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工作總結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集錦1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3.04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這段經歷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不如讓我們小結經驗,展望未來。那麼什麼樣的小結才是好的小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階段小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集錦15篇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

(一)內容

我校在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近一年的時間,始終堅持“從理論到實踐,努力探索學科教學、學生學習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途徑”這一宗旨,大膽改革,努力創新,實踐證明:我校師生獲得了很大的收益,義務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1.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學校以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為契機,極大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帶動全體教師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設計課題方案時,我們提出了“校長掛帥,人人蔘與,各線配合,各科實施”的課題實施的總體思路,根據這一思路,結合各學科教育、教學實踐,教師儘可能圍繞課題方案,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努力開展研究與實踐,通過這些努力,教師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們克服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確立了新型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我校提出的“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學生教育理念,其宗旨是以人為本,致力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我們在實踐中能審視和反思教育教學行為,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始終指向“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目標。

(2)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逐步走向規範化、現代化。“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教學的目標,即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放在首位,讓學生充滿自信,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狀態。這一目標始終成為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指南。教師們結合自己學科的特點,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各自的教學風格。

(3)教師的教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課題的實施中,教師們不斷積累和總結實踐經驗,逐步使之系統化、理論化,教研成果不斷湧現。

2.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

(1)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教育在今天,見效在未來,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一年來,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積極創新的能力得到不斷加強。“先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緊張地看書,“後教”在教師的引導下“兵教兵”,課堂上都是學生的自學、思考、討論、交流。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每一步都有明確任務,明確的時間、明確的學後檢測,學生重視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這種課堂教學結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了學生智力,提高了學生素質;樹立了解學生自信心、強化自主意識、培養自學習慣、促進快節奏地完成學習任務。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證明,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方式得以拓展,個性得以充分張揚,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探索及解決,使自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形成了一種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循規蹈矩、不迷信權威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完善知識結構,給學生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條件。

3.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過去因學生課外作業量大,負擔過重,學生對作業的理解有偏差,因而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很普遍、很嚴重。現在採用“當堂訓練”的辦法,可以避免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我們規定“當堂訓練”中,教師要保證學生訓練時間在15分鐘左右。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形式像競賽,像測試一樣讓學生獨立、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學生不得互相抄襲。這樣的課堂訓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了思維,磨練了意志,增強了競爭意識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還培養了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嚴謹的求學態度,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過重和教師課外批改作業繁重的問題,既快樂了學生,又輕鬆了老師。學生當堂完成了作業,課下沒有作業。學生的學業負擔真正得到了減輕,從而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研究與實踐的體會

1.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是時代的需要。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兩個重點。這是教育方針的.新發展,是人才觀、質量觀的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不是由教師灌輸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經歷一個實踐、感悟、內化的過程。培養具有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是我們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樣,我們就應該在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大力創新教法和學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2、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是可行的。起先,當我們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時有人認為不妥,他們認為國小生受年齡特點的限制,自學能力達不到要求,現行的辦法,也就是大多數學校的操作的辦法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透、講全、講深,學生在課外做透、做全、做深,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要想依靠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那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課題組成員的思想是統一的,認識是充分的。而且,通過實踐證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施,不僅不會影響教學質量,反而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教育教學的效益。

3.學校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必須要有一個先進的理念作為支撐。

沒有先進的理念,很難進行各類改革和改進,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所以,要進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來引導。

(三)幾點思索

1.教學觀念。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是關鍵。教師的主要責任不是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學,討論,發現問題等,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自身的操作活動和再現創造性的“做”中,探索追求,獲取資訊,解決問題,增長才幹,培養能力。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轉變教學觀念的主要方法是進行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一:“請進來”,請有關的專家來校進行理論講座;“走出去”,帶著問題到其他學校去參觀學習,去聽講座和參與討論。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二:課題立項,要求每一位教師以一年為週期,進行課題立項。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三:每月小議。每個月確立一個話題,組織教師進行專門討論。在這些方面實施本課題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

2.監督方式。為了更好地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發現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必要的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教務處:如何組織聽課評課,如何做好各類資料使用的審查工作,如何做好學生的調查工作,如何做好學生作業量的控制工作,教師的備課工作如何落到實處。如何做好每月一議和課題立項工作,如何組織教案的審定工作。

3.優秀生和差生。轉化“差生”是該模式的重要工作。“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決不能僅僅在嘴上,而是要從心底裡相信,並落實在行動上。在國小階段學習差並不等於就不可以教好。國小差並不等於智力差,有的學生是因為家庭困難,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絕不能一開始就給剛進校的學生判死刑,這個學生不能教了,那個學生管不了等等。我們要確立:只要下好功夫,每個學生都能教好。

教師重點要輔導“差生”。教師上課,起點是“差生”,重點也是“差生”,課堂上提問,先要問中差生,中差生不會的地方,就是教師要教的地方。通過轉變“差生”來大面積提高教學智力。水漲船高,尖子生才會越來越多。如果只抓少數尖子生,大多數人學不進,聽不懂,不會做,尖子生則夜郎自大,無危機感,最終會掉隊。通過轉變“差生”形成一個濃郁的學習氛圍,自然會形成尖子生成長的堅實基礎,尖子生自然而然就會多起來。

