托桑娜、漁夫勤勞、能幹。)

⑵老師總結:襯托寫法是指為了突出事物特點,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

⑶瀏覽課文,說說文中其它地方用的襯托寫法。

學情預設:

①第2、3自然段中,用桑娜擔心丈夫襯托桑娜關心西蒙、心地善良。

②第7自然段中,用西蒙家窮襯托西蒙愛自己孩子,也有善良心靈。

③第8~11自然段中,用桑娜忐忑不安的內心襯托桑娜淳樸、善良。

④第12~24自然段中,用漁夫回家後桑娜的神情襯托桑娜、漁夫善良……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瀏覽相關自然段,提示:“用……內容襯托……”,或“為了襯托……,用了……內容”說說。

四、總結昇華──為什麼這樣寫

1、總結過渡: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寫了窮人很窮,但寫“窮”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窮”,襯托出窮人善良,這樣寫更好地達到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更好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

2、小結延伸:

我們學習課文、讀課外書,不光是明白文章寫了什麼,還應思考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

五、遷移運用──學習表達方法

1、總結寫法: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表達方法: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明白了窮人儘管很窮,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靈,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托爾斯泰是怎樣表達人物特點的呢?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見板書)

2、表達運用:

學習本課表達方法,以“西蒙的孩子醒來之後”為話題寫一個片段。

⑴注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儘量舉事例,用上襯托等表達方法。

⑵寫後抽學生讀讀自己的片段,再自評──他評──師評。

⑶全班同學自己修改片段,然後小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窮人

桑娜一家:貧窮、艱難

勤勞能幹、擔心丈夫

桑娜:關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臉色發白

漁夫:快去抱來、總能熬過

西蒙:蓋在、包住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寫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課文《窮人》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那,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兩個小孩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漁夫和桑那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學情分析:

課文離學生現實生活相差較遠,學習本文,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目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人物複雜的心理,初步領悟課文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3、感受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他們勤勞、淳樸、善良的優秀品質。

課前準備:

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性;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桑娜一家的生活現狀等。

文章的細節描寫以及多種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尤其感人之深,本設計對此給予了特別關注,試圖通過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場景,抓住感人的細節反覆讀書,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激發起對窮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學過程

一、理解桑娜的心情

初讀9---11段

1、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裡是——(板書:忐忑不安)

2、誰來讀9——1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讀邊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麼?

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麼?指名說。

3、如果按照先後順序,應該是——

(學生交流)

出示:

①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②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③這是鬧著玩的嗎?

④他會說什麼呢?

指名讀。

思考:為什麼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4、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混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5、再讀9——11自然段。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動,驚,沉思)

忐忑不安就是心裡慌張、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讀出忐忑不安的感情來嗎?(自己先練讀——指名讀)

7、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為什麼?你讀懂了什麼?

(省略號。她的幻想。)

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但堅定中又有那麼多的忐忑不安。

師生合作讀(師讀旁白)。

8、你們讀得真不錯,想讀得更好些嗎?抬頭看我,這是桑娜對自己說的,心裡想的,怎麼能讀得這麼響呢?(男生女生合作讀)

9、桑娜心裡很矛盾,但是又很堅定。投影填寫: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寧可( ),也要( )。

交流: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意味著他們拯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師: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桑娜家裡還能勉強度日,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那個活著的桑娜會心理不安。)

師: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麼?

(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寧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寧可自己的日子過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

師:但最後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幫助的習慣。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師:這是一種母愛。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二、感受丈夫的態度

1、孩子是抱過來了,可怎麼對丈夫說呢?丈夫又會怎麼說呢?

自由讀,感悟,在書上圈圈劃劃寫寫。

2、交流。

a.出示: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熬)什麼意思?(忍受,耐苦支援)能給“熬”換個詞嗎?你從“熬”中讀懂了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將來會更苦,他想到了嗎?

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

b做這個決定難啊,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嚴肅、憂慮;搔搔後腦勺。嗯,你看怎麼辦?)

c、是呀,漁夫心裡想到了很多,投影——獨立做。

師生總結: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寧可( ),也要( )。

3、這就是漁夫的心裡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鬱……(教師引讀,學生跟讀丈夫的話)

朗讀指導:①“嗯”,“哦”讀音、意思。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嚴肅;商量的語氣)(關注這件事了;安慰桑娜)

②從他"皺起眉""嚴肅""憂慮"充滿了同情,態度非常認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語氣要加重。(男生齊讀)

4、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的心理變化,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由憂慮到思考最後作出決定的過程。)讀一讀,進一步體會。

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裡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三、體會“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達理,桑娜心情會怎樣?體會一下說說……

這些話桑娜說出來沒有?

