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作文

回忆老师作文4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13W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回忆老师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回忆老师作文4篇

回忆老师作文 篇1

近日,闻听国中时的班主任曹老师罹患肝癌,心情很是晦暗。

曹老师一生真是不容易。临近退休,得享清福,顺理成章,却不幸很可能走不到那一天了。

曹老师是倒插门女婿,虽说当时岳父家殷实,岳父岳母皆是有背景之人,规矩要求也多,曹老师在他们家没少受委屈,纯粹成了一个下苦力的长工,且时常受呵责之气。妻子是收养的闺女,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体恤他人,依附家长,不知道设身处地为丈夫着想,以至于曹老师,心中有苦难言,愈加沉默寡言。

最为村里人所诟病的是曹老师对自己的父母不够孝顺,声誉受到影响,可这怎么全怪到曹老师身上呢,情非得已呀。

曹老师的母亲常常抱怨自己的儿子,我理解老人的心情,但既然儿子跟了别人,且亲家有那样强势,又有什么办法呢?

两位老人的结局都不好。村里人议论最多的是,自己的父亲去世了,为什么曹老师沉默不语,阴沉着脸,一声不哭,直到丧仪结束。这件事在村里传得很厉害,当时我也诧异,但我现在才明白了现实环境对他的戕害之深。

曹老师是1974年(年份记不确切了)的高中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就被安排到中学教语文。还记得每年的学校到要放半个月的麦假和一个月的秋假。他领着我们在生产队劳动,休息时就为我们讲《西游记》里的故事,把我们这些小孩听得如痴如醉,所以请假的很少,每天就惦记着劳动间歇期他给我们讲故事。因此,童年的时光虽然被劳动的汗水浸泡,但曹老师也给我们播下了想象和阅读的种子。

曹老师的字写得很好,娟秀灵动,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村里的红白喜事,也常见到他的身影和他潇洒的字体。

曹老师没少打我们,那是因为我们不听话,去水库,机井游泳,晚自习逃课看电影等等,因此领教过他的巴掌和教杆的厉害。

国中毕业时,参加预选没有考中中专,曹老师为我惋惜,并找到母亲劝我复读再考。母亲支持我读高中,这让曹老师感到失望。

曹老师有两个儿子,大的随母姓,已经大学毕业,好像已经结婚。小的在外面打工,还没成亲。想当初,两个儿子降临到世上时,多么令人艳羡,曹老师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啊,在计划生育如此严苛的时代这是一种胜利,没有理由不高兴,没有理由不志得意满。

谁曾想,时光荏苒,两个儿子竟然成了他的苦主,在打发了四位老人入土为安之后,曹老师就省吃俭用,忧心忡忡地攒钱为儿子的未来作着准备,可老天总是不遂人愿,竟残忍地用这样一种方式昭示了他最后的命运。

补叙:写完该文后,妻子告诉我曹老师给别人做了保人,那人贷款还不上了,于是银行开始从曹老师的工资中扣除,原来如此!

回忆老师作文 篇2

他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无比重大的作用;他们,当我取得一点点成功哪怕只是进步的时候,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当我失意或沮丧的时候,用那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他们,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向成功……

他们,就是辛勤的老师。

从我六七岁起,老师便成了我生命中又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在我有些模糊的记忆中,我看到了无数我敬爱、亲爱、可爱的老师。没错,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爱他们!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国小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沈老师。

沈老师是一位很年轻的女教师,教数学。从数学方面来说,沈老师要求的是理解。

沈老师不光人美,心更美。

那次我生病了,因为是早上起来后才发觉的,所以也没来得及请假。第二天去上课时,她问了我原因,我如实回答了。她并没有丝毫责怪我没有请假就缺课,而且还关切地问我身体的状况如何。

六年级时,我在班中担任班长,所以班里的大事小事甚至连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管。因为时间仓促,经常忙不过来,常常是顾此失彼,班级工作处理得不是很好。沈老师并不责怪我不精于管理班级,而是很耐心地辅导我,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做好班级工作。

那一次,当沈老师接到学校下发的大队委员竞选的通知书时,最先通知了我,让我做好准备。由于我当时经验不多,弄得手忙脚乱的,连份自我介绍都搞不定了。后来——当然也是沈老师出面帮助咯。进入学校少先队最高一级的部队之后,我与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13位队友,(他们13位在班里都是班长)友好相处,不懂就问……在大队部里,我不仅结识了那些好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而这些,又离不开沈老师。

沈老师给予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三言两语怎能说得完?无论是在学校上、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沈老师都是我的支柱。

千言万语,诉说不尽。沈老师——谢谢!