優生帶“差生”。我們要做到優生與“差生”組成學習小組,便於優生幫助“差生”,對“差生”有好處,對優生有促進。要求優生隨時隨地關心“差生”的學習,聊天時、活動時問一問“差生”,剛才教的單詞讀出來,公式背出來聽聽,幫他去判斷、糾正,帶動了“差生”,提高了自己,密切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起到教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實施“差生”驗收制度。我們要堅持兩個星期驗收一次“差生”制度。利用自學課、不出試卷,對照課本來驗收,兩個尖子生驗收一個“差生”,要認真填寫驗收表格。例如:數學驗收,10個定義、概念答對一半,就填上50%,沒有答對的在課本上做好記號;例題20題,掌握了19題,就填上95%,不會的做上記號。這種驗收不加重學生和教師的負擔,教師不需出試卷、改試卷,學生不加重課業負擔;驗收表格一出來,任課教師和學生自己都知道哪裡掌握了,哪裡沒掌握,對教師和學生均有很大促進,對教學和學習都有很大提高,促使教師對“差生”抓反覆,反覆抓,做過細的工作,始終關注“差生”的學習和發展。驗收表格實際上成為“差生”跟蹤分析檔案,成為學科教學質量分析檔案,成為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和重要手段。

4.注重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現在社會,一個學生的成長,是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分不開的。其中,學校教育的影響最大,起主導作用,但是,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的影響就會大大削弱。“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我們重點要做好如下工作:a、建立家長委員會,b、建立“家長接待日”制度,c、向家長開放課堂教學,d、經常性的家訪,e、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長代表座談會,f、建立同家長書面聯絡的方式。及時向家長介紹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要求,需要家長配合要做的工作等等,齊抓共管,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主動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全面地發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2

本階段在認真學習有關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充分研讀教材,努力優化教學設計構建有效課堂,總結如下:

1、本階段認真學習有關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認識到利用資訊科技,其中最為直接的便是課件的使用。恰當地運用課件,使之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也會因此而富有魅力。弄清楚了什麼是有效教學、什麼是點題對應;了弄明白什麼是策略和方法。

2、充分研讀教材,優化教學設計,利用網路資源構建有效課堂。結合教材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四個有效和三個對應即:有效的教學、有效的練習、有效的考試、有效的輔導(四個有效);做到知識點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知識點與學生練習相對應、知識點與學業考題相對應(三個對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學習方式;運用網路資源組織教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

3、課堂上有效的利用網路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3

我校數學科組組織並承擔了區級課題《國中數學“學困生”錯題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研究》的研究。本課題將為期三年,主要是通過提取數學“學困生”的作業,練習或測驗中出現的錯誤,從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心理,認知結構等方面入手進行診斷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並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從而及時清除其學習上的障礙,使其後續的學習得以較順利的開展。具體操作流程:

一、學困生的界定:

主要研究有上進心,肯學,但由於知識結構缺陷或學習習慣不好,思維策略不足等原因引起學習困難的學生。

我數學課題組要求每個老師在所帶的教學班中挑選出5~10名“學困生”,成績一般在40~60分左右作為研究物件。同時還分別選擇2名中上生和一名尖子生作為參考物件。

二、“學困生”課題研究的出發點與期望成果:

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的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總會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重複,得不到及時的克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分析,很大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另一方面錯誤出現後,老師們也缺乏對學生的錯題的收集與分析,從而也不能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此不斷的知識盲點堆積,學生後續的學習受到影響。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校課題組成員都覺得進行學困生的錯題收集與診斷非常有意義,並把它作為我校轉化數學“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開展,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以下幾項目標:

1、前兩年主要是進行錯題的收集,根據區教研員對國中數學各知識點的編碼對錯題進行歸類整理,建立錯題資源庫,並對錯題進行初步的診斷與解決策略探討。(主要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方面進行診斷)

2、利用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xxx的研究生的合作關係,尋求他們在學生認知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支援,進一步完善錯題資源庫。

3、通過課題組老師三年堅持搞錯題研究,使教師們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每一個國中數學知識點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並且能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診斷,根據診斷提取相應的解決策略加以糾正。所以,做好學困生課題,對科組教師的專業化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課題開展情況:

(一)學校及區教研室有關領導對本課題開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援

在課題開展初始階段,因為很多實驗教師都比較年輕,沒有課題研究經驗,所以出現了信心不足,思想壓力很大,害怕做不好的思想,從而課題開展開始不久後有一段時間曾陷入過低谷。學校領導和區教研室張偉春主任給我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為課題的開展指明瞭方向,讓我們放下了思想包袱,紮紮實實搞課題。同時在張主任的幫助下,我校“學困生”課題組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xxx的研究生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將在學生的認知心理方面的診斷給予理論與技術上的支援,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二)加強了相關理論學習和定期組織課題研討交流會

進行學困生的錯因診斷,需要我們要學習相關的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如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學策略等理論知識。為此,課題組購買了一批相關的理論書籍,鼓勵老師們多進行學習。同時還能定期召開課題交流會,做好及時的總結與反思。

(三)錯題的收集與整理過程方法:

(1)錯題的選取方法:錯題大部分來自所研究物件的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錯誤,小部分來自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的典型錯誤。有的老師嘗試通過研究物件的錯題本(含錯題,更正及錯因的自我分析)收集錯題;有的老師則通過每天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掃描。

(2)錯題的整理與分類:

如何進行錯題的整理及及時上傳到區天河部落交流平臺,課題組的老師進行了不斷的摸索與反思。從一開始是按章,後來確定為按每知識點進行錯題分類。也可以設一些專題:如證明題常見錯誤等。有關的編輯格式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3)分工合作:

“學困生”課題組分三個年級同時開展課題,各備課組還把所負責年級的錯題分塊分任務進行掃描,上傳到科組錯題資源庫及天河部落學困生專題。其他老師則做好分內錯題掃描與上傳工作的同時,對同年級老師上傳的錯題根據自己收集的情況進行補充與回覆。(4)他山之玉:

通過把錯題上傳,一方面可以與兄弟學校做到資源共享。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數學同行老師們的“跟貼”回覆,給予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四、課題開展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困惑一:

課題主攻方向是錯題收集與診斷,所以所選的錯題是否不只侷限於幾個研究物件,而可以是所有所教班級中符合界定的學困生中收集?