2、對呀,千言萬語就凝縮成一句話,一個動作——“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我們來讀這一句:“你瞧,他們在這裡啦。”你感受到了什麼?(忐忑不安—如釋重負)

3、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鄰居的孩子非抱來不可。這叫什麼?(不謀而合,心心相印)

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

四、關注寫作方法

1、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你覺得這個結尾怎麼樣?

(乾淨、含蓄,耐人尋味。是的,此時此時兩顆善良的心在進行心靈的碰撞,無聲勝有聲!)

2、列夫托爾斯泰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巨匠。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語言描寫方法,給這篇文章來個畫蛇添足——(投影畫面)展開想象,續寫《窮人》。

(他看到了什麼,他會說什麼,桑娜又說了些什麼,展開想象,靈活運用對話的四種方法寫一寫。)

板書

窮人

桑娜漁夫

忐忑不安熬

寧可……也要

教學反思:

課堂上學生讀了文章的最後一句:“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時,我問學生:“現在,你有怎麼樣的感覺?”一個說:“釋然了,因為起先的一顆心老是吊著,現在放下來了。”一個說:“桑娜終於可以輕鬆了,我也感受到了一種輕鬆。”……聽了學生的發言,當時,作為講課教師的我,心中由然而起愉悅的情感。我想:學生分明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窮人》中去了,分明理解了人物內心複雜的沉重的情感,分明感受到“抱養與否”的思想在激勵地鬥爭,以及最後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收養孩子的仁慈之心。在對課文的聽說讀寫訓練中,孩子們的心與課文中的主人公相通了!孩子們體會到了克己善良的美德,體驗到了“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並且內心裡產生了跟主人公相同的情感——讀者與作者和作品進行了良好的溝通,理解,共鳴。語文課程的人文教育目的在於什麼?就在於打動,點燃,體驗!所以,我也釋然了!

回顧本堂課,有幾個環節覺得有意思,較好地藉助課文作適當的遷移,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一是課堂教學中運用了文學的描寫手法——“復沓”在課堂中呈現。在剖析桑娜的情感鬥爭中,我出示了思考題: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寧可( ),也要( )。同一思考題在討論漁夫的思想過程時也呈現,加深學生對人物的印象,並渲染氣氛,深化小說的主題,使感情得到抒發。

其二是課堂教學有意識地引領學生的表達能力發展。語文教學面對一個文字,是重在文章的內容還是呈現的形式?一直有爭議。浙江師範大學王尚文教授認為: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話語形式,即“怎麼說”而非“說什麼。”他舉了“逸馬殺犬於道”的語言現象加以說明:“逸馬殺犬於道”這件事,歐陽修與他的朋友都看見了,然而他們的表述話語卻不盡相同。如:馬逸,有犬死於其下;有犬死奔馬下;適有逸馬踐死一犬等。在教學《窮人》這一課的時候,我想到了讓學生關注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讓文字成為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的範本。於是,有了“男女生讀對話,體會對話的四種表達方法”這一閱讀訓練,有了“你覺得這個結尾怎麼樣?”這一提示,引領學生深入領會作家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了課堂尾聲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續寫《窮人》,活學活用表達方式等這些語言表達方法的領會和表達實踐。

也許是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也許是因為有其他教師在場,具體操作時,我發現有的時候不夠自然流暢。課堂中有時候想著這一步,那一步,導致對學生的引領沒有如預想的那麼深入,細膩。總之,這堂課給我一個很鮮明的感覺:加強學習,研究,應該是日常教學之餘的日常功課。只有學習,才能讓自己永遠自信自強!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果真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板書:20窮人)

(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他寫的《跳水》一課。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了幾個窮人?寫了窮人的什麼事?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麼?本文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板書:桑娜漁夫

(2)學生談談對課文中窮人的印象。(很善良)板書:善良

學生談談還讀懂了什麼?(教師隨機板書)

(3)本文寫作順序?(板書: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學習第一段

1.自讀“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有什麼感受?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貧困、生活艱難。從“補”、“破帆”、“勉強填飽肚子”、“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艱難。②感受到桑娜勤勞能幹。引導學生說出“溫暖與舒適”指的是什麼?“溫暖”指爐火未熄,與室外的寒風呼嘯相比而言:“舒適”指地面乾淨、食具發亮,孩子們安靜地睡著,這是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的處境相比而言。從這裡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幹。③體會到桑娜內心很善良,從“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等處可以看出。)

2.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幹、心地善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課文第一部分講的是什麼?

