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回憶生活的作文4篇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2.9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憶生活的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憶生活的作文4篇

回憶生活的作文 篇1

過去的時間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留給我最多的,是時間的回憶。我曾幻想著讓時光倒流,倒流到我曾經那個純潔空靈的童年。但我畢竟做不到,所以在我的內心中,過去的生活只是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回憶著剛上幼兒園的我,心裡純潔、天真、無憂無慮。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開心就鬧,開心就笑。簡單無比的生活著,但我卻那麼的快樂!抬頭望望天空,天是藍藍的,在藍天下,樹枝上已長出了嫩芽,我彷彿看見它正在茁壯成長,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下。那嫩芽,不正是朝氣蓬勃的我們嗎?從幼兒園,在老師和家人的關懷中茁壯成長,到了一年級、二年級、三年、四年、五年直到今天的我!

生活的瑣事猶如一個個貝殼,有的光彩奪目,有的平淡無奇,它們散落在我心靈的沙灘上,給我留下了一個個美好的回憶。其中有這麼一顆,讓我記憶猶新……

回憶著某天晚上,我期會考試居然連前30名都進不了!我回到家裡什麼心情都沒有,一回到家就關上房門在裡面發呆。我爸爸見了,就敲門進來了,並一一詢問。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聽完,他二話不說,拉起我的手並拿了他最常用的爬山用具。爸爸開車把我載到一座大山下,那出爬山用具說:“今天陪爸爸爬山!”我抬頭望了望山,只見山很陡,又高,我搖了搖頭。爸爸對我是了個眼色,沒辦法只好怕了。剛開始像上樓梯一樣,還沒覺得害怕,可是走到一大半,向上望了望,是那樣的陡,那樣的峭。再看看下面,人是那樣的渺小,是那麼的高!使得我進退兩難,爸爸似乎看穿了什麼,對我說:“既然如此,倒不如向高處爬!就像遇到了困難總不能半途而廢,還不如勇敢的前進。”我聽了這句話,我的身體好像充瞞力量一樣,一個勁的往上爬,我用盡了全省的力氣爬上了山頂。我已經筋疲力盡了,而爸爸卻在看風景,我心裡哀怨道:“下面的風景和這裡的風景有什麼不同,非要花這麼大勁爬到著來看…”我爸爸回過頭來叫我也看看,我不情願的看了看。 啊!我好想在天上,雲霧圍繞著我,景色好像格外美麗:天很藍很藍,水很綠很綠,山很青很青,猶如一幅畫,好美好美!我在那一刻感悟了:人生也不就是如此嗎?我們會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遇到諸多困難,我們只要意義可憑誠心來面對它,未來便是那片屬於自己,任你翱翔的天空!

黃色的葉子年年都有,飄也飄不完;花兒只要樹木在,年年都會開;落葉,花兒歸根後,能成為肥料;時間能讓花葉重現,卻無法將我的記憶重現,只帶給我回憶!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只要過了那一個時間段的生活,就絕對不會再有了。

回憶生活的作文 篇2

進入高三的第二學期,一切不再那麼平靜了。好像有什麼東西蟄伏了一個冬天,終於在春天蠢蠢欲動開來。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了計較。大學聯考的倒計時牌已經掛了出去,每天抬頭看到那鮮紅的大字,好像都有東西在啃食自己的內心。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懷疑自己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多了,可不會的東西卻還有很多很多。我還有沒有希望,我還能走多遠,前方到底有沒有光明。猜忌、比較,處處存在的較量讓心裡的疲憊遠遠高於身體的勞累。這個躁動不安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第一次模擬考試。

現在的你們或許還不知道那次考試的意義。它是對於我們所有人這大半年的一次盤點。那次考試的成績揭曉的時候,全班同學的情緒DOWN到了谷底。老師念出的全市排名更加讓我們絕望到了極點。幾乎所有人都產生了懷疑:我們行嗎?我們還有多少時間來完善自己,為即將來臨的大學聯考做準備?

一片風聲鶴唳中,我卻格外平靜。

這個時候,我的名次第一次進入了前一百名。並不算太靠前,但是這讓我看見了希望。

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分鐘,我埋著頭奮筆疾書來為自己編織夢想。作業要比別人提前寫完,古文要比別人提前背會,筆記要比別人記得詳細。老師說人要和自己相比,可我是個看不見自己的人,那麼我就和別人相比!如果十倍的努力不夠,我就付出一百倍的努力!如果我缺了那百分之一的天分,我就用百分之百的汗水來填補!

