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通用25篇)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6.7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知道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通用25篇)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

維吾爾族有特色的是他們的花帽。他們戴花帽很有講究,不同年齡,不同場合,要戴不同的花帽。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魯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變形和新增花紋的一種圖案,其紋樣姿態豐富多樣,多是黑底白花,感覺莊重、古樸、大方。吐魯番花帽的特點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顏色火紅鮮豔、豔麗奪目。姑娘、婦女都很喜歡再爾花帽,即金銀線盤繡花帽,所繡的花多是立體的,在陽光下熠熠閃耀,給人以華貴端莊之感。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區的一種大方、雅緻,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歡的花帽。五瓣花帽,維吾爾語稱為“白西塔拉多帕”。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縫成的,而這種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較小,紋樣比較簡單。維吾爾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用天窗採光,屋裡設有壁爐,屋頂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糧食。飲食以麵食、玉米和大米為主。日常的食品有:烤餅、瓜果、麵條、抓飯、茶、奶等。

維吾爾族是個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歡新疆維吾爾族。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聽到這首兒歌,我都會想到端午節熱鬧的情景。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每到端午節,都會有許多人蔘加賽龍舟。圍觀的人接連不斷,這一群人還沒有走,那一群人就來了。比賽開始了,龍舟上的鼓手打鼓猶如晴天霹靂,又好像百萬匹戰馬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觀眾們邊喊“加油”,邊從人群中擠來擠去,都想看看賽龍舟的盛大局面。粽子,是端午節最主要的一種食物。他有很多種種類,分別是紅棗粽子、鹹鴨蛋粽子、豬肉粽子等,都非常美味。吃棗粽,就預示著“早中”。所以,會考大學聯考前,學生們都會吃棗粽。

每家每戶還有些民俗活動,譬如,在門窗上掛艾草,在房間裡點艾條,蚊子就不會進房間;用手指點上雄黃在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就能意味人們能健康。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3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都是爸爸告訴我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人們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雄黃酒和包有黃豆瓣的粽子。(我只記得四黃了)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悽美的傳說,孝女曹娥投江救父。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父親溺死在江中,多日不見屍體浮出水面,曹娥就沿江邊哭邊找,始終不見父親屍體,十七天後,也就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她投江尋找,五天後她抱出了父親的屍體,被傳為神話!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都會唱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4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大風大雨,隨著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節日,隨之變成了習俗。

下面我就談談中國的春節、中秋節。

春節在中國人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它也是所有節日中規模最大、禮儀最多的一個節日。春節又叫做過年,是新一年的開始,都說新年新氣象,而且形容新年的詞語也是舉不勝數,新年更是新目標實現的開始。

過年的時候,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人都會回來跟家人團聚,過一個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年。那時候過年,小孩子是最開心的,因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還可以穿到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到壓歲錢。我記得小時候,我是最願意過年的了,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每天都是過年那該有多好啊。

在過年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進行打掃衛生,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收拾的整整齊齊。到了晚飯的時候,是很豐富的,一家老少就圍在桌子旁吃飯,晚飯過後,大家就出來放煙花,一起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一片祥和的景象。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5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十分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資料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資料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

爆竹為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刻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能夠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是漯河。在漯河,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悉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行。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圓在一起食用,贈送自己的親朋好友。

臘八粥是由各種豆類和乾果熬製而成的,豐富又營養。

當然,臘月二十八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我和媽媽一起熬過臘八粥。熬出來的臘八粥可口誘人,甜美香醇。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臘八粥美容,臘八蒜保健。你,喜歡嗎?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7

藏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

哈達祭是藏族人最普遍、最莊嚴的禮節。當好客的主人向客人提供哈達時,客人應該鞠躬並接受。吐吐吐蕃人的舌頭是一種謙卑和相互尊重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的不尊重。雙手合十,作為對客人的祝福。

三啜一杯,是藏族人會見客人最重要的禮儀。客人用右手無名指將酒浸入空中、空中、地面三下,以表示對天、地、祖(或佛、法、法三寶)的敬意。僧)。將酒杯倒滿,就這樣喝了三下,最後把酒杯裡的酒喝完。