回忆老师作文 篇3

回朔记忆的长河,我最难忘的还是我幽默风趣的老师吕利平。

七年级开学时,我静如石雕般地坐在座位上,心中怀揣着几分忐忑,而其他同学的心情姑且也是这样,此时的教室一片寂静,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也听得见,这时,一个身穿红格子夹克,身挎黑色小包的瘦削的中年男士精神抖擞的走上了讲台,接着,操着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我就是吕利平!欢迎大家加入我的团队!”话音刚落,他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底下掌声雷动。我从未见过气场如此强大的老师,真不愧是李达中学。我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紧张。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见识了吕老师的能耐。这几天,每到数学课,吕老师都会随机抽几个同学谈谈理想,他说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前行的动力。可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一位同学说的“我要考清华!”“什么清华!这怎么可能!”场下的我们都惊呆了,这在开什么玩笑!“啪”“啪”突然,吕老师嘴角边洋溢着笑容,双手在拍手叫好,接着亲切和蔼的走到那位同学身边,将手搭在了他的身上,以响亮的声音向大家说道:“好!有志向!新青年就应该有这种精神。不过,还要有恒心,这样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其实我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你们全部带进四中!”那时,我们都惊掉了下巴,因为我们知道这将是李达中学的一项记录。但当我看见,吕老师脸上的自信与严肃时,我相信了。相信无论多苦,他都会尽力完成这个目标。他可以带我们成功!

有一天,我们班上的各个小组也荣幸与吕老师谈话。谈话并不是为了批评或是什么,只是进行交流一下最近的状态,予以提出一些建议。而且每个小组结束之后都意犹未尽。我也是如此,忘不了他那和蔼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片刻的沉思。这些都是极令我感动的。他是真诚的在为大家排忧解难。我从他那对炯炯有神的小眼睛里看到那份对学生的关心。这双眼既能在你闪耀时犀利地射向最暗处,又可以在困难时为你寻求到光明。他是可以带领大家遨游学海的。

不过吕老师还是有些小毛病。就拿他那口塑料普通话来说:“昕”就成了“西”,“猜”就变成了“拆”所以有时听他的课,也不免要仔细品味了。他的吹牛也是一流,上课时都要来一句:“我有一个学生……”每次当他说到他的学生怎么厉害时,我们不免震惊,但事后也都知道那也是老板夸大了的。虽然吕老师并不是完美的,但正是有了这些缺点,才让我们觉得他的有趣。

现在,老板调走了。但我还是忘不了他那口塑料普通话,也忘不了他那幽默风趣的性格,更忘不了他站在讲台上发言时的抑扬顿挫和他那充满激情的数学课。我以为在我见过的班主任中,他是最幽默,最富有激情的一个。也正是如此,使我不断地回忆起与他相处的那段时光,希望从那些零碎的片段中,找到些他那积极向上,精神抖擞的影子。

回忆老师作文 篇4

我时常想起那双透着严肃和关切的大眼睛,也时常想起那因中风后而一瘸一拐的.身影。尤其是在我自己也走上讲台之后,面对小豆豆们的天真的神情,于细微中一次次回忆起孙老师来。