差一點,還差一點了。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時,每節無聊的.課想要睡覺時,每次做題想要撕書時,我都這樣一遍一遍告訴自己。只差一點了,只差一點點,堅持一下,我還能再堅持一下。

壓力大的想要哭,事實上很多很多的人都明裡暗裡哭過了。我知道自己不是壓力最大的人,還有很多的人比我更痛苦。但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往往是很難理解別人的,那個時候的痛苦,深刻地印在自己心上。這個時候考試頻繁,每一次拿著有些刺目的成績單,暗地裡發洩之後,我都反覆告訴自己,不要放棄,一定不能放棄。

不要放棄。

這幾乎成了支援我走下去的最後動力。我用不同的方式寫這段話。寫在草稿紙上,日記本上,隨筆上,作文中。不要放棄,沒有人能隨便成功,只要努力就還有成功的可能,放棄了就永遠沒有任何希望;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到最後,一定會有回報;不要放棄,無論發生了什麼,我都會咬緊牙關,帶著滿身傷口追上去

類似的句子,很多很多。現在看著僅存的那些凌亂的筆跡,我很難體會到當時的感受。可我清清楚楚地明白,那是清晰的痛苦和絕望,是這四個字把我一次次從灰心的深淵中打撈上來,讓我一直堅持到了最後。

我很喜歡看動漫。最喜歡的一部漫畫,相信你們之中的很多人也都看過,是《灌籃高手》。在《灌籃》之中,最後一戰湘北對抗王者山王工高的時候,有一句話是對這段日子最好的註解:

到了這個地步,鬥志就是勝敗的關鍵。到底自己能堅持到哪個地步,到底自己對自己有多少信心,到底自己能面對怎樣的困境在最艱苦的時間裡,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經得起考驗。

回憶生活的作文 篇3

進入高三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高二的暑假要補課,從那個連蟬鳴都透著燥熱的夏天開始,我們就成為了高三的預備生。高一的輕狂,高二的迷惘,這一切在高三來臨之時,必須要被我丟的乾乾淨淨,因為前進,不能浮躁,不能迷惘。

然而這又怎麼會是想丟就能丟掉的?

那個時候的我,成績在年級二百名開外悠閒地徘徊,偶爾進入一次一百多名,下一次就會馬上滑下去。而學校裡每年能上一本的人數,不過也就是一百人。

情況非常不樂觀。

我並不是個聰明的學生,女生,理科,加上不聰明,這幾個條件加起來,足以成為我的噩夢。從高一開始,物理就是我的噩夢。可偏偏對於大學聯考,物理是重中之重。我盤算著手裡的籌碼,那輕飄飄的重量在大學聯考的面前不值一提,我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拼搏的可能。

但現實已經不給我機會斟酌了,我們已經被押上了起跑線,無論願意與否,槍聲已經響起。

學習,學習,拼命地學習。所有人都是這樣。那個夏天我們在拼命往前趕課,老師說要爭取出最多的時間留給複習。於是一本書的內容,往往壓縮在兩三週內結束。這讓初入高三的我們幾乎透不過氣來。夏天,就這樣不知不覺結束了。

所有的課程在九月份結束。第一輪複習的資料發下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結結實實嚇了一跳。每科一本的資料,每一本都厚的足夠砸死人。翻開來看,那裡面沒有花裡胡哨的圖畫,實打實全部是題目和總結,一眼看上去幾乎讓人絕望。所有的課本都擺在桌子上,書包裡沉甸甸的是複習資料,所有的工作都已做好,我們已經出發。

每天早晨第一個到達班級,每節上課絕對不睡覺,每道題目一定認真做認真訂正第一、絕對、一定,類似的詞彙組成了我的那段日子的全部。我的資質平庸,那麼我就只有用努力來補償。一點一點,每一道題,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單詞,都是進步,都要力求完美。現實不存在一步登天,那麼我就親手為自己打造一架天梯。

鋼筆的墨水消耗得飛快,筆記本上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厚,複習資料上的空白越來越少。那段日子我的心被這樣淡淡的墨香填滿,充實而又安詳。

這是你看不到自己進步的日子,可往往差距就在這個時候逐漸加大。

這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我還只是年級的一百五十名以後。

回憶生活的作文 篇4

歲月悠悠,離開僑中17週年了。驀然回首,生活真的是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想當初,創業初始,櫛風沐雨,備感艱辛。

大橋鎮素有閩東第一僑鄉之稱,四萬人口,八萬華僑。但當年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卻甚為薄弱,1300多名國小畢業生,二中收了300名,剩下的部分去了國小附設國中班,部分復讀,部分便流入社會。當時正值國家提出到20xx年初步實現“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戰略目標,大橋鎮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以及海外華僑為解決青少年讀書問題,群策群力,慷慨解囊,集資辦學。選址大橋村龍山,興建初級中學,按每個年級8班,共24個班級規模,請省煤炭設計院規劃設計,並取名華僑中學。前期抽調二中朱祥仁老師負責工程基建工作,當時來說,算是全縣國中校數一數二規模。