在西藏,從不吃馬肉、驢肉和狗肉。在一些地方,藏族人甚至不吃魚,因為他們認為狗和馬是人,不能吃。驢被視為非常不潔的東西,不能吃。所以,在西藏吃驢肉、狗肉千萬別提。

西藏的主要旅遊景點是寺廟。西藏目前對遊客開放的許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族人民的共同信仰是藏傳佛教。因此,在轉經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走,千萬不要逆時針走。很多藏族老人在轉佛的時候,都會跟在這些披著紅綢的羊身後。這種羊被稱為“自由羊”。不要騷擾這些羊。同時,不允許大聲喧譁,在寺廟和寺廟內隨意觸控佛像。未經許可,不得在寺廟內進行錄音或拍照。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8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的國家,各種習俗很多,其中最隆重,最熟悉的莫過於春節了。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快樂,溫馨的節日,因為,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不管身處何處,過年的時候總是要回家和家人團聚的。

在我印象裡,春節的前一天,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因為這是一年的最後的一天了,很多事情都要在這一天完成。早上一起來就要準備祭祖的食物,忙著家裡家外的打掃,還要貼上對聯,福字。等到天黑下來,會把家裡的燈,燈籠全部開啟,家裡家外都是嶄新的,洋溢著紅紅的喜氣。然後,全家人就會在一起包餃子,餃子被稱為元寶,誰包的多,吃的多就意味著來年會發財,所以,我們都會吃的特別多,直到吃到吃不下為止。其實,大年三十是個忙碌的日子,真正的放鬆,娛樂的日子上過年後,正月七年級早上起來,大家就什麼事也不做,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那一天,大家都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親戚家拜年,會收到不少紅包呢。這一天要特別注意的是:說話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說吉祥如意的話,比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之類的,千萬不能說死,不要這種不吉利的話。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9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地區。這裡山川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熱帶原始森林。森林裡棲息著珍貴的野生動物,大個頭的亞洲象和美麗的孔雀,都是這裡的“居民”

傣族主要從事種植業。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樓組成。竹樓多為兩層,樣式很漂亮,上層住人,下層沒有牆,存放雜物或關養家畜。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傣族潑水節在農曆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就相當於咱們的春節。

潑水節期間,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傣族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汙垢,祝福未來吉祥。

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0

立夏的習俗有許多,如吃茶葉蛋、吃糯米飯等。

今天是立夏,媽媽為我煮了香噴噴的茶葉蛋。我提了一個建議,我和爸爸來拼蛋吧。媽媽說:“好呀。”我把媽媽煮的一大鍋茶葉蛋搬了出來,我和爸爸精心挑選了幾個沒有碎的蛋,我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拼蛋。我雙手握住蛋,在媽媽的一聲哨下,我們各自用力,只聽到咔嚓一聲,我看了看我的蛋,原來是我的蛋碎了,心想:“我不能和爸爸硬碰硬,我要智取。”我對爸爸說:“爸爸你敢跟我換一頭較量嗎?”“傻小子,我肯定贏。”爸爸說。“那可不一定。”我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做好準備動作,開始各自發力,咔嚓,爸爸的蛋一下子裂開了,“爸爸,你看,你上我的當了吧。你贏我的那一頭硬,這一頭肯定是空心的。哈哈,這可是媽媽告訴我的。”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哦,我戰勝爸爸嘍。”

原來拼蛋不只是比力氣,更重要的是智取,不能老是用蠻力。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1

早上起床後,我匆匆的吃完早飯,就和媽媽幹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對聯;家中有兩副對聯,一副貼屋門上,則另一幅帖街門上。

我們說幹就幹,我和媽媽拿著椅子和膠帶,放好位置用膠帶固定好對聯,將對聯貼好以後;我們就要打掃屋子了,媽媽負責屋頂和牆壁的乾淨,而我負責擦桌和掃地;為什麼沒有爸爸呢?因為爸爸在忙著掛燈籠,我認真的把桌擦得乾乾淨淨,媽媽更是誇張,她把我們的家打掃的一塵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張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裡的水可真涼呀,把我的手凍的直髮抖,可是我並沒有退縮,繼續著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點左右,我們才把家裡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們都會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覺。直到過新年的早上,噼裡啪啦的炮聲響了起來,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之中。我出門一看,真是滿是“紅花”紅滿地呀。也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光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2

