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通用6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4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通用6篇)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在教學中通過猜一猜、做一做等環節,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製作方法,在做中學,在做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簡單瞭解紙彈簧的性質,學習小紙人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製作小紙人能動的部分──紙彈簧。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策略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們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其動手能力,具備折、剪、貼的簡單基本技能,能夠在觀察模仿中獨立完成製作。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我根據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學習簡單的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匯入新課

師:(出示實物)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紙做的玩具,你們看就是這個小紙人。當老師用力搖晃時,小紙人怎麼了?

學生:老師我們發現,小紙人左右擺動了。

師:這個小紙人就是用一張手工紙做的,難道老師的這張手工紙會什麼魔法,能讓這個小紙人動起來不成。

師: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樣做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這個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課題《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小紙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小紙人為什麼會動,留下懸念,為下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個小紙人,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兩個用一樣紙張做的小紙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為什麼一個小紙人為會動,一個不會動?會動的部分在哪裡?它像什麼?

生:(同組之間互相研究,需找答案)

生:不會動的小紙人是平面的,會動的小紙人是立體的,它身體上有一個像彈簧一樣東西,一碰它,小紙人就會動了。

師:哦!又來是這樣,我還以為老師做小紙人的手工紙很神奇哪!那會動的像我們生活中的什麼東西?

生:彈簧。

師:出示彈簧,是它嗎?指不過,小紙人身上的彈簧是紙做的,我可以叫它“紙彈簧”。

師:看來他是讓小紙人動起來的關鍵,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老師的小紙人,拆開看一看,這個會動的彈簧是怎麼做的,好不好。

生:學生動手,拆一拆,做一做,探究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做的。

生:按照老師做的痕跡,自己試著折回去,就會做了。

生:我看書中有製作過程,我照著步驟圖學會的。

生:我和同桌一起研究學會的。

師:摺紙彈簧時紙條不夠長怎麼辦?同學之間相互研究一下。

生:各小組交流一下解決辦法,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最簡單。

師總結演示:首先,將兩個紙條成直角狀疊壓粘接,將下層紙條向上折起壓下,變為上層,再將下面的紙條用同樣的方法向上折起壓下,變為上層,如此往復折壓直至紙條折盡,成為紙彈簧,最後將上面的紙條粘住。這樣我們用摺疊的方法把紙彈簧做好了。

師:同學們學習的方法真是多種多樣,請大家對比自己折的紙彈簧與老師發給的白色紙彈簧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彩色紙彈簧一頭大一頭小,白色紙彈簧兩頭一樣大

師:為什麼製作小紙人的紙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小?(試著分別搖一搖,看哪一種動的厲害)大頭在上動的幅度大還是小頭在上動的幅度大?(試著搖一搖找出答案)

師:真棒!同學們已經把小紙人的關鍵部位摺好了,跟老師的小紙人比一比,你的小紙人還差什麼呀?請自學課本找原因並新增小紙人的頭及胳膊。

師:我們在一起欣賞其他同學們的作品,看看那一件作品給你的啟發最大,再說一說你的創作構思。

充分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學生創作

生:思考並交流:你將要表現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生:第一個步驟是把小紙人的身體摺好。

第二個步驟是把摺好的小紙人的身體貼在底座上。

第三步驟是把小紙人的頭貼上。第四個步驟是把小紙人的手臂貼上。第五個步驟是裝飾小紙人的五官和頭髮。

師:大家要注意搭配好看的彩紙做小紙人的.頭部和脖子。可以根據製作彈簧的大小,剪差不多正好的彩紙,這樣避免浪費。根據自己設計的人物動作剪貼上合適的四肢。

(注意比例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形象,等會大家做的時候可以參考。

學生在製作過程中的互相欣賞、教師的啟發表揚,都能夠讓他們的大腦激發出創意的火花,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製作興趣更加濃厚。

學生展示

師:作業完成之後,根據自己組小紙人的身份編一個故事,並利用剩下的彩紙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場景進行表演。

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信心。

課後延伸

師:紙彈簧還可以做成其他造型嗎?欣賞其他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毛毛蟲、小蛇、小鹿,認識紙張的可塑性。

師: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手電筒、自動筆、彈簧秤、床墊、沙發)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可不可以用紙彈簧代替,動手試一下。課的延伸部分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不同的紙彈簧作品,同時讓學生明白紙彈簧作為摺紙的基本方法還可以進行不斷地變化和創造。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小紙人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製作會動的小紙人。

學生用具準備:

彩色紙,筆,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

老師出示小紙人範作:嗨,同學們好,我叫小丁咚,讓我給你們表演一個小節目吧。問學生:你們喜歡小紙人嗎?想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每個小組討論並認領一個小故事(允許學生自編故事),每個學生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思考並交流:你自己喜歡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先請學生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將小紙人發到各小組,先請學生們觀察:小紙人是由哪幾部分拼接而成的,它為什麼會動?出示製作步驟圖,並且每小組以一個學生為主,將小紙人拆開,一邊拆一邊對照步驟圖觀察、思考:老師是怎樣做這個小紙人的。特別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會動的身體部分的製作方法。然後,再按原樣將小紙人拼裝好。

