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精選10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2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精選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演算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牛花圖(不註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9-3=6

3+6=9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把左邊的6朵牽牛花和右邊的3朵牽牛花合併起來,一共是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牛花裡面去掉右邊的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牛花裡面去掉左邊的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瞭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牛花圖,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後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後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並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後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隻?)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為什麼用減法?(要求還剩幾隻,就要從原來的9只裡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後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麼?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和什麼,讓我們求什麼?只有弄清了數量關係,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然後指名回答、

問:為什麼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麼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蔔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後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的擔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理解湊+法的含義。

4、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每組一份小棒,教師的牛奶瓶及數學遊戲中卡片。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是增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考和計算。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況,提出問題

教學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窮,小華送給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魚缸有金魚8條,又買來9條,一共有金魚幾條呢?

你知道牛奶有幾瓶,金魚有幾條呢?這些都是數學問題,你想解決嗎?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組織小組活動)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之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加以解決。

1、9+5(1)數數法

(2)9+5=14

(分小數湊大數)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數湊小數)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見9就-1

2、8+9你喜歡用什麼方法,說說你的理由。9+5的計算,是組織交流後共同解決,7+9的教學層面就在學生獨立思考並完成一些嘗試後接受了交流的結果,一些機靈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彙報後就進步,進一步嘗試,也就是鞏固階段。

3、試一試。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學板演,不是機械段,而且學生對方法最終選擇的`體現和最佳方法的呈現,對湊+法要進一步落實。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此階段是學生自主實踐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

1、p73完成書本內容。

題2,原有金魚9條,現又有8條,一共有幾條?

看圖應用題(仔細觀察,說一說圖示,然後獨立完成)

2、9+1+59+1+39+1+89+1+9

9+1+69+1+49+1+79+1+1

9+1+29+1+0

鞏固湊十法

3、數學遊戲:

遊戲可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課外作業:

繼續上課的數學遊戲。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課前思考:

1、概念揭示變邏輯演繹為活動建構。因數和倍數,傳統教材是按數學知識的邏輯系統(除法整除約數和倍數)來安排的,這種概念的揭示,從抽象到抽象,沒有學生親身經歷的過程,也無須學生藉助原有經驗的自主建構,學生獲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學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動,喚起學生的因倍意識,自主建構起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那麼學生獲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動的、有意義的。

2、解決問題變關注結果為對話生成。要找出一個數的幾個因數並不難,難就難在找出這個數的所有因數。這裡有一個方法問題。是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迫切地尋求結果,還是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呢?很多成功的教學表明,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對話場,在生生、師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對話中,能讓師生彼此分享經驗、溝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學宗旨變關注知識為啟迪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從知識課堂走向智慧課堂,為學生的智慧成長而教,應成為我們數學教學的傾心追求。怎樣通過對因數和倍數內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教會他們數學思考的方法,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釋放潛能,開啟心智?這是我設計因數和倍數這堂課的宗旨所在。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使學生領會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談論,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所有因數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條理性,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索精神。

3、通過教學,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思考的魅力,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準備:

練習紙、學號卡等。

教學重、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學會有序地進行思考。

教學流程:

一、意義建構

1、用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擺一個長方形,可以怎樣擺?能不能舉一道簡單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擺法表示出來?(請一位學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現相應的兩種擺法,隨後隱去第二種)

3、還可以怎樣擺?同樣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來。

(再請一位學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回答螢幕顯示另外兩種擺法,隨後隱去第二種)

5、還可以怎樣擺?

(請學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擺法嗎?

(根據學生回答螢幕顯示最後兩種擺法,隨後隱去第二種)

此時螢幕上出現三種擺法。在三種擺法右側分別出現三道乘法算式。

7、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發現,用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可以擺出三種不同的長方形,由此我們還得出三道不一樣的乘法算式。以43=12為例,43=12,從數學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說4是12的因數,3也是她的因數。反過來,我們還可以說,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因數和倍數。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

8、結合另外兩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別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請同座兩個學生相互說一說)

9、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專指不是零的自然數。

[設計理念:因數與倍數這節內容,傳統教材是按數學知識的邏輯系統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礎上,由整除直接演繹推理出來的。這種概念的`揭示從抽象到抽象,沒有學生經歷的過程,學生獲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環節設計旨在讓學生藉助表象進行操作和想像活動,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以及其中的因倍關係,進而生成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種意義的建構是基於學生原有經驗之上的,是學生自主操作、積極思考的結果。]

二、方法滲透

1、根據44=16、40016=25這兩個算式,你能分別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指名回答)

2、當兩個因數相同時,通常只需要說出或寫出一個,這是數學上的規定。我們能不能說16是因數,或者說16是倍數?