中國地大物博,在這山川海勢的阻隔中,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我知道的風俗是我家鄉最熱鬧的一種風俗,即廟會。

每年到這個時候,人們都往這一個地方趕去,廟會的形式很多,裡面的活動也很多。去年的時候,那一條街道上都掛上了熱鬧的彩燈。晚上的時候也是人最多的時候,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是最正確不過的了。

在廟會上,會有唱大戲的,很小的時候,我就聽不太明白,他們唱出來的戲詞是什麼,但是這到也不妨礙我去看大戲。因為我看大戲,看的主要還是他們的裝扮,以及他們臉上的表情還有動作。現在很多年過去了,廟會上唱的大戲依舊沒變,但我變了,我能夠從中聽出一種文化的底蘊來,那是一種在歷史的光流中磨礪出來的魄力,有著吸引著人本事。這時的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就算我以前聽不懂,卻依舊覺得很有趣。

廟會上,還有玩雜耍的,這些雜耍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只有有雜耍的地方,保準就會圍上一堆人。人群推攘著,人們伸長腦袋觀望著,光這一幕就能知道這有多受歡迎了。

我參加過廟會好些次,不過要說起印象讓我最深刻的一次還是在前年。這次讓我印象深刻不是因為廟會有多麼的精彩,而是因為,我一家子人居然將時間給記錯了。

那一天,我們興高采烈的往目的地而去,可是到達的時候街道上一點都不熱鬧,只有偶爾的幾個行人。當我們疑惑著向別人詢問的時候,才知曉,原來廟會還在幾天後呢。雖然有些失望,但是這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感情。我們這兒的廟會是一種傳承,廟會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了大眾。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3

我知道的風俗很多: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這些節日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先來說說春節吧。春節是所有節日中規模最大,禮儀最隆重的節日,過春節又叫“過年”。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會盡量趕回來跟家人團聚,過一個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快樂年。過年時,小孩子那就更開心了,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還可以拿到壓歲錢呢。有一首兒歌我至今還記得: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心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熱鬧。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整理得整整齊齊。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們一大早就起來,殺雞宰鵝包餃子,打年糕。還有呢,就是掛年畫、貼春聯。

那個時候,我也是好忙的。我忙什麼呢?對了,寫春聯。街坊鄰居都知道我喜歡寫毛筆字,是書協會員,都買來紅紙請我寫春聯。一個個大紅“福”字,一幅幅紅彤彤的春聯寫好了。能為人們帶來方便,為節日生活增添一些喜氣洋洋的氣氛,我雖然累一些都無所謂的。

除夕晚飯,非常豐盛,一家老小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好不熱鬧!吃完年夜飯,一家人一起放煙火,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一片快樂祥和。

再說說清明節,這是對先人表示追憶和哀思的日子。每到清明,人們為祖先掃墓,學校就會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去祭掃烈士墓。

端午節的由來和我國古代愛國詩人陸游有關。插艾葉、掛香囊、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風俗。只是現在雄黃酒已經很少見了。

中秋節吃月餅、賞明月,真是一件美事。每到中秋,家人團聚,仰望一輪圓月,我不禁想起蘇東坡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4

初夏就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笑著就笑,哭著就哭。剛剛的天空還充滿著陽光,火紅的太陽就像一個巨大的火球,灼熱地照在大地上,跑得那麼熱的人都汗流浹背。片刻後,天上飄起了幾朵烏雲,空氣悶熱,轉眼就“呼呼呼”下起了雨。雨也許並不大,但卻是密密麻麻的,飄揚著。

哦,端午節隨著舞步來得輕快。

走遍鄉間,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有說有笑。一陣水汽從鍋中瀰漫開來,醇香撲鼻而來。嗯,香味很誘人,是粽子的香味,濃郁的糯米香味包裹在淡淡的粽子香味中。