(二)學習“抱回孩子”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這部分內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走出門去,她出去向海上張望,看不到什麼,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桑娜是在自己的親人安危不知、生死難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從這裡可以看出桑娜關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當她看到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樂於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現出來,她什麼也沒想毅然決然地把孩子抱回家裡,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裡後,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說明了桑娜的善良,由於善良心的驅使抱回了孩子,沒有徵求丈夫的意見,他會同意嗎?這是她第一個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又加上兩個,今後生活怎麼辦?這是她第二個不安的地方。他覺得愧對丈夫,“他會揍我的”、“揍我一頓也好!”說明桑娜為救人之難,寧願自己皮肉受苦,甘願承擔一切後果,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2)朗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要表現出桑娜的善良。

(三)學習“漁夫回家後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漁夫的善良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健康,一事當前先為別人著想,充分體現漁夫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母親死後的慘相不能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待醒來之後,讓他們感到有一個溫馨的家。漁夫完全為孩子著想,至於自己負擔如何完全置於腦後,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

“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難熬,從“熬”字上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些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後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2)指導感情朗讀,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①表示停頓、間歇;②內容上的省略。

(3)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麼?(不謀而合)教師: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整體理解課文

1.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麼,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1)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緻入微。如“敲了敲門”、“一次又一次地敲門”、“猛地推開門”。“敲了敲門”是出於禮貌做出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敲門”說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數多,迫切想知道屋內情況;“猛地推開門”是桑娜意識到情況不妙,預感有所不測,集中力量猛地推開門。這些細緻動作的描寫,準確地突出了桑娜對西蒙的牽掛、同情、關注,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高貴品質。(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3.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五)集體朗讀課文

(六)教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己識記字形、重點辨析“寡”、“魁”的字形。

2.聽寫生字,瞭解掌握情況。

(七)佈置作業

1.編排課本劇,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2.預習第21課。

(八)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課文《窮人》以“窮”字貫穿全文,然而正是因為“窮”,才更能顯示出窮人的高尚品質。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採用多種形式,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周圍環境。我正是抓住了“窮”字和大作家的寫作形式對課文進行剖析,根據桑娜心情的變化展開教學,找出相關句子進行討論、分析。同時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渲染,大大加深學生對課文中“窮人”的體會與感受。這也正呼應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反映沙俄時期漁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助的高貴品質。

學習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理解重點句:

1、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重難點:

1、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2、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瞭解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蹟和當時俄國的社會背景。

2、教師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匯入,複習

出示課件(寒風呼嘯、波濤洶湧的海邊,有一座小屋,桑娜在門口張望著遠方,等待丈夫的情景)。

問: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幅圖,有什麼感受?(可憐、貧窮、悲苦……)

如此惡劣的環境,桑娜的丈夫卻還沒有歸來,她的心情是怎樣的?你能用課文第一段中的一個詞來說嗎?(心驚肉跳)。教師板書。

可是,這時又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內容。

二、學習 “抱回孩子”部分內容,理解“忐忑不安”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部分,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桑娜在抱回孩子時的心情!(忐忑不安)教師板書。

2、是什麼事讓桑娜如此忐忑不安呢?(鄰居西蒙死了,桑娜領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加上自己的五個孩子,她不知道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還覺得這樣肯定要受到丈夫的責怪和捱揍。)

3、以次看來,你覺得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

(1)默讀這部分內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桑娜的善良?(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

教師適時課件出示重點語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適時點撥,可從以下幾方面說出。

句段1:

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提著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著,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卷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

(學生談理解:桑娜走出門去,她出去向海上張望,看不到什麼,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執意要去看看她。桑娜是在自己的親人生死難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從這裡可以看出桑娜關心她人、心地善良。)

指導讀:讀這些句子,把這種關心和同情讀出來,因為是“想”,聲音還要輕些。

指名女生讀。

女生齊讀。(男生讀敘述的。)

句段2: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出示:桑娜( )把孩子抱回家。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態度很堅決。