(組織學生討論)

3、因數和倍數它們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板書:相互依存)

4、下面我們一塊來找一找100的因數有哪些?同學們可以同座兩人合作,也可以獨立思考。

(教師巡視。並選擇一份作業,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5、對照你們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數,你想對這位同學說些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引導、評價)

6、對於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你們還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或提問的?

7、比較這幾種方法,你發現了什麼?

8、回顧剛才的過程,你覺得要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有什麼訣竅?

(通過對話、討論,讓學生體會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當然,如果要找出一個很大數目的所有因數,用這種方法可能會比較麻煩,我們將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來研究。

[設計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數,教學中,教師沒有急切地認定結果,也沒有簡單地把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或同座兩人合作,或獨立思考。通過多角度、多層面的交流與對話,師生之間彼此分享經驗、溝通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昇華。]

三、鞏固深化

(課件顯示:下面哪些數一定是□□的因數。

1、2、3、4、5、6、7、8、9、10)

1、方框後面藏著個兩位數,看誰能很快說出下面10個數中,哪些是它的因數?

(單擊一下,出示21)

2、接著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數呢?說說你的想法?

3、要使這個數一定有因數2,那麼個位上還可以是哪些數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還有哪些數也是它的因數?

5、最後出示□□。這一次,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都看不清了,你還能找到答案嗎?

[設計理念:設計這一組變式練習,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滲透了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體現了數學學習的綜合性、連貫性。]

四、360度的優點

1、我們已經知道了一直角等於90度,一圓周角等於360度。可是你們知道嗎?從前,法國人曾將一直角定為100度,這樣一圓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後來卻沒有能行得通。這是什麼道理呢?一圓周角等於360度又有什麼優點呢?

2、我們先來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數各有多少個?

(分別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數。)

3、原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數比400的因數多,多9個。一圓周角定為360度,當我們需要計算一圓周角的幾分之一時,可以在23種情況下得到整度數。

課件顯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圓周角定為400度,那麼只有在14種等分情況下才能得到整度數。相比之下,當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設計理念:為什麼法國人將一圓周角定分400度沒能行得通?一圓周角定為360度有什麼優點?學生通過猜想、比較,瞭解到這些竟然與因數的多少有關,從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有趣、神奇。數學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澀的,而是生動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邊。]

五、遊戲中的發現

1、請學生拿出學號卡,在紙上寫下你的學號數的所有因數。

2、在這些數中,因數的個數最少的是幾?(對1)雖然1是因數個數最少的一個數,但它卻又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數,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3、除了1以外,你覺得還有哪些數比較特別的?

(找2或5號同學。)

4、你這個數特別在哪兒?像這樣的數還有哪些?請把學號卡舉起來。

(課件顯示:只有兩個因數的有:2、3、5、7、11)

5、除了這些數外,其餘的數各有多少個因數?(對4)你有?(對6)你呢?

6、這些數,它們的因數個數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學們猜一猜在它們中間因數個數最多的是那一個?你覺得?理由是?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個數儘快地找出來?

7、如果讓同學們將這51個數按照它們因數個數的不同,來分一分類,你們準備怎樣分?其實不光這51個數,把所有的自然數按照因數個數的不同來分類,都可以分成這樣的三類。

8、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關於因數和倍數,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去探索

9、組織學生分批退場。

(1)請學號數不少於三個因數的同學先退場;

(2)請學號數只有兩個因數的同學退場;

(3)請學號數只有一個因數的同學跟我一起離場。

[設計理念:通過尋找自己學號數的所有因數,既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又讓學生感知到自然數的因數個數各有不同,為後面學習質數與合數埋下伏筆;組織學生分批退場,既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又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正所謂課已畢,趣猶在。]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學的規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5。

②買5副圍棋。列式:155。

(2)可以兩種棋都買。

③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154。

④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4+15。

⑤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2+153。

⑥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3+15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資訊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複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造了條件,使變式後的數量關係和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二、自主探索,總結順序

1.教學例題。

(1)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併板演)。

(3)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絡情境圖中的數量關係說說為什麼要這樣算?