來到小鎮,在滿是水的河上,有節奏的哨聲、鼓聲、呼喊聲。十幾艘龍舟在碧波中盪漾。龍舟上,十幾名壯漢,揮舞著手中的槳,呼喊著號角,奮力向前。

眾所周知,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淮王信任,曾在三鹿任左學徒、大夫。常與淮王商議國事,參與制定法律。同時主持外事工作。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得到了加強。然而,由於他的性格正直,加上受人誹謗和排斥,屈原逐漸被楚淮王疏遠。305年前,屈原反對楚淮王與秦國結成黃刺同盟,楚國卻完全投向秦國的懷抱。結果,屈原也被楚淮王逐出瀛都,遷往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情緒低落,開始文學創作。他的作品充滿了對楚楚楓的思念和報國的熱忱。他的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穎,內涵深刻。它們已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他們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又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陷楚都。屈原眼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都碎了,但還是捨不得拋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在寫下代表?作《淮沙》後,用自己的生命投了一塊石頭,將粟洛河投死。譜寫偉大的愛國運動。

相傳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湧入粟羅河祭拜屈原。漁民們划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位漁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湯圓、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扔進河裡,說要吃魚、龍蝦和螃蟹,才不會咬醫生的屍體。眾人見狀紛紛效仿。一位老醫生端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河裡,說是要這藥打暈龍水獸,免得傷到曲大夫。後來,因為害怕飯糰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飯,再用彩絲纏裹,發展成粽子的想法。以後每年五月初五,都會有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這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然有些神化,但詩人近2300年來,他一直為人們所銘記。他的詩“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上上下下探尋”,被人們吟誦了數千年,著實令人欽佩。

又是端午節,聞粽香,見龍舟,祭屈原。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5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從古到今保留下來許多節日的風俗,下面請聽我慢慢到來。

首先說說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們這一帶農村中,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就要去採摘蘆葉了。

在農村裡,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最為普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境比較清寒,一個粽子裡除糯米外,就是那些紅褐色的赤豆、白豆等豆子,這些都是母親在房前屋後一些閒地上種的,不過,豆子多了,吃起來很香,包豆粽這個活兒,還要有一定的技術的,不然的話,在煮的時候,粽子會散開來。

粽子的外形最常見的就是一種寶塔粽,尖尖的頂,三角形的底座,豎起來放在桌子上,它不會倒下來,這種粽子大的約有半市尺長短,小的也有三三四寸,一些心靈手巧的小媳婦還會包十分有趣的“連環粽”,兩個小粽子中間有一根紅線牽連著,還有別出心裁包的“月牙粽”、“枕頭粽”、“拳形粽”、“方粽”等等,五花八門。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不管貧富都要包粽子,左鄰右舍串門的,按村裡的規矩,也一定要嘗一下主人家包的粽子,吃時,把青青的蘆葉從下面開始,一張張地剝開,再用兩根筷子戳進底部,從粽子的寶塔尖上開始咬起,直到吃完為止。有些大的粽一次吃不完,只好帶回家去,不能留給主人家。這個時候,滿屋、滿村都散發著蘆葉的清香。家家戶戶不僅自己吃,還要挑上幾隻包得最好、最大的粽子,用紅線串著扔到村旁的河浜裡去,連我們偏僻小鄉的農民也知道紀念屈原,這個憂國憂民重氣節的詩。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6

每年過年,爸媽都會帶我和妹妹回老家雲浮,——。在我的印象中,我父親經常回他的家鄉,他談論他家鄉的各種事情。在父親的耳目下,我開始對雲浮風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今年春節,我們再次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前些年回家的路上,我睡在車裡。今年不行,因為我想看看家鄉有沒有變化。回到家,我找了個機會問爺爺奶奶老家的情況。奶奶告訴我,老房子沒有現在這麼現代化。這是一套老式的四居室公寓,門口有兩個房間,一個用於廚房和餐廳,另一個用於浴室,一個用於雜物室,最後一個用於房間。中間是客廳,大廳的地板上有一個方形槽。屋頂上有一個方形的開口,讓陽光投射進來,而在雨天,雨水被帶進來,用水槽排到地上。外牆為青磚,耐用美觀,屋頂鋪瓷磚,整個小屋溫暖結實。