困惑二:

對知識點所收集的錯題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代表性,那麼所研究物件中出現的不典型的錯誤是否不予以收集?

困惑三:

代數方面的錯題較容易進行知識結構方面的錯因診斷,但有關幾何部分的錯題卻較難以判斷,診斷上有點吃力。

困惑四:

對錯題的診斷分析應抓住那些細節,那種格式比較好。我校四個學困生課題組的老師所上傳到天河部落上的錯題分析形式各有不同。從數學角度去寫錯題診斷,是否要注意補充一些什麼方面的內容?

總之,對於一線的教師,教學任務重,課題研究過程會比較辛苦的,而且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困難問題是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克服需要較長的過程,所以,沒有一種良方能使學生長期形成的落後在短期改觀,所以課題實驗教師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同時要有追求“學困生”課題研究內在價值的態度,要有吃苦精神。附:本課題組幾個老師的收集與初步診斷材料,希望在格式或做得不夠之處能得到專家們的指導。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4

【課題確立的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課堂提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

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於去年九月份,在導師的建議下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做為我重點研究的專案,通過校方同意,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付諸於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課題研究實施過程】

一、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確定了要研究“數學課堂提問”方面。同時,在導師肖校長的細心指導下,經過討論交流,最後確定課題名稱為“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在導師的幫助下,一起對課題方案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使本課題方案更加完善。

經學校教科室推薦,本課題在江陰市教師專項課題中立項。二、收集資料,學習理論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問,研究提問。研討學習並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關於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學習途徑則是多途徑學習,通過網路蒐集、書藉整理、專家諮詢、集體交流評析等。(一)理論儲備,充實自我。

在這期間,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學習。其一是關於本課題的國內外其他人的研究現狀。我瞭解到在國內,現在有不少的單位或個人在做與本課題有關或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處於研究過程中,有些也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其二是關於進行本課題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論知識,以使課題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論支援下開展工作,使得課題工作更加地科學和到位。我堅持在工作之餘自覺地閱覽相關的教育教學雜誌,瀏覽最新的教育網頁,以便更好地充實自己。(二)找準根源,把握方向。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又能為後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什麼?我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課中的提問多的可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在教師的隨堂課上,這類問題非常嚴重,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我有計劃的開展了多節數學教學聽評課活動,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國小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同時,我還經常深入同事們的課堂,觀察課堂中老師們的提問技巧,學生們的提問能力,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並經常和老師們一起探討如何讓自己的提問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為了讓縮短自己和名師之間的距離,我從網路或是雜誌上搜尋了名特優教師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視訊,一句句的學習,以使自己的進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課堂中,我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教學更科學。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一)取得的成績。

1、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我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寫了教學反思、案例分析、教學論文。論文《促進有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獲得了江蘇省教育學會三等獎。

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鍊。(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

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

3、提問時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

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檢視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以上是我課題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後我會本著“想到一點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紮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決不敷衍了事,一切本著課題研究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使課題研究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5

按語:中學省級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課題組全體老師在主持人xx老師的帶領下,本學期做了深入細緻、有效的研究工作,他們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使形式與內容有了和諧的統一,並且把課題研究下放到課堂之中,以磨課的方式開展研究,這正是我們要倡導並且是應該要做的真科研。同時,也非常感謝中學藝術組全體老師,給予本課題研究極大的支援和幫助。中學教科室

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實施階段第一次小結會議提綱xx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更多地側重實踐操作層面,使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有效地進行理想教育,形成在音樂學科中開展理想教育的有效經驗。

1.在感知、表現、創造鮮明的音樂藝術形象的音樂學習中,體驗、理解音樂中豐富而深邃的感情內涵及深刻的哲理思想,鑑別音樂藝術的真、善、美及假、惡、醜,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展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2.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旨在感染和薰陶自我的情感世界,能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對他人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3.通過理想教育的有效實踐,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探索出新課改後“三維目標”的音樂教學新思路。

5.探索出學校理想教育有效實踐的新道路。

二、研究內容:

1.課堂音樂教學

(1)教師心中有理想

使學生有理想,首先教師應該有理想。當教師有了理想,就會在備課中做到每堂課都有理想教育的側重點;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老師的理想,就會激發他們自己樹立理想併為之奮鬥;當師生有了共同的理想之後,就會彼此產生共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追求。在實施理想教育的過程中,師生在和諧的教學過程中都得到了共同成長。

(2)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教學、演奏教學、欣賞教學、綜合教學等,認真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積極尋找理想教育的元素,在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同時,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無論是歌唱、欣賞還是演奏,都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而這些情感內涵是建立在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的。