(4)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練習:在知道哪一種演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3+152。練習後同桌交流。

2.變式例題。

(1)出示變式題:

(2)提出問題:122+153

①122+153②122+153

③122+153④122-153

①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並提供以下資訊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

(3)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餘學生認真傾聽並做評價準備。

3.試一試。

(1)獨立試做。

(2)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強調運算順序,強調書寫規範)

4.總結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於學生已經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通過類推,聯絡例題中的數量關係,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資訊,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後通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後加減的運演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麼異同。

①402-155

402+155

②505+85

50+58+5

③36-653

36-65+3

2.下面各題最後一步求的是什麼?在小組內說說各自的選擇。

(1)282-455

①求積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

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積

(3)90+5623

①求積②求和③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比較每組算式,說說你有什麼發現?(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後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4題。

2.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情境圖提供的資訊,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既是進一步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匯入中創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並列出算式,既複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覆聯絡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資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資訊,讓學生根據變式後的算式選擇資訊,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並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演算法則,發展和提高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2、運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愛的小青蛙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第18頁至第19頁)。它是學習了2,3,5的乘法口訣之後安排的一節綜合練習課。教材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熟練應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現數學問題並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全班學生學習數學普遍感覺輕鬆、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於回答問題。在一年的小組、同桌討論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師:小朋友,你們說世上誰最好?

生:媽媽。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愛媽媽。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許多帶有算式的小蝌蚪圖片)也很愛它們的媽媽,但是媽媽去捉害蟲了,它們找不著,怎麼辦?(出示貼有6,18,12的青蛙圖片的小黑板)

生:(紛紛說)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師將算式卡片發給學生,大家按座位的順序將寫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媽媽身邊。(這時錄音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貼完卡片,學生爭著發表意見。

師:咱們一起檢查吧。要求看算式,說口訣。

在39這張卡片處,學生互相對視,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說找不對,卻不知怎麼辦,這時老師從課桌裡抽出一張寫有數字27的青蛙圖片,學生高興地說:就是它,就是它。

師:(指著算式請全體學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訣說出來)媽媽找到了,你們知道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用了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小蝌蚪嗎?(生爭先恐後發表意見。)

(師板書:乘法口訣)

(二)接力賽(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師:下面我們用乘法口訣來進行接力賽。(出示三塊小黑板,上面各有幾道用白紙蓋著的算式。同時宣佈比賽規則。)全班分成三組,用紅、黃、藍三色粉筆作為各組的接力棒。各組的第一位同學撕下算式上的白紙並寫出得數後,將接力棒傳給第二位同學,依次順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確率決出優勝組。

隨著一聲開始,各組學生都投入到緊張的比賽中。

比賽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師生共同檢查每組所寫的算式,同時說出口訣。老師給優勝組同學每人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頭上。

(三)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你們會用口訣做算式。看著這幅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2題的教學樓)你想知道什麼?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戶。

生2:我想知道這座樓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樓裡有多少學生。

師:大家提的'問題可真不少,誰能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能,我能,許多小手舉起來。

生1:我看到圖上畫了五層樓房,每層有8扇窗戶,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戶。

老師進行引導,用手指大門。

生1:(大聲說)三十九扇窗戶。(老師對他翹起大拇指,獎勵他一顆大星星,全班同學一起誇他。)

生2:我覺得有多少同學這個問題好像不能用口訣來解決。

師:如果每班的人數都一樣時。(拖長調)

生:可以用乘法。

師:怎樣用乘法?

生:還要數數有幾個班。

師:每班人數都一樣嗎?

生:每班人數不一樣時要用加法計算。

師:現在我們不知道每班的人數(指著黑板旁的問題庫),怎麼辦?

生:放在問題庫裡。

生3:你如果告訴我每層樓有幾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訣計算出樓房的高度。

師點選課件,出示每層樓房高約3米。生齊呼:三五十五,樓房高15米。師指著約,學生們又說樓高約15米。

師:你能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嗎?(學生們拿出本子來做,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19頁第3題)請仔細觀察這幅圖,誰在幹什麼?