四、學生開始製作小紙人。

先做身體部分,完成後再拼裝上頭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製作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自己再拆開小紙人研究,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動作較快的學生可讓其做兩個角色,或讓其根據自己製作的小紙人編一個故事並設計出故事的場景。

五、作業完成之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作好的小紙人來表演故事的某個情節。

六、收拾與整理。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會動的小紙人之所以會動,是因為它的身子是用紙彈簧做的,課前學生告訴我,他們在幼兒園時學過製作紙彈簧但那是上下一樣粗的紙彈簧。本課要學的是上大下小的紙彈簧。

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短小精悍的、適合於表演的、孩子們熟悉的小故事、各種形象的小紙人。

(2)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一頭寬、一頭窄的紙條1-2對。

(3)學生準備彩色筆、紙、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1、教師出示小紙人範作、並用它們同學生合作表演一個節目。

這個小紙人為什麼會動?哪一部分會動?它像什麼?我們叫它紙彈簧。

2、探究如何製作紙彈簧:發給每一組一個兩頭一樣大的白色紙彈簧。

①感受紙彈簧的彈性及活動的特點(搖一搖,捏一捏)

②同組通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給的紙彈簧,探究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③自己試著折回去。

④請折成功的同學到講臺上為大家表演一下。

3、進一步探究製作小紙人:

①用老師發給的彩色紙條折一個紙彈簧。

②對比自己折的紙彈簧與老師發給的白色紙彈簧有什麼不同之處

③為什麼製作小紙人的紙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小?(試著分別搖一搖,看哪一種動的厲害)大頭在上動的幅度大還是小頭在上動的幅度大?(試著搖一搖找出答案)

④看老師範作,自己的小紙人還需要做上什麼?

二、發展階段:

1、思考並交流:你將要表現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根據自己設計的人物動作剪貼上合適的四肢。(注意比例)

三、表演階段:

同組的同學都製作完畢後,根據自己組小紙人的身份編一個故事,並利用剩下的彩紙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場景進行表演。

四、收拾與整理:

將環境衛生收拾好後,把小紙人按故事情節在窗臺上擺放好。

佈置下一節帶彩紙等工具。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主動觀察探究學習意識和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學生與同學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設計製作小紙人。

教學難點: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教學內容:

一、匯入

出示小紙人範例,引入課題

二、新課

1、觀察紙彈簧,嘗試摺紙、探究(發白色紙彈簧範例供研究)

2、折彩色紙彈簧,請學生演示,小組互學

3、對比、發現(紙彈簧大頭在上和小頭在上晃動的不同)

4、學會看工作圖,說一說製作過程

三、學生製作

巡視,指導

四、展評、拓展

1、展示學生作品評價,自評、互評,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2、展示加了腿的雙面紙人,小紙人小丑,激發想象創作。

五、小結

表揚學生表現,整理物品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同學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扮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同學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小紙人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製作會動的小紙人。

同學用具準備:彩色紙,筆,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同學用具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

老師出示小紙人範作:嗨,同學們好,我叫小丁咚,讓我給你們扮演一個小節目吧。問同學:你們喜歡小紙人嗎?想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每個小組討論並認領一個小故事(允許同學自編故事),每個同學確定一個自身喜歡的角色。考慮並交流:你自身喜歡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示?

2、先請同學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將小紙人發到各小組,先請同學們觀察:小紙人是由哪幾區域性拼接而成的,它為什麼會動?出示製作步驟圖,並且每小組以一個同學為主,將小紙人拆開,一邊拆一邊對照步驟圖觀察、考慮:老師是怎樣做這個小紙人的。特別要提醒同學注意觀察會動的身體區域性的製作方法。然後,再按原樣將小紙人拼裝好。

四、同學開始製作小紙人。

先做身體區域性,完成後再拼裝上頭部和其他需要的區域性。製作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自身再拆開小紙人研究,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動作較快的同學可讓其做兩個角色,或讓其根據自身製作的小紙人編一個故事並設計出故事的場景。

五、作業完成之後,讓同學以小組為單位用作好的小紙人來扮演故事的某個情節。

六、收拾與整理。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熟悉人體結構,知道簡單的人體活動規律。

2、分別畫出紙人的主要結構,並用線穿釘,組裝成完整的人。

3、通過製作小紙人,培養學生對人物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悉人體的結構和活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

用線穿釘。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欣賞投影,初步瞭解人體的基本結構,關部、

頸、身體、手臂、手、大腿、小腿、腳等。

知道人能做各種動作主要靠關節。

2、板書:會動的小紙人。

二、新授

1、瞭解比例,尋找關節點。

引導學生觀察模特學生。

2、教師示範比例定位,學生摹仿。

三年級學生身高約為5個頭高。

3、學生尋找自身可以活動的大關節。

如肘關節、膝關節等。

4、教師演示。

頭與身是一個整體,大腿是一部分,小腿與腳是一塊整體,手臂與手是一整塊,朕關節活動可用折的方法。

①畫活動人的多個部分:關節。

②塗色。

③剪。

④用針線刻多個部分關節黑點穿釘,在一起打結

固定,如用撳鈕效果更好。

5、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巡視。

三、

1、展示作品,提高學生興趣。

2、評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