渲染:她有沒有想,家裡多了兩張嘴,吃飯更困難?(沒有)她有沒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會更苦?(也沒有)她有沒有想家裡七口人如今變成九口人,丈夫會更苦?(也沒有)有沒有想到這樣她自己會更苦?(更沒有)這些都沒有想。

對,桑娜毫不猶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沒有遲疑,是抱回家呢,還是不抱回家。

所以書上說:“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理解:“非這樣做不可”——她只知道要這樣做,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

從這裡可以看出窮人的本色,一心想著別人,而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困難。

指導讀:教師讀本小節第一句,學生齊讀第二句“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教師再讀本小節第三句。

句段3: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門吱嘎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教師提問:她為什麼這樣地不安,哪一句話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他”是誰,後面省略了,你們能給她補上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再加上兩個孩子,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呢?”)

所以她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她想到丈夫可能會責怪她,甚至會揍她。因為他們實在太窮了,原來一家七口人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指導讀:讀出“不安地”、“斷斷續續地” 的語氣。

示範:“是他來了!”(害怕他回來)“不,還沒來!”(後面感嘆號,他還沒回來,又怕他不回來,矛盾的複雜的心情。)“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頓也好。”(表示她心甘情願,語調稍微平些。)

男生讀。 指名讀。

(學生理解:桑娜把孩子抱回家裡後,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說明了桑娜的善良,由於善良心的驅使抱回了孩子,沒有徵求丈夫的意見,他會同意嗎?這是她第一個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又加上兩個,今後生活怎麼辦?這是她第二個不安的地方。他覺得愧對丈夫,“他會揍我的”、“揍我一頓也好!”說明桑娜為救人之難,寧願自己皮肉受苦,甘願承擔一切後果,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總結:越是窮,越可以看出這個窮苦漁民的妻子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的品質。

三、學習“漁夫回家後催促桑娜抱回孩子”部分內容,理解“平靜”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部分,用一個詞來概括漁夫回家後催促桑娜抱回孩子,桑娜當時的心情!(平靜、坐著一動不動)教師板書。

2、為什麼桑娜的心情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這跟丈夫的表現有關,丈夫同樣善良,他催促桑娜抱回孩子)

3、以次看來,你覺得丈夫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

(1)自讀第三部分,思考:漁夫的善良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討論、交流) 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指導讀:丈夫的“是個問題!”從他“皺起眉”“嚴肅”“憂慮”中充滿了同情,態度非常認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語氣要加重。

男生齊讀。

這時漁夫也很自然地會想到他們困難的境遇。我們可以從哪一個詞看出來不僅是桑娜,漁夫也是甘願幫助別人,而自己受苦的?(“熬。”從“熬”字上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些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讀到這裡,我們可以用上一組關聯詞語:寧願……也…… (學生練習說話)

筆練:

根據課文內容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漁夫心裡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寧願( ),也( )。

指點:他們想到一塊兒了。在他們看來,把孩子抱回家是義不容辭的,責無旁貸的。

指名分角色讀對話。

教師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後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4、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麼?(不謀而合)教師: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5、理解最後一句話。

“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帳子。

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你覺得這個結尾怎麼樣?這樣的結尾。使我們想到了什麼?你能接下去補充兩句嗎?

(學生說:“看到七個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動得流出了眼淚。”或“漁夫對妻子說:‘桑娜,你做得對!’”)

這些內容都可以接下去寫。這些都是這個結尾使你想到的。這個結尾就好在這裡,乾淨、含蓄,耐人尋味。列夫托爾斯泰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巨匠。

6、總結:托爾斯泰爺爺通過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窮人的生活窮苦但品質高尚,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

四、課堂訓練、發展技能

出示課件,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課件內容:課文插圖(桑娜拉開了帳子,漁夫把馬燈高高地舉起。只見七個小腦袋排成一排,其間兩個淺黃色頭髮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他們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勻而平靜,鼻翼在輕輕閃動,鼻尖滲出了細小的汗珠……)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理解下列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 ……揍我一頓也好!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品質,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是難點。將採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張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觸發探究

出示肖像,問: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認識他嗎?他就是《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寫出許多傳世之作,如《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被譽為“世界文豪”,這足以說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看看你能發現它表達上的高明之處嗎?生自讀思索。

[本環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列夫·托爾斯泰產生敬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強烈興趣。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有助於學生再次感知課文的“語表層”,為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打下基礎。]

(二)、呈現專題,潛心探究。

過渡:你們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高明之處了嗎?抽生回答,師導: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感受作者筆下窮人苦難的生活和高尚的品德吧!