生1:小熊買玩具汽車。

生2:小象是售貨員。

(課件顯示小熊和小象的對話。小熊:3張5元,1張10元。小象:正好。)

師:你們仔細觀察圖以後,同桌分別扮演小象、小熊進行對話。

師: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小熊買一輛玩具汽車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這輛車的價錢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給小熊找錢。

生4:每輛這樣的玩具汽車價錢都是25元。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在這次購物活動中,我們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訣。現在快快把這個過程寫在本子上吧。

師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問題:35=15+10=25(元),隨即把它寫在黑板上。

師:這個算式有什麼問題嗎?(引導學生髮現:325。應分步列式:35=15,15+10=25。)

(這時,讓學生趴在課桌上稍作休息。老師將寫有教材第24頁練習一第1題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你發現了什麼?你能從中提出哪些乘法問題?能解決嗎?先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師:剛才我參與了幾個小組的討論,同學們提的問題還真不少。老師這也有幾個問題,看看和你們的問題一樣嗎?

課件出示問題:

(1)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2)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

(3)買玩具花了多少錢?

師:把你的計算口訣告訴同桌。(同桌交流後,用課件顯示計算過程和口訣。)

(四)師生共同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生1:我能用乘法口訣算出我家住的樓有多高。

生2:我買東西能用乘法口訣算賬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題了。

師:這節課你們學的東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訣運用得又快又對,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五)佈置作業:教材第19頁第4題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引入,密切聯絡實際。

本節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規律,留意身邊的事,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創新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要問,有什麼不同的問題呢?你能解決嗎?你怎樣列式?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每個人都爭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的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融入到有趣的數學活動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點評

執教教師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備課、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也尊重、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創設出寬鬆、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緊密聯絡實際生活,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問題,使枯燥的數學變得親切、生動、有趣,也使學生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確定位置的必要性;

2、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

2、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與活動;

2、訓練學生能把思考的結果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比較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地圖)等。

學具準備:

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去年也就是20__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二、引導探究:

1、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需要物體的位置,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嗎?

2、如果現在有同學想去看電影,

(1)如何找到電影標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號為例,指名說,再用課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號,與6排3號指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如果將6排3號記作(6,3),3排6號該怎樣表示?

(3)從剛才的討論中,你知道了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幾個資料嗎?這兩個資料都代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順序性,這是在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兩個資料可以確定一個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學: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嗎?

4、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麼來確定位置呢?請看題(P126隨堂練習)

(1)分組討論: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找到位於東經1130、北緯400的城市嗎?你能描述大連的大致位置位置嗎?哈爾濱呢?

小結: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經度和緯度,象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監測出神舟5號返回艙降落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楊利偉的。

5、除了剛才談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體展示艦艇圖)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並交流;

(2)補充問題:你能說出我方戰艦2號的位置嗎?我方戰艦1號呢?你能描述我方潛艇相對於敵方戰艦C的位置嗎?

(3)小結: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幾個資料?哪幾個?(距離和方位角)

7、出示廣州市地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所在的區域嗎?廣州火車站呢?

三、小結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如:在電影院找位置,在戰爭中確定對方的位置,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或地區的位置,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在平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兩個資料,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四、技能目標

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情感目標

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絡,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六、重點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七、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3、鞏固米的`認識。

4、米和釐米的關係。

5、課間休息。(小故事)

6、鞏固新知

7、課後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九、課後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釐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節處理上還很不到位。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108頁---111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和學習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及重要作用,體會教學來源於生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看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調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觀察主題圖: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課外活動,今天教師帶你們去科學宮參觀科技展,去的同學很多,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參觀人數情況,我們根據收信到的人數製作一個統計圖。

二、合作學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資料,獨立完成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條形統計圖,

2、根據這個(教材108頁圖)條形統計圖能發現哪些資訊?提出

問題:①哪兩年參觀人數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少?(答:1998年)

3、引導學生說出完成統計圖注意事項,老師再補充:

①必須有標題名稱,名稱中要簡要明瞭地說出內容和地點,標題下要註明統計內容的時間。

②橫軸、縱軸表示什麼要標清楚。

4、除了會完成條形統計圖,還有其它畫統計圖的方法。

三、今天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1、觀察109頁折線統計圖

2、啟以引導:看看這幅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同桌交流。學生說:折線統計圖有格子;有點,還有一段一段的線。