(3)寓理想教育於課堂環節之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理想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經意間受到理想教育。這種教育像“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音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教育應該在音樂中進行,應該通過音樂進行。尤其是在理想教育的時候,應該避免空洞枯燥的政治說教,寓理想教育於音樂藝術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

2.課外音樂活動

寓理想教育於各種教學活動之中。學校音樂教育分為課堂音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兩部分。課外音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除了對審美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還能激發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潛能。

三、預期成果

1.《唱響理想的歌謠音樂理想教育歌曲集》(暫定名);

2.《語言盡頭是音樂音樂理想教育論文集》(暫定名);

3.《理想讓我們共同成長音樂理想教育案例集》(暫定名);

4.《課堂中感悟音樂理想教育教案集》(暫定名)。

5.在充分發揮各人教學風格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建立。(已初步形成教學模式:交融感受表現)

“交融”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是整個模式中的關鍵因素。場景的設定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音樂課的教學效果,不成功的情景設定甚至會導致整節課的`失敗。本環節一般由課前音樂欣賞和情境匯入兩塊構成,課前欣賞的作用是讓學生一走進音樂教室就沉浸在美好的音樂之中,而情境匯入則讓學生置身於與音樂作品創作源泉及時代背景相吻合的場景之中。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課前音樂的選擇不能隨意。

“感受”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進行理想教育的必要途徑。通過對作品創作背景的瞭解,深刻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及其表現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作品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薰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達到理想教育目標。

“表現”是教育效果的外在體現。通過前兩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從中明白了作品除音樂之外的道理。在音樂作品觸動學生心靈的同時,學生用多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付諸於實際行動,不斷髮展學生理想教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6.面對全校、全區,甚至全市開設研究課(公開研討課每人每學期不得少於2節)。

7.各項研究報告、結題報告。

四、目前研究的過程

1.訪談名師、專家(按訪問時間先後)趙炳紅(德育專家)李歡(玄武區音樂教研員)

xxx(江蘇南通“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南通“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xxx(音樂特級教師)xxx(棲霞區音樂教研員)xxx(南京市音樂教研員)

2.推磨課研究(按開課時間先後)組內推磨課:《非洲的靈感》xxx(xxxx年4月)《走進貝多芬》xx(xxxx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6月)校級研討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9月25日)區級公開課:《愛我中華》xxx(xxxx年11月25日)《龍的傳人》xx(xxxx年11月25日)

3.課題組研討

課題組會議(每月全體成員集中12次,有時邀請其他老師參加);備課活動(每週一次);

推磨課(說課初次聽課研討開課評課總結)。

4.階段性成果:

(1)國中年級已制定出理想教育目標和理想教育結合點(試行)

(2)制定了本課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評分表(試行)

(3)開設的公開課,均獲得師生、同行一致好評

(4)已有3篇研究論文和2篇案例分獲國家、省、市獎

(5)這學期課題組每位成員均有論文《國歌教學案例》(xxx)《語言的盡頭是音樂》(xxx)《以音樂為本,用音樂育人》(xx)

《選擇“用音樂育人”的職業,我幸福!我快樂!》(xx)《愛你,無怨無悔!》(xx)

《中學音樂主題研討教研活動案例》(xx)

(6)通過推磨課以後的研討、總結,有了更高的研究目標、研究要求

(7)從學生的“學後感”記錄和課堂的學生表現可以看到課題的進展非常順利、且效果很明顯

(8)課題得到區教研室關注

五、存在困難與問題

目前我校環境對我們課題的研究很有幫助,因為各個學科都在開展理想教育的研究。但同時,我們發現這幾年每次新接手的七年級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新課改之後,音樂教師存在理念理解的誤區,導致目前國小階段的音樂教育很不理想。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一致認為,本課題的研究應該從國小階段就要開始系統實施,因為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操作比較好的情況下,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就有了自己的正確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把課題重新定位為“理想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這樣我們研究的年級從原來的5個變為9個,研究過程中我們感覺研究所要花費的時間到最後結題的時間非常緊迫。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為了拓寬研究的思路,課題組決定每位成員都做子課題,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有研究”,這樣能給課題的研究帶來更快的發展。

六、下一階段研究計劃:

1.時間安排:

xxxx年9月12月:各年級第一學期課堂實踐、推磨課、研討階段;xxxx年1月2月:對本學期研究的工作進行小結,並佈置寒假工作;

xxxx年3月6月:各年級第二學期課堂實踐、推磨課、研討階段、個人子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xxxx年7月8月:對本學年研究工作全面階段小結,並認真完成暑假整理、計劃工作;xxxx年9月xxxx年6月:各年級初步成果檢驗、再研究、總結階段;

xxxx年7月xxxx年11月:課題資料整理、總結、撰寫結題報告,申請成果鑑定階段。

2.課題組成員各自研究子課題

整理出適合在國小、國中音樂教學中進行理想教育的內容及其教學建議。如:《國小音樂教學實施理想教育內容的研究》(xxx)、《國中音樂教學實施理想教育內容的研究》(xxx珂)。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6

根據學期初的統計資料,我校共有留守兒童33名,其中女生13名。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校主要是採取學校研究、教研組研究和教師個人研究相結合,教師個人研究為主的課題研究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學校組織各種活動,為學校與家庭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平臺。

首先,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兩次家長會,不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對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教育方法、兒童心理健康、安全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宣傳,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或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方面給予一定的培訓和指導。同時,每次的家長會也是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溝通的良好平臺。