專題探究一:感受窮人生活的艱難

1、出示第一個探究專題及學習建議

學習建議:⑴自由小聲地讀課文1-7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疑問,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⑵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瞭,建議這樣彙報:我從 體會到(想到了) 。

[探究前,教師給出建議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潛心探究,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與表達習慣。]

2、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3、彙報交流,師隨機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二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桑那沉思的內容,追問:“你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 其他同學針對這一處還有補充嗎?”教師引導學生從“不顧惜”“冒著寒冷和風暴”“從早到晚”等詞中體會到①夫妻倆的辛勞②缺少穿的③食物單一,從而感受到窮人生活的艱難。

小結:這段話,作者通過細緻的心理活動描寫,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桑那家的窮,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生練讀再齊讀,讀出桑那家的窮。

[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個別朗讀指導,輔以重點語句的齊讀指導,其間穿插朗讀方法的介紹,如抓重點詞體會後再細讀,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4、細讀中體會窮人的“勤勞”。

引導語:學習完1-7自然段,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嗎?引出問題:“桑那家如此窮困,為什麼文中寫道:這間漁家的小屋裡為什麼溫暖而舒適?”引生討論,並能透過字裡行間,對比室內外的環境、桑娜家與西蒙家的區別中再次感受窮人生活的困苦及窮人的勤勞。

5、總結並過渡到第二個專題探究:

看到桑納家艱辛的生活,我想到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說過的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桑娜一家是怎樣的仁慈。下面進入第二個專題的探究。

專題探究二:感受窮人美好的品質

1、出示專題探究二及學習建議

學習建議:⑴、自由小聲地繼續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並寫出讓自己感動的原因;⑵、試著用你的心,你的情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2、學生自學,再彙報交流

重點指導學習第九自然段與第二十四自然段

(1)體會桑娜的善良

課件出示九自然段內容,①生讀後說感受,其他學生補充,②師引讀各句,讓生逐步理解桑娜內心複雜的情感變化過程,並相機板書擔憂,後悔,下決心。③指導學生個別讀後,提醒學生:通過剛才的讀,你在標點符號上有什麼發現?這些省略號可能省略哪些內容?④感情朗讀,讀出桑那情感變化的過程。⑤師再引生體會此處作者在表達上的高明之處。

過渡語:桑娜此時既擔心又後悔,但是,他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出示重點句:她的心跳得很厲害……非這樣做不可。追問:“為什麼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段話作者把桑娜的內心活動刻畫得非常細膩和真實,使我們感受到桑那善良的心,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2)體會漁夫的善良。

過渡語:桑那這麼善良,漁夫呢?哪個自然段最能體現漁夫的善良?

出示二十四自然段,說說這段話是從哪些地方來描寫漁夫的?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漁夫的善良?“熬”什麼意思?透過” “熬”字你想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書:熬、憂慮、思考、下決定,然後指導學生精讀入情。

[此環節的微觀探究主要是以點代面,把這兩處的心理活動與人物語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動與語言描寫學生領悟起來就容易多了,同時,這樣的指導也會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作用。]

3、 角色演讀入境。

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好!文中還有多處對話描寫非常樸實和感人,下面我們來練習朗讀漁夫回家後與桑娜的對話這一部分。

①同桌互練。

②推選男女一名選手演讀對話,表演前,同學們為選手提建議、加油 。

[在探究中,教師指導學生心入其境地讀書,更能讓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和諧共振。]

(三)課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師總結:通篇課文,除了課題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與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通篇文章卻讚美了窮人美好的品質。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同學們可以試著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多讀多體會),去自學本組剩下的兩篇課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找找列夫.托爾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筆的精妙。

[此環節可以延續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課餘自己讀,自覺地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桑娜、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桑娜、漁夫的優秀品質。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知窮人。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窮人》一課,思考: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

桑娜,漁夫,西蒙。

1、課文中哪些內容描寫他們窮呢?同學們讀課文,讀課文找一找。(出示幻燈片)

(1)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孩子們沒有…;吃的是…,菜…魚。

(2)西蒙的兩個孩子他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

2、教師引導:是啊,窮人的日子真不好過啊,但在這艱難的日子裡也有絲絲的欣慰,同學們在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溫暖,舒適,健康)這裡看出桑娜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勤勞,能幹)

3、桑娜除了勤勞,能幹外還有什麼品質?(心地善良,關心她人)分別從什麼地方表現出來?