3、邊講解折線統計圖畫法。

①讓學生明白折線統計圖是通過描點連線的方法畫

②相同點:都能看出資料多少

不同點:表示資料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變

化趨勢,能看到整體變化趨勢。

③通過學習知道:什麼是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特點;哪種統計圖更好。

強調告訴學生:

1、象今天這樣用曲折的線段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出數量,還能通過數量反映某一種事物變化的趨勢。

3、兩種統計圖各有各的優點,生活中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鞏固練習:

1、完成110頁例2及做一做。

2、讓學生去調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況並製作出統計圖。

小結:

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學會折線統計圖畫法和特點,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遊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積累生活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積累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有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及車溪風景區美景視訊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遊嗎?(喜歡),大家去過哪些地方旅遊,或者有什麼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課件:春天來了

同學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氣息,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到民俗風景區宜昌車溪去看看。我們要到車溪旅遊首先要解決什麼問題?(生:租車)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遊美好經歷的回憶或嚮往,為後面旅遊活動作鋪墊;接著出示宜昌風景區春天美景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動一:租車

1、(課件完整出示情境資訊)生獨立閱讀資訊後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資訊?

(1)我們班的同學有31名,為了安全學校還派了9名老師。

(2)大車每輛限乘18人;小車每輛限乘12人。(大車、小車圖)

2、我們怎樣租車呢?(對話框出示問題)

3、研究租車方案

溫馨提示:

(1)請獨立設計租車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裡。看誰的辦法多!

(2)四人小組交流,並對組內租車方案進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組合作,能把組內的想法有條理的進行描述。

A、學生活動

B、全班交流。(各組派代表上臺發言)

教師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表格,你認為那種整理得?為什麼?(學生比較租車方案統計表)(板書:有序思考)4、這麼多種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為什麼?

請看(課件新增資訊):大車每輛160元,小車每輛120元。

5、猜一猜:哪種方案最省錢?

(板書:空位最少最省錢)

5、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分組計算各種方案需要多少錢.

比較得出租1輛大車2輛小車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車方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優越,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活動二:購門票

1、出示資訊:同學們,我們坐上汽車很快就來到了車溪風景區的大門口,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資訊),購買門票就可以進去啦!

成人票每張80元,學生票每張40元。

團體票40元/人(45人起訂)

2、提出問題:怎樣買門票最合算?

3、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設計方案。

(2)集體交流

(三)遊車溪:課件出示:車溪美景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遊覽車溪。(看圖片及介紹)

師:我們徜徉於車溪的青山綠水時,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彷彿回到了“夢裡老家”。

【設計意圖】解決了租車問題後,學生已經略顯疲憊。欣賞車溪風景區美景,調節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短時的放鬆,還能起到過渡的作用。

(四)活動四:用餐

師:醉人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不覺肚子餓了。同學們我們看看有什麼好吃的。

多媒體出示37頁快餐店圖片

1、合理點菜

(1)師:假如你們一組人到本店吃飯,你們想吃什麼?共花多少錢?請大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彙報。

(4)仔細看看,哪種訂餐方案好,為什麼?引導得出點菜時注意營養,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注意養成節儉的習慣。(板書:葷素搭配,注意營養,節約不浪費)

2、合理配菜

(1)師:同學們,現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湯並贈米飯的活動,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闆,你打算怎樣配菜?怎樣配菜才合理呢?請大家想一想,在小組內設計出一種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學生小組交流,設計方案。

(3)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點菜設計中,再與組內成員交流,使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優越;對別人點的菜進行評價,提出合理的建議,增強了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的旅遊活動很順利愉快,你們開心嗎?在旅遊中知道了什麼?(生談收穫)

師補充: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2.旅遊中除了學會計算,節約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生、健康、文明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四、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了旅遊中許多問題,你們真棒!旅遊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要考慮,如時間,住宿等等,課後為班級制定一份旅遊計劃。下節課再全班交流。

作業:

設計旅遊計劃

這次旅遊,同學們非常高興,還有很多收穫,你們想去哪兒遊玩?

佈置學生設計旅遊計劃,填寫旅遊計劃書。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後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物件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並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範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國小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慧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慾、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於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慧、空間想象智慧;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瞭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於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瞭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夥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資訊的溝通,清楚地瞭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匯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範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後,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後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麼變化?觀察的物件又有什麼變化?接著,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並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範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麼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義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麼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