其次,學校聘請專家團進行專題講座,對學生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便利。20xx年4月16日,學校邀請“感恩”主題教育專家團到我校進行感恩教育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演講和各種互動活動,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深深收到了教育。特別是在家長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從學生內心深處激起了他們的感恩之情。

另外,學校還以大隊活動的形式組織各種活動,每個活動都把關注留守兒童以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融合在裡面。並且,學校一直把對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廣播站在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學生和班級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轉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學校將每週五下午的第三節課的班會課調成周一第一節。因為學生度過週末回到學校,很多好的習慣被淡化,形成“5+2=0”的怪圈,這樣有利於班主任對上週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並針對上週情況採取相應措施開展本週班級管理工作,避免了做“事後諸葛”。

二、加強業務培訓,為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保障。

學校教研組加強對教師就研究方法和過程方面進行培訓,利用每個周的業務學習時間,蒐集網路和著作上的一些方法提供給各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供教師參考。同時,教研組還不定期組織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為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搭建平臺。通過每個月的業務檢查及反饋,教研組對學生的學習方面、教師的教育過程等方面對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避免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走彎路。

三、教師個人研究方面。

從“留守兒童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上教師交流的情況和階段總結以及個案分析來看,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以下方面來做的: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的專項檔案材料,比如:留守兒童基本資訊表、家校聯絡卡、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等。以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及成長狀況,便於教師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如xxx老師和xxx老師採取“每月定期跟父母通一次電話,減少留守兒童跟父母的隔閡”。

2、加強家校互動,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家訪或電話溝通,及時瞭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動向。

3、對留守兒童進行多維關懷,讓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得以彌補。大多數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做到在學習上多幫助、多輔導、多鼓勵;生活上多關心、多付出;習慣上多指導;心理上多談心、多溝通、多疏導。讓他們在校園內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回到家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比如xxx老師的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xxx老師的“多一些關心和耐心”、“多給留守兒童鍛鍊的機會”、“多給留守兒童幫助和鼓勵”;xxx老師的給留守兒童“設立小目標”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4、利用班會隊會開展主題班會和主題隊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留守兒童真真切切感受到學校和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7

20xx年3月我校教學處確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研究課題”。本組承擔“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研究課題”子課題研究實驗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懷支援下,經過課題組全體老師的潛心研究,經過指導教師的正確指導和實驗教師大膽實踐,初步實現了課題組預設的階段目標。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課題組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學習有關課改和課題的理論。首先,加強理論學習是課題研究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在教育教學理論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我積極查詢和學習了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書籍、論文,並對那些感觸頗深、印象深刻的段落進行摘錄。尤其通過對《反思教育習慣》、《新課程教學策略》、“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的學習,其中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和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的感悟。在學習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一定要掌握新一輪課改理念,吃透精神,掌握實質,內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用內化後的理念來指導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在這次課題研究中,我之所以能順利展開,並在教學實踐中有所提升,便是得益於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來驗證你所掌握的理論,這樣迴圈往復,就會從中悟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斷提升教學境界。

二、加強課題管理,保證研究質量

1.領導重視,學校教學處領導的指導與參與。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我校建機立制,為課改保駕護航,大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了“課題帶教研,以教研促發展”的思路,學校教學處對研究活動目標、方法和研究實施細則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導。與此同時,我校教學處也為課題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給課題組提出了具體的操作要求。

2、精心組織研究力量,形成多維結合的研究隊伍首先,落實好課題組人員。經過研究,作為課題組成員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第二,必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善於研究,只有經常發現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並且將這些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才能深入地探究和思考;第三,必須具有勤奮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具有團隊合作的意識。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諸多困難和問題,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所以要求課題組成員應該具備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毅力。基於上述標準和條件,我們成立以陳建平為組長,張三軍為副組長,張華軍、強彥峰、田銀蘭、楊帥、馬勝利為核心成員,全組8位老師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小組。

3、加強對課題組的管理,進一步發揮課題組的作用

課題組成立之後,我們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對組內教師合理分工,並嚴格按計劃實施研究,把任務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我們還不斷完善課題組的學習,積極開展學習研究活動,每次理論學習,組長提前發放學習材料,教師認真自學內化,並結合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觀點,每位教師應充分利用每兩週教研組活動時間,帶著觀點和問題在集體學習時討論。

4、重視公開課活動,並將之作為對自己課題研究的水平的檢驗標尺,進一步深化教學水平。為配合課題研究,我們還開展了大型的參研教師的`公開課活動。這個活動為參研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從選課、備課、上課、評課、到撰寫案例積累資料,這一系列的活動所帶給我們的收穫是實實在在的。而課後的評課、撰寫案例,則更促使了我們實施策略研究以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呈現出的變化做一個全面的反思,讓我們進一步把握教研動態,優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5、改進聽課制度,促進課題實驗

學校教學處規定,課題組成員每月聽課不少於五節,課題負責人指導性的聽課和課題組成員的交流聽課有利於及時、靈活地掌握課題實施情況和課堂教學情況,從而真正地把課題理念落實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之中;同時,課題組還要求聽課者帶著一定的目的從多個角度進行聽課,並對收集到的事實材料進行多角度詮釋、解讀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討論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聽課制度的改進有效地避免形式主義的聽課評課活動,對促進課題研究和實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的成效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提高對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標準是否科學,關係到史地政課教學目標能否實現,關係到新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只有形成了科學的評價標準,才能發現目前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推動新課程的實施,推動史地政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從教師對“一節好課的標準”的認識看,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已經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強調“書本知識傳授”、強調“教師主導”、強調“秩序和紀律”、強調“基礎知識紮實”的傾向。對教材的使用,教師已經突破了原有的視教材為聖經、原封不動地按照教材來教的做法。課題的研究和實驗不僅帶來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而且推動了教師構建新的教師觀、學生觀以及新的師生關係。