第二天,我們一家人去老家以前的小屋祭祖。我發現老房子中間也有個槽。抬頭看,正好和屋頂上的嘴相連。除此之外,我還聽了奶奶的其他風俗習慣。比如廣州端午節的時候,總有人做粽子,雲浮也不例外。家人朋友互相送粽子,家家打掃衛生。把艾蒿和菖蒲掛在門邊,可以驅邪滅蚊。

雲浮每年都舉行盛大的佛教大會,紀念禪宗六祖慧能。每年2月8日、8月3日都會舉行大型紀念活動。“為什麼一定是這兩天?”我問奶奶。奶奶笑著回答我:“二月初八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生日,八月九年級是六祖慧能大師的忌日。”聽了奶奶的話,我恍然大悟。

爺爺奶奶講了很多雲浮的故事和習俗,我越聽越感興趣。在感嘆雲浮變化的同時,也覺得家鄉的鄉親們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大家都自覺遵守家鄉的習俗。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7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也叫月夕、八月節。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圍繞著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賞月是節日的另一個風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對著月神許願。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之類的神話故事也流傳甚廣。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8

我知道的風俗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

這些傳統節日不難看出,貫穿這些節日的正是: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懲惡揚善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的內容。從傳統節日中,我們深刻認識和領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說春節吧,它是我國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總要貼春聯、貼年畫和貼窗花,放爆竹煙花、拜年祝賀……

我們倒貼“福”字,拿壓歲錢、包餃子、吃年糕……在春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都要“守歲”,除了吃年夜飯,人們還要進行各種遊戲,如下、玩紙牌、玩麻將、看春節聯歡晚會等等。在擺放的節日供品中,必備一大盤蘋果,這叫做“平平安安。”還有些地方在守歲時準備的糕點食品富有討吉利的諧音、口彩有:吃棗表示春來早,吃柿餅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長生果表示長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所有的這一切是多麼有趣和富有意義,這些習俗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代表著我們淵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我也為這些習俗的誕生而自豪。一個節日,就像一個故事,情節美妙動人;一個節日,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姿。

在當今很多洋化了的節日文化的`衝擊中,願我們更多的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節日。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19

初夏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說笑就笑,說哭就哭。剛才還是豔陽滿天,火紅的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著大地,熱得奔走的人兒臭汗淋漓,不一會兒,天空中飄過幾片烏雲,空氣悶熱,轉眼“嘩嘩譁”下起了雨。雨不見得很大,但是很密,飄飄揚揚。

哦,端午踏著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村,每家每戶忙碌著,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裡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粽香,濃濃的糯米味裹著淡淡的粽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盪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著手中的漿,喊著號聲,奮力向前進發。

眾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於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0

結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古時候結婚要坐花轎,而如今改坐轎車了。而且我們家鄉的結婚習俗又與眾不同,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們這裡結婚一般要四天。在頭一天,男方家要準備好菜到女方家吃一頓飯,必須要有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這一天,新娘要等姑媽把酒蓋開啟,方能倒酒招待客人。晚飯後,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要商量結婚的事,等女方長輩同意了,新郎才能做好娶新娘的準備。

要準備迎娶時,新郎要在下午兩三點鐘,並且是別人家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地去新娘家接新娘。在新娘出家門時要蓋蓋頭,還要打一把紅色的傘或黑色的傘,同時,新郎胸前要戴大紅花,頭上要戴綠帽子。出發了,路遠的就坐車,路近的就走路,但有橋的地方不能過。當新娘來到新郎家門前時,要放鞭炮迎娶新娘。

第二天,新郎家就派人到新娘家接新娘的親戚朋友。而且新郎家要等新娘家的人來了,並且安排在上席入座後才能吃飯。另外,新娘家的人在來的路上要準備好喜糖和香菸,在路上遇到人要分給路人。到了晚上,就是新郎和新娘入洞房的時候了,這時,如果誰拿走了新郎頭上的帽子,那麼新郎必須要用一包香菸和一包糖才能把帽子換回來。

第三天吃早飯的時候,新娘的姑爹、姑媽、舅舅、舅媽要給客人敬酒和敬菸。新娘家敬幾次,新郎家就要敬幾次,這樣才算尊重。早飯吃完後,就準備回門,回門就是去新娘家熱熱鬧鬧地辦一次酒席招待親朋好友。結婚的禮俗結束後,新娘必須在新郎家住夠三天,才能回家看望父母。