二、分析桑娜的心裡活動,體會人物的崇高品質。

1、桑娜一家如此貧窮,當她發現西蒙死了,就毫不猶豫的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回來後她想了些什麼呢?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2、學生讀自己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幻燈片,逐句學習。

(1)出示幻燈:“她的心跳得很厲害…非這樣做不可。”教師追問,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出自善良。生: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師:這是一種母愛。師: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2)出示幻燈:“她忐忑不安的想…揍我一頓也好!”

(3)說一說: 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質。

教師小結:由矛盾到平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錶現桑娜的品質起著重要作用,充分表現出了她對西蒙一家的關心和她善良的品質。

三、拓展學習

啟發想象,續編課文:桑娜一家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後,他們的日子該怎樣過呢?相信大家對此都非常擔憂。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本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反映了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擱板、帳子、抱怨、掀起、寡婦、魁梧、倒黴、揍一頓、後腦勺、熬過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內心的矛盾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導讀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書題:窮人

2、簡介作者: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民。青年時期就開始創作,長達六十多年。作者無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瞭解課文內容。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中等生)

三、再讀課文。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敘的?

2、默讀課文,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三段。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導朗讀第一段,思考: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當時氣候怎樣?(學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中等生)

(3)為什麼說小屋“溫暖而舒適”?從中可以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優等生)

2、討論後指名回答:

(1)故事發生在一個冬天的夜晚,當時屋外寒風呼嘯,海面上正起著風暴海浪洶湧澎湃。

(2)桑娜家裡生活很困難。(在書上劃出有關詞語)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爐旁縫補漁網。

b、漁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打魚。

c、從早忙到晚,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d、衣著破爛,孩子門沒鞋穿,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

(3)暖和舒適僅僅表現在:(地掃得乾淨;火沒熄;銀具閃閃發亮;海風之中,孩子在帳內睡著。桑娜是一位勤勞善良的人。)課件出示

1、朗讀課文

2、歸納段意:漁夫的妻子桑娜,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的等待著漁夫出海歸來。

作業:

寫帶有生字的詞語。音字組詞,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講讀二、三段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思考分層。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把這一段分三層,該怎麼分?並說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麼情況下去探望西蒙的?

師總結:在丈夫出海未歸,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海浪洶湧澎湃,心中焦急、憂慮時,心中還惦記著生病的鄰居,可見桑娜對鄰居的關心是真摯的。

(3)課文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桑娜對鄰居發自內心的關心呢?

2、理解第二層:

默讀課文,思考:桑娜進門之後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3、理解第三層:

(1)個別讀第三層,思考:桑娜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時,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嗎?你從那裡看出來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句話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後為什麼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的意思。出示課件

4、歸納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課文。

1、默讀全段,思考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把這段分成三層,應該怎麼分?

(2)討論分層,並講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層:

(1)漁夫終於迴歸了,這時桑娜的心情怎樣?你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2)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層:

(1)這層主要講什麼?(學困生)

(2)桑娜說這段話時心情怎樣?(中等生)

(3)練習朗讀桑娜的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說完這段話“桑娜沉默了”這裡的“沉默”表示什麼意思?(優秀生)

4、理解第三層:

(1)漁夫聽了桑娜的話是怎麼表示的?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2)練習朗讀。

(3)理解“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這句話的意思。

歸納段落大意。

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必做)

2、抄寫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選做)

第3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指導讀寫。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中等生)

2、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桑娜和漁夫有那些特點?舉出課文中的具體例子說一說。

3、教師總結:桑娜的特點突出她的勤勞、善良。

漁夫的特點是勇敢、堅強、善良。(樂於助人)

表現漁夫和桑娜的特點上,課文有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1)細緻的心理描寫。

(2)人物的語言個性鮮明。

(3)用詞造句的準確。

朗讀並體會共用詞造句之妙。

指導續編:

1、桑娜和漁夫的高尚品質令人感動,我們能否按照我們對這兩位人物的理解,把《窮人》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呢?該怎樣編呢?

2、編寫時還要注意些什麼?

⑴小組討論,練習編寫。

⑵大組討論交流。

⑶教師適時點撥。

作業:

1、編《窮人》,用二、三百字寫下來,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讀課文。(選做)

板書設計:

等待漁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