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高中历史选修三必备知识框架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4.12K

当我们在学习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也要重视选修三的知识,因为选修三的课本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知识概念需要我们去了解。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选修三必备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由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都有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在战争中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与协作,使各国的战略目标互相矛盾,漏洞百出,这也为反法西斯国家对其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其主要国家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美国舆论对日本发动卑鄙的不宣而战无比痛恨,但美国军方仍然坚持此前与英国

定的大战略,即“先欧后亚”。事实证明这一明智的战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貌似强大的法西斯轴心国各怀心腹事,其狂妄的侵略野心正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苏军在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原因?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侵苏蓄谋已久;苏军编制落后,部署不当,指挥不力,对德国进攻疏于防范。但苏方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有何意义及作用?

同盟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轴心国之间缺乏必要的战略配合,如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同盟国有统一的战略,如英美确立的“先欧后亚”的原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 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 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 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 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