3、學生學習方式開始發生變化,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雖然學生學習還是以聽教師講課為主,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和社會調查與課外的資料閱讀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們認為,探究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收穫很多:不僅學到知識,提高了能力,也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學習方法,學會蒐集、分析、處理、運用資訊,更喜歡學習。

四、存在的問題

由於該課題剛實施,加上教師經驗的缺乏,實驗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時有脫離現象,如何開展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活動,並真正發揮實效,從而達到不僅僅停留在認識上,讓教師和學生真正感覺到有效性與必須性,這個問題還有待於解決。課題研究方向還不太明確,由於課型很多,因此評價標準也不能是單一的,一般新課與複習課,探究課與活動課之間存在明顯區別,因此評價標準也應該有所不同。今後我校課題組將側重從探究課評價標準上深入進行研究,總結出探究課的評價標準。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8

一學年過去了,我們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已順利完成了。我本著“平等對話、共同成長”的工作風格,讓教師在同課異構的課題研討中獲得專業化的成長,並與課題組成員共同探討有效的同課異構的研討方式。為了提高課題研討的實效性,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我們將課題研究與縣課改活動相結合,讓子課題之間積極互動,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以下是對本學期課題組工作的總結。

一、豐富理論知識,提升教育內涵

1、一年來,我們藉助網上部落格和QQ群等平臺共同學習了有關園本教研和同課異構等方面的一些理論,養成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交流研討,提高教師的教育內涵和教研水平。

2、堅持閱讀幼兒教育方面的雜誌,關注雜誌上的課例並進行自我學習與反思,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

3、本學期組織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杜xx、歐xx等十幾位教師發表近二十篇論文在《泉州通訊》和《惠安教研》。

二、融入課改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1、採用“合作同課異構”和“多人同課異構”課例研究為載體進行實踐研究,讓教師在研討的過程中獲得專業化成長,並在研討的過程中探索適合自己課題小組的研討方式。這一階段,課題組每組都進行了一階段的“合作同課異構”和一階段的“多人同課異構”。三個課題組都各自開展了兩個課例研討:體育課例課題組東南、紀華幼兒園四位教師(鄭尾英、歐陽陽、曾嫦娥、曾燕萍)組織了兩次的體育活動《打怪獸》和《螞蟻搬豆》;綜合課例課題組二幼陳瑋、莊麗星和黃雅思開展綜合活動《鳥巢和水立方》和《飛天小火箭》;音樂課題組塗寨中心園莊燕紅、婷婷和旭紅組織音樂活動《小木偶的舞蹈》和《大象和小兔》。在十幾次的現場聽課與評課過程中,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最後,各個課題小組組織了最後一次討論會:“合作同課異構”與“多人同課異構”,哪種研討形式更適合自己進行小組式教學研討。經過分組層層研討,我們大家一致認為:兩種形式各有優勢。如果按這個循序漸進的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培養,這樣的形式最好。

2、本學期,課改活動與兩個課題(“園本課例研討”與“城鄉聯動”)結合起來,實現有效的人力資源共享。一學期下來,我們組織了十多次的課改教學研討活動,兩次送課下鄉,對教師的現場教學進行現場反思、現場研討、現場示範,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互動互助的最佳效果。為了發揮試點園的輻射示範作用,促進試點園的自我提升,我們配合教育局組織了四次的縣級開放活動(實幼、二幼)。在開放活動的過程中,優質園所在開放的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互動和促進,課題組的教師在開放的活動中學到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實踐經驗。

三、重視研討過程,促進教師成長

1、在每次的課題研究課,課題組成員都能認真地參與研討、交流,認真分析課題研究進展中的得與失,共同討論研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每位課題組教師都積極撰寫課題案例,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2、本學期重點做了過程性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並及時上傳到課題部落格進行互動交流,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

四、反思研究過程,明確努力方向

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有待於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勇於實踐,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1、課題組成員在進行教學研討的過程中能積極融入互動交流研討,發言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大家都能做到課題組成員人人發表自己的觀點,人人說說自己的收穫等,讓每個教師真正融入課題、融入研討、提升自我。

2、課題部落格的互動交流材料非常的齊全,但是課題組的成員在網上交流的習慣還沒養成。大家喜歡在部落格上逛一逛,而不習慣留下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因此,網頁的點選率高,而留言卻不多。下學期,我將繼續鼓勵教師在部落格上多留言。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9

一、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除了學校組織的對課題的研究外,我們還學習了《克服低效教學問題探究》、《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誤區及對策》、《教學反思的實踐與思考》等教學理論文章。通過這些富有針對性的業務學習,我們從思想上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點,為課題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舉行了一系列活動

1、學校再次對課題組教師進行了課題相關培訓工作,使所有的課題教師明確了課題方向、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探討了課題的實施方案。

2、聘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工作。

3、組織課題組教師觀看《x年全國思想政治優質課》光碟。

4、繼續進行選修課的課堂教學,總結經驗教訓。

5、以學科教研為陣地,組織課題教師從教研中獲得了大量的課程資源,並給教師們思想上充了電。

6、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求知慾,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培養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教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