那会考研队伍里考教育学的大军中,无不要看孙俊三老师的《教育学原理》,那时他是教育学界领军人物之一。当时教育学世界中,孙老师和叶澜、钟启泉等名师都是我们学教育学的学生心中的泰斗人物。以至于到后来的毕业论文,大家的参考文献中似乎都写了孙老师这本书。我第一次到湖南,就是参加研究生面试,时值四月吧,天气有些闷热,公交车穿过了师大校园。车窗外就是师大的篮球场、图书馆,球场上有高个子的学生们在奔跑、抢球。——真是奇特,公交车居然在校园里穿梭。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叹。我坐在车上想着未曾谋面的面试老师,内心是惴惴不安,忐忑又忐忑,还准备了英语和中文的两种自我介绍陈述。进了面试教室,看到几位传说中的名家、学者。坐下后,老师居然说——愿意用英语地用英语,愿意用中文地用中文,自愿。随后椭圆会议桌我们几个参加面试的学生依次谈,没有很严肃的学术问题,只是简单地谈了谈各自的求学意向,诸如此类,很快,就结束了。和我之前的忐忑心情比来,这再次让人诧异。后来,我匆匆回了湖北,忙毕业的各种手续,事宜。不久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了,还是公费。这是有点意外的小惊喜。九月开学,我就陆陆续续见识了那些曾经看着让人紧张的面试官的各种和蔼。

孙老师在研二时教我们《元教育学研究》,整个课程是研究周作宇先生一本博士论文,理论很强。我们一次讨论一节,孙老师提问,大家回答——只有看了这本书,有所思考,才答得出老师的问题。这种上课一扫我们读本科时百多人的大课堂的懒惰。读研的同学都是成年人,有些已经成家了,谁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时被问得哑口无言,所以每次课前都要好好研读《元教育学研究》这本书,圈圈点点,做笔记——孙老师上课真是有一套!只是课程还没最后结束,却得知孙老师中风了。我们的这门课暂停。这样子,我们很久都没看到他。有一天在教科院门前,刚下楼的我们看到孙老师颠簸着慢慢走过来,我们惊喜地急步围上去,我们都想要搀扶着他走,但他执意不肯,他说要自己锻炼锻炼。我们看着他慢慢进了教科院大楼,我们才走了。直他身体好些了,又开始上课了,我们已经研三了,他教我们《美育原理》。每次他坐在那个扇形会议桌的扇柄或扇柄旁边的位子,跟我们讲课,带着湖北乡音的普通话,嗓音有些低沉、浑厚。

他带一个陶罐色而略显沧桑的杯子。讲美的“隔”与“不隔”,讲一个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讲他求学时的事情……他中风后,腿脚不便,我们看着走路,会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敬佩和怜悯。敬佩,他这个样子还坚持教学,带博士、硕士。怜悯,是觉得他也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人老了,身体毛病就多了,真是不容易。我下课时经常帮他去楼上办公室倒水,每次把办公室钥匙和沧桑的陶罐色水杯子给他时,他都很认真地说“谢谢你!”每次我都是真不知说什么好。研三的时候,我稀里糊涂地准备着考博和考老师这两种考试。孙老师帮我写了考博专家推荐书,虽然他中风了,手有些颤抖,他还是很认真、很用心写字,帮我签字。言谈中,他又显出一些担心来——你还读博,年龄也不小了,个人问题怎么办?我说,试一试吧。后来赶考一样,天未亮,起来看考博英语。虽然过了英语六级,还是敌不过考博英语,终究是败北了。考老师倒是又考上了,坊间各种传言考老师的艰难,大概因为我们那会试一试的态度,所以没有很体会那层艰难。后来我走上了讲台了。

再后来,我有时在师弟师妹的答辩照片看到孙老师,他还是那和蔼而夹杂几分严肃的表情,还是用那个沧桑的杯子,只是不知道他中风的后遗症好些没。只是心里时时回忆、想念孙老师。有时我在这边看着湘江对面苍茫的岳麓山,料想教学楼前面的桃子湖杨柳依依,看着白墙碧瓦的教科院掩映在湖光山色中,料想此刻的孙老师又会在扇形桌前面给学生们提问吧?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伴着来自学生心灵认识自我的理性的力量和精神。那么,教育才有可能是伴随着精神成长。其实,这些精神和力量,孙老师于无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孙老师的对学术的执着,对学生的真诚,对有些世俗的抵制,他为人处世的低调、锋芒不露而谦逊的个性,这些,都让后辈的我们肃然起敬。

Tags:回忆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