1995年秋,我們這些從各校抽調來的教師和新畢業的見習教師一共16人,來到了大橋華僑中學。上級任命姚錫芳為校長,卓智端為總務主任,餘志華為教務主任,我擔任副校長。新校區剛剛動工,才開挖了地基,沒有校舍,大橋學區騰出安章國小辦班,招生兩百多人,分四個班級。大橋鎮政府騰出農機站辦公兼宿舍樓,供我們教師居住,本地有房子的一律不能住校。外地教師除我之外,基本上都是兩人一間,吃飯到鎮政府食堂,用水和上廁所都困難,更不用說洗澡了。寄宿生租住民房,生管教師和他們同住。我兼任美術課,對我這語文老師來說,可是趕鴨子上架,但只好硬撐著,畫些簡筆畫。照本宣科,指導指導學生欣賞一些簡單的美術作品。工作之餘,就是看書,做筆記,至今儲存有好幾本當年的讀書摘要。晚飯後,晚自習前,有一段空閒時間,大家經常在一起,沿著公路散步,有時就散步到新校區看看工程進度,期盼著早日搬入新居。晚自習時段,下班的老師去輔導學生,其他老師或批改作業,或在辦公室下棋,或在宿舍聊天,常常是海闊天空,上下五千年,縱橫八百里。那時學校連電視都沒有,更沒有什麼電腦了。我每週帶幾本書去學校,有時就去大橋街上書店租一兩本書,或在辦公室,或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潛心閱讀,以作精神食糧。

1996年秋,教學樓、學生食堂首先竣工,投入使用,每一間教室都鑲嵌一塊大理石,鐫刻捐資華僑的姓名,以銘記他們愛國愛鄉,造福桑梓的善舉。我們全體師生搬到新校區,七年級新招生8個班級,400多人,寄宿生全部住食堂樓上,教師租住鄰近校外民房。到1998年頂峰時,近千名寄宿生全部住食堂樓上大廳,分男女兩區,床架連成排,互相捆綁,猶如一艘戰艦,蔚為壯觀。新畢業的年輕教師多起來了,學校也充滿了生氣。教學之餘,各種文體活動,也多姿多彩起來。因為沒有音樂教師,我便成了“萬金油”,當仁不讓教起了音樂。拿起教科書,自學了一些樂理知識,走上了講臺,憑著三腳貓功夫,應付學生。晚上得空,便拿出經典老歌選集,教那些年輕的男男女女教師們唱歌,一個晚上就在歡歌笑語中愉快度過。後來,街上也時興辦起了卡拉OK歌廳,我們也偶爾去過過癮。有時,也去舞廳跳跳舞,我是初學,笨手笨腳,始終不得要領,不能畢業,自嘲為“犁田”,於是往後年輕人們邀約去跳舞,都問:“有去犁田麼?”

教師租住的民房有四層,我們住三、四層。東家住二層,一層是做脫水廠爐頭的加工廠,工人們很是敬業,每天都是捶打聲、電焊聲,甚至於午休時間也是叮叮噹噹,因為工人們吃完午飯,稍事休息幾分鐘,便開始工作,攪得你不得安寧。常常是半夜三更,運來鐵皮、舊油桶等原材料,那拖動鐵皮刺耳的卸車聲,空油桶滾落地上的轟響聲,擾得你心驚肉跳,久久再難入眠。到1997年冬教師宿舍樓竣工之後,才全部搬入新居,逃離紛擾。

1997年底,旅居加拿大華僑張敏儒先生回鄉探親,瞭解到學校辦學困難,捐資25萬,興建綜合辦公樓,以其岳母之名命名為“紫英樓”。也寓意紫氣東來,樂育英才。華僑中學,真的是名副其實,凝聚著海外華僑的一片愛心。

1998年秋,學校形成規模,24個班級,1300多名學生,教師60多人。學校管理也規範化了,教學質量也逐年上升,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大橋人民的肯定與認可。

1999年揮別僑中,去了六中,如今在教育局從事教科研工作的我,常常下校到僑中,每次拾階而上,總要仰頭看看,牆上掛著的“華僑中學創業者”集體照,那是我們告別安章國小校時的合影。端坐其間的我,滿頭烏髮,神采飛揚、意氣風發。同行者多不相信那就是我,感嘆變化之大。歲月這把殺豬刀,雖然侵蝕了容顏,磨平了稜角,但也去除了浮躁,淨化了心靈。

由於人口銳減,生源萎縮,今年(20xx年)秋季,華僑中學就要停止招生了,全鎮七年級新生全部由二中招收,八年級、九年級學生也一次性合併到二中。耕耘在僑中的教師們將根據志願和工作需要分流。

曾經書聲琅琅的華僑中學將由大橋中心國小接管,要改名換姓迎接天真可愛的小朋友了。那裡,一草一木都融有我們的真情實感。那裡,曾是我們揮灑汗水和青春的地方。那裡,曾留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記憶。我們熱愛的僑中,如今完成了歷史使命,就要畫上句號,怎能不讓人留戀?怎能不讓人抒懷!“僑中”,在我們這些僑中人心中就象那沙漠中的胡楊,永不老去!

Tags: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