這就是我們彝家人結婚的習俗,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特點?要是有機會到彝家做客,請不要錯過了。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我們的祖輩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民族文化傳統,今天在這裡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們鎮裡最盛大的一個節日,過節的形式遠遠超出端午和中秋,春節的持續時間達半個多月。

春節前是過小年和過大年,這是冬季裡特別忙的時候。我們村裡的人家家戶戶都會留有“過年豬”,到了臘月二十左右的日子,是殺豬的高峰期了,連續四五天你都會斷斷續續聽到豬的犧牲發出的聲音。

殺完了豬就要打豆腐,用豬血和豆腐混合在一起,擠碎在揉成一個圓形,再是烘烤就做成了“血粑豆腐”,用來招待客人這是上好的菜。

打完豆腐就會把醃過兩三天的豬肉串起來做臘肉、灌香腸等。再是一些自家男人愛喝酒的家庭這時候就要忙著烤酒了,這也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時間。酒的原料是自己家用的發酵了的米飯,所以釀出酒特別香特別純。

大約到了二十八、二十九,鄉親們又興起打餈粑。打餈粑場面非常熱鬧,往往一家人打餈粑,鄰里幾家來幫忙,你幫完我,我再來幫你,只要糯米煮熟了,半個小時,幾百個餈粑就像藝術品從大家的手裡生產出來。在打餈粑的家裡,人人都可以隨意的想拿著吃就吃,主人反會覺得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即使對於一般的熟人,主人老大遠的也會喊別人來吃“粑粑”。

事情忙地差不多了,也幾乎到了過年了。過年了,在外打工的一般都會在三十號前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只限於一家人之間,滿桌子美味佳餚,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吃。在“團年飯”的桌子上,你每年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菜“香菜燉魚”,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魚代表“年年有餘”。這裡還有雞肉鴨肉等,但我們有些很鐵的規矩,就是不能把“雞腦殼”叫做“雞頭”,而是應該稱它為“鳳頭”,也不能直接稱呼“雞腿”“雞爪”,而應該是“金爪”或“抓錢手”,這些都是帶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之夜也有許多的規矩,平時童言無忌的小孩子,在這個晚上大人就會進行“刮嘴”,在新春裡就會不亂說話。當除夕的交接處到了,大人即使睡了,也要在這個時刻起來在屋內放鞭炮迎新春。

新春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七年級,凌晨五點到七點,每家每戶都至少要起來放一次鞭炮。通常這段時候還要到院子裡放大炮,表示新的一年真正來臨了。在這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絕對不能在上午掃垃圾出門,鞭炮的殘渣,我們磕的瓜子殼、糖果皮,這些都是象徵著財富,把它掃出去了,就暗含這一年將不會積財。

新春一直會延續到元宵節鬧完元宵,這又有著很多的風俗習慣。很小的時候,我們那裡特別流行在元宵的晚上舞龍燈,三五年耍一次大的龍燈,十幾個村裡去鬧元宵,看過《紅樓夢》的,就知道那活動的排場又多大。只可惜我那時太小,沒能趕上親身去耍燈籠,只能看著別人舞龍燈。我呢,也幸運,親手舞過兩次草龍燈。舞燈時,每到一家門前,主人就會給你龍燈上插點著的香,再給大家打發一些新春的甜餅、喜糖奶糖,再放放鞭炮,這就走完一個過場了。

在現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習俗基本上已經退出它的生活舞臺了,它們的地位和價值也在不經意間就成為歷史了。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2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家鄉的各種傳統節日和風俗已經開始逐步淡化,到現在為止,已經在很難找到某種典型的社會風俗了,唯一保留健全的恐怕就是新年前後的那些事兒了。

家鄉的人們似乎早就對新年有了一個預設的法則:一到新年,無論身在何處都要想方設法與家人團聚。這很好,也很對。終日忙於工作而忽略親情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們畢竟還是有這麼一個新年,它給了我們一個放鬆自己的理由、給了我們一個回家看看親人的理由、給了我們一個回家讓親人看看的理由……

