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六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39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六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这本书虽然是利用零星的时间读完的,但是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受。虽然这篇读后感是领导留的作业,但是我不想当做作业来完成,只想在这里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做一下梳理,和“同窗”工作的姐妹们来聊一聊。

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