三、認真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

我們除了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階段規劃等,還注重收集開展過的課題研究活動的相關文字、圖片資料等。按照市課題組的統一部署並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課題教師研究檔案袋。從教學資料、學習資料、研究資料、反思資料和評價資料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在檔案袋的.設計上儘量體現學校特色、教師的個人特色。學校每學期對檔案袋資料進行驗收,並與學期綜合獎掛鉤,進行獎懲。

四、課題研究帶來的影響和變化

1、我們將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實驗密切聯合起來,以課堂教學為主線,通過合理的利用課程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發展的需要。超越了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了教學過程,讓教學真正“活”起來了。

2、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們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帶動青年教師的群體培養,通過優質課、示範課、研討課等多種形式,促進青年教師的不斷成長。並開闊了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以評比課為例,課題研究工作申報以來,我校青年教師章長兵在學校優質課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多名教師在各級科研論文評比中獲獎,其中董光友老師的論文《探析新課程下高中政治選修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安徽省第九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文二等獎;《文化創新的途徑》獲廬江縣多媒體教育軟體評選一等獎、獲巢湖市多媒體教育軟體二等獎、並作為巢湖市優秀基礎教育資源推薦到安徽省教科院;楊志雲老師撰寫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布白藝術》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二等獎;章長兵老師撰寫的《解讀斯密經典,啟迪學生智慧》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三等獎。從教師成長看,課題研究功不可沒。通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打造了名優教師。

五、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們深知要搞好課題研究工作,必須擁有清醒銳利的心靈慧眼,發現問題、捕捉經驗、善於觀察、精於總結。為此,我們在開題階段可喜變化的背後做好認真反思,如何在農村中學開展政治選修課有效教學,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科研實驗中繼續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一年的課題研究,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確實得到了提高,課堂

教學面貌也發生較大的改變,但對照我們的課題研究計劃和措施還有一些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其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我們課題的研究主題當初定得還是太大太泛,導致很多研究缺乏深入的突破和堅持;另一方面是我們的課題實施小組主研成員主動研究和推動課題的行動有待加強,解開課題實施的難度全集中在課題領導小組的困局。

(二)、下步打算

根據階段總結與反思,課題組對下一個階段研究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1、推動教師增強課題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使日常教學工作和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2、要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鬆的課題研究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軍作戰的狀態,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討、課堂教學切磋,做到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核心組研究人員,要把握課題原則,確實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對教學實踐高度關注的熱情,為教師的課題研究和教學改革排憂解難,使教師的困惑及時得到迴應,教師的經驗能及時得到關注和分享。

4、組織好相關的教研活動,培養青年教師,使課程資源得以恰當的應用,並全力打造精品課堂。

5、對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包括論文、隨筆、教案、課件、案例、反思及書籍等,組織專門人員分類整理、登記註冊、立項歸檔。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0

一.課題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那麼這一目的該如何實現呢?其做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問題是學習之始,提問則一向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問,或者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啟發學生由表及裡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最終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那麼我們該如何用運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我把“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作為我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目標

國小數學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的雙邊

教學形式,是知識傳授、資訊反饋的重要渠道,它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有效提問的含義:一是從學生方面看,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思考,激發求知慾望,及時反饋教學資訊等;二是從教師方面看,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題研究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整體方向,找準問題根源。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缺乏計劃性。教師提問隨意性強,不能提前確定提出的問題、提問的物件、提出的時機。隨“時”而問,想什麼時間提問就提問;隨“題”而問,想到什麼問題就提什麼問題;隨“人”而問,看見誰就問誰,使課堂提問缺少針對性、目的性,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2.提問缺乏啟發性。教師只是提出問題,不能積極啟發誘導學生回答,沒有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提出問題後,學生沉默不答,即使是指名回答,也是答非所問。無奈之下,教師只好自問自答,把答案灌輸給學生。不啟不憤,不悱不發,啟而不發,表明了教師的啟發不得法。這樣的提問既不能活躍課堂氣氛,又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依託課例進行實踐。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在自己的課堂中,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

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數學教學更科學。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堂提問的功能、優化問題的設計、把握提問的方法.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取得的成績。

1、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我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

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一些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對課堂駕馭能力較差。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不能對問題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3、提問時不夠全面,層次感不明顯,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首先,我會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

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其次,我將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我會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檢視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1

通過收集調查教師在作業批改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批改符號單一,鼓勵性批語較少且單調。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只要做錯了很多是“×”,但並沒有指出具體出錯的地方。這樣的批改不利於學生進行鍼對性的修改,也不利於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老師針對學生作業進行了鼓勵性的批語,但批語單調無新意,不太容易起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二、寫作批改中存在只打分數或分出等級、而沒有批語的現象,甚至只有批號的現象。這樣的評價,學生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業存在什麼問題,當然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寫作缺乏必要的指導,有的.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要讓學生自改,卻沒有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只是對學生提了自己修改的要求。學生不知道改什麼、怎麼改和為什麼要改,結果當然是改了也白改。

三、部分學生不改正錯題。從檢查來看,部分學生沒有養成改錯題的習慣。而改錯題可以對疏漏的知識點重新深刻理解,可以由果索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長期堅持,可在學習態度、方法、習慣等方面有良好改觀。

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英語作業的批改不應該再是簡單的等級和對或錯了,對學生的作業應當進行科學的評價。為此進行英語作業評價的課題方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2

