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养国小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栏目: 工作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8.68K

一、故事激趣

如何培养国小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古诗文时,适时地引入某段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以计一计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并由于此诗张继的名气可能远远大于当时中举的举人;如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以计计“推敲的由来”。当然在学完某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编成故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兴趣。

二、情境激趣

我们中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某个节日到来之际,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如在清明节可学习杜牧的《清明》或韩 羽的《寒食》;在重阳节,可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春节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等。国小生很喜欢外出游玩,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适时教学。如在组织学生踏青赏春时,可在盎然春意中吟出朱熹的《春日》;在秋游观赏满山枫叶时,可诵读杜牧的《山行》。

三、绘画激趣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好的一首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如在教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地发挥想象,人人画一幅“儿童追蝶图”。在教《锄禾》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古诗的兴趣。

在古诗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猜谜语”、“配诗乐”、“出诗园”、“演小品”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如何培养国小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篇2]

一、巧妙导入,直观呈现古诗词

从国小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的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而古诗词语言凝练、表现手法多样而含蓄、内涵丰富、讲究平仄和押韵,直接让学生通过读或背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不免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要激发国小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要在学习古诗词前通过巧妙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直观中呈现,让学生获得“第一好感”。

在教学实践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借助故事导入、讨论导入等。但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如故事导入,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不难,但要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去朗读该诗,并能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在生活中懂得珍惜友谊就需借助情境。教学中,教师以flash的形式来呈现出气势浩荡的岳阳楼,然后引出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境,并辅以故事: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在湖北安陆结识了孟浩然,两人饮酒作诗,但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亲自为他送别,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现他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然后提出问题“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作为引导。学生听了故事,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的兴趣浓厚了,更愿意去读、去理解诗歌。

由此可见,在国小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媒体、故事等方式来导入古诗词,让学生在直观中了解古诗词,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多样化朗读,读中感悟、体验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但就目前的国小古诗词教学来看,教师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古诗词的背诵上,课堂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理解。从课堂调查中发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平均每课时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10分钟。学生更多是背诵、理解古诗词,学习兴趣不高。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朗读则是基础。尤其是在国小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学生能获得丰富的语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更加容易。为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丰富朗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配乐朗读来进行引导。如学习《游子吟》时,以《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也可在朗读时辅以情境展示,学《静夜思》时展示一游子在月夜对故乡的思念;也可通过教师示范或采用网络资源来示范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此外,课堂教学中点名读、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也是不错的朗读方法。从多种朗读方法的对比中发现,学生在对比情况下更乐意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因此,在国小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比赛形式,组织同桌、小组之间进行朗读。如教学《忆江南》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些小组能最快地掌握字音、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结果发现,和平时相比,学生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丰富朗读方式,就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三、合作探究,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对古诗词的学习,背诵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成诵,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从而会背古诗词,甚至会作诗。当然,如果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单纯地将古诗词的内涵以讲授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学生难免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在新课改下,古诗词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进行学习。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古诗词的内涵,理解并掌握古诗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如梦令》的教学为例,教学中为让学生整体了解词的内容,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进行总结,对词的内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在合作探究中还需要注意,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写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的醉态,对“晚”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喝酒喝了很长时间、天色晚看不清等因素。

总之,在国小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主体,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巧妙的导入、丰富朗读方式、合作探究等策略来引导学生在喜欢古诗词的基础上去学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爱上古诗词,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