等到親人們都回得差不多了,也就正好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是“祭灶”,又俗稱“小年”。我們那兒有一個有意思的說法,因為“祭灶”與“雞罩”諧音,所以在家過這個節日據意味著自己被“罩”住了,永遠也不回離開這個家。

接著就是臘月二十七普通話考試。我們那兒有一句諺語有道:“二十七,越洗越精氣!”因此這一天最主要的就是衛生工作:洗澡、刷完洗盤子,當然,還要對整個居室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前面所有的儀式都在等待著一個結果,那就是――除夕!中午簡單地吃過午飯後全家就開始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張羅著年夜飯,孩子們則興高采烈地貼起了春聯、玩起了鞭炮……忙活了大半天終於到了點炮的時間,一陣電光雷鳴之後全家老少紛紛進屋入座。上至爺爺奶奶,下至孫兒孫女都是這一天的主角,好一派三世同堂的景象!

除夕之後就是新年了。這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紛紛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親訪友,恭賀新春。我們那兒在新年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在新年期間不能說髒話、更不能動手打人。這可把孩子們樂壞了,接受了父母一年的“壓制”,現在終於可以“釋放”一下了!而此時的父母對孩子只能是和顏悅色,即使孩子的行為過激,做父母的也不能太過嚴厲。我想,這可能是孩子們喜歡新年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吧。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3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都是爸爸告訴我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人們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雄黃酒和包有黃豆瓣的粽子。(我只記得四黃了)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悽美的傳說,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父親溺死在江中,多日不見屍體浮出水面,曹娥就沿江邊哭邊找,始終不見父親屍體,十七天後,也就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她投江尋找,五天後她抱出了父親的屍體,被傳為神話!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都會唱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4

我們中國人有我們中國人的風俗習慣,但是現在有許多年輕人把中國的許多節日逐漸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節日當成主要的節日來過,例如:有許多年輕人過起西方國家的聖誕節和情人節的熱情比過中國的春節和7月初7的中國的情人節還要高,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中國人,我真感到痛惜,我們一些年輕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達到了荒謬的程度。雖然一些年輕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歡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一大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們中國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為最主要的節日來過的。在春節的7天假裡,許多人都是不顧路途的遙遠,儘可能的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親訪友,或者一起出去旅遊。在我們這裡春節前每家都要蒸饅頭,油炸肉圓,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綵貼門對,晚上,家家戶戶都要一起吃團圓飯,吃過團圓飯後,還要放煙花爆竹來慶祝春節,接著,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聊天,一邊守歲,大人還要給小孩壓歲錢。一家人一起等待春節的到來,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戶戶都早早起來再次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到來。大年七年級早上,我們中國人一般是吃餃子,而我們這裡是吃圓子,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過早飯以後,一家人一起走親訪友,或者等待親友的到來,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遊。

除了春節以外,元宵節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重要節日,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看花燈的風俗習慣。但是在我們這裡,卻沒有看花燈的風俗習慣的。

清明節是中國人祭祖的節日,人們習慣在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掃墓,來表達對祖先的哀悼之請。

五一國際勞動節自從變成7天假期後,也是人們走親訪友和旅遊的黃金時間。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在這一天裡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賽龍舟的風俗習慣。在我們這裡沒有賽龍舟的習慣,但是有包粽子的習慣,還有給小孩扣龍線的習慣。

七月初七,中國的情人節,可以說被許多中國的年輕人給淡忘了,他們偏偏要崇洋媚外地過起西方的2月14號的情人節。

農曆8月15的中秋節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第二大節日。在這一天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我們這裡有吃月餅的習慣和賞月的習慣。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從一開始就千古傳誦至今。

我知道的風俗作文 篇25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春節,同學們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春節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之後,出現了一位白鬍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鞭炮、貼紅紙來嚇“年”,因此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桂林過春節有幾“怪”,假如你想聽聽,我就給你講講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還有許多小吃,有餈粑、有糯米飯、有粽子、還有年糕等許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飯菜都擺上桌了可是大人們就是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後才能一起上桌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魚還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們這叫“年年有餘”。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各家各戶都會同時點燃鞭炮,大家都互相問候“新年好”,睡覺前我們都要吃一碗湯圓,它代表著各家各戶美滿幸福。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桂林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桂林,使春節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