自xx年9月起,我校語文組對《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研究》課題進行了一個學期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對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課題研究的一些工作進行回顧。

一、高度重視,提高課題研究意識

自立項後,我們把課題研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認真學習有關文獻資料,重點細化課題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對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提高課題研究意識。多次組織老師參加市、區組織的各種教學教研活動,將學習經驗消化理解,真正達到以課題促教研的作用。

二、加強學習,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加強理論學習:採取多種渠道如網上查詢、網上學習、研讀資料等方式,瞭解、學習、認識相關資料,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學的含義和相關理論知識,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真正實施有效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加強實驗,提升課題研究能力

為了提高課題研究能力,進一步深入理論學習,將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做到學有體會和感想,並且勤於梳理,將體會和感想進行總結。加強了課題研究的資料建設。

本學期,我語文組還開展了將有效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的公開課教學。在課前課深入解讀教材,對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真正有效的課堂,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只有“深入淺出”,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才有了源頭活水。

切實把握學生、解讀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讀學生同樣也不容忽視。認識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是有效的課前準備必須完成的前提。把握學生主要從學習心理、心理品質、認知風格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

明確樹立目標、有效的課前準備還包括樹立良好的目標意識,在課前備課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意識是有效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積極參與公開課評課,評課時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實施高效率的工作。每次活動過後,認真思考如何恰到好處地把學到的東西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幾個月來,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任務,為做好下一步課題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3

一、課題確立的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課堂提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

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做為我重點研究的專案,制定了研究計劃並付諸於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二、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一、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確定了要研究“數學課堂提問”方面。確定課題名稱為“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三、收集資料,學習理論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問,研究提問。研討學習並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關於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學習途徑則是多途徑學習,通過網路蒐集、書藉整理、專家諮詢、集體交流評析等。

(一)理論儲備,充實自我。

在這期間,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學習。一是關於本課題的其他人的研究現狀。我瞭解到現在有不少的單位或個人在做與本課題有關或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處於研究過程中,有些也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二是關於進行本課題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論知識,以使課題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論支援下開展工作,使得課題工作更加地科學和到位。我堅持在工作之餘自覺地閱覽相關的教育教學雜誌,瀏覽最新的教育網頁,以便更好地充實自己。

(二)找準根源,把握方向。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又能為後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什麼?我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課中的提問多的可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在教師的隨堂課上,這類問題非常嚴重,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我在自己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國小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同時,我還經常深入同事們的課堂,觀察課堂中老師們的提問技巧,學生們的提問能力,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並經常和老師們一起探討如何讓自己的提問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為了讓縮短自己和名師之間的距離,我從網路或是雜誌上搜尋了名特優教師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視訊,一句句的學習,以使自己的進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課堂中,我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

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教學更科學。

五、總結課題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

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

3、提問時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

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檢視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以上是我課題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後我會本著“想到一點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紮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決不敷衍了事,一切本著課題研究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使課題研究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

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

我認為有三個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一)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

1、問題富有思考性。思維是數學的心臟,而思維是從問題引發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問題富有思考性,首先要體現教學重點難點,切入口要適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興趣

2、問題具有啟發性。問題具有啟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問題無法解答是難免的,教師的啟發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講究。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

創設生成問題。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如何落實在教學行為上,還有待努力。課堂教學創設生成問題,就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所謂創設生成問題,就是課前預設的問題一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受阻,要及時調整問題,創生出新的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設生成問題,首先要注意因勢利導,即順著事情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創設此時此地有利的問題;其次,要隨

機應變,即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或全部改變,或區域性修整,使得問題更有利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環節的遞進。

(三)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著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4

總結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過程以及具體措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校在搭建各種平臺時,缺乏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要求,使得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怎麼入手進行課題的研究,也忽視了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時的經驗交流流於形式,發言簡單且不積極,經驗材料沒有形成較正式的文件,不利於學校課題組對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師個人研究的材料和實際做法不一致,有為完成材料而寫材料,甚至編材料或網路下載的情況,沒有按自己實際的研究工作撰寫材料。

四、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方法單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導致撰寫的個案分析淺顯、簡單。

五、學校教導處業務培訓和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度不夠,教師在做家訪工作前缺乏必要的準備,家訪的針對性不強。

六、學校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

以上問題,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學校繼續盡最大努力搭建各種平臺,為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

2、督促參與課題研究的各教師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並做到規範。

3、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材料的撰寫、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動沒有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也是教師在撰寫材料時覺得無話可寫的原因之一。

5、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把課題研究當做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用心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總之,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從實處做起,從細處著手,爭取取得有實質性的成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5

一、準備階段的進展情況

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制定實驗教師工作條例,明確課題小組成員職責及課題領導職責;調查和分析綠色教育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現狀,整理和研究出系列性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育資源;制訂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明確了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為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做好準備;自學為主並組織課題研討會,認真學習綠色教育的理論專著及課題研究理論,做好讀書筆記,為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做好了理論準備。

二、準備階段的研究成果

1、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召開課題論證會,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並撰寫了課題論證報告。

2、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人員分工,併成功申報課題。

3、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認真學習研討,已係統歸納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並通過課題研究方案的學習,為今後的課題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課題研究準備階段中的體會

1、課題組成員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研討,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因課題研究剛開始,理論知識不足,課題組成員進行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不高。

3、在召開研討會時,課題組成員在觀念上存在一些分歧,存在對綠色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等問題。

4、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該繼續加強課題組成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意見方面的交流,使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有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