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资格证 > 教师资格

2016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复习热点

栏目: 教师资格 / 发布于: / 人气:6.38K

考前梳理知识对于考试来说十分重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复习热点,欢迎阅读!

2016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复习热点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热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知识梳理

  (一)基本史实

  1.重农抑商政策

(1)开始: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2)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徭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

①前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②后期(明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

(3)表现:

①明朝维护“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

②清初“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以后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如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 ,丝织业手工工场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另外在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和在广东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了。

(3)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阻碍(如:①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 ;②地主和商人大量购田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等)。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

  (二)能力提升

1.如何看待重农抑商政策

(1)积极作用:(前期)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后期)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如何看待“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等。

(2)消极作用:

①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它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等。

(3)启示:一个国家不能够关起门来搞发展,不能够搞“闭关锁国”;中国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三)思维升华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的相互关系

  二、典型例题

1.《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1.【答案】D。

2.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2.【答案】B。解析:材料中“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说明三代时期赞扬商业发展,汉代实行抑商政策导致非正论,材料中明显是批判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A中开始解体,错误,是鸦片战争之后;C中经济观念转移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成为主流思想说法错误。

3.《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看出:作者对于商人没经过农夫的劳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A、C虽然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史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史料三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根据史料总结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4.【参考答案】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热点
——教学资源

  一、知识梳理

  (一)课标规定

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

(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领导、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适应本地特点和需要的教科书。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从不同层面和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庭所收藏的照片、图片、实物、家谱或族谱,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4)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应重点利用的影视资源。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应选择那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指导。

(5)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6)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与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及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思想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

(3)精选性原则

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

(4)可行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

  二、典型例题

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中的教学活动片段:

教师甲:针对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困难,布置了课后活动,采访身边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并记录他们的感受。(课后当听课老师问教师甲,学生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资源时,回答不太清晰。)

教师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和作用,教师请了一位人大代表进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听取选民意见、提交提案等具体事例,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问:试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论。

  【解题思路】

(1)首先,两位老师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课的整个教学环节中,都注意到了课程标准中教学资源的要求和规定,在实际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注入式”的讲解方式,考虑到了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但是教师甲没有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没能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很可能起不到高效教学的作用。

教师乙请人大代表进课堂,充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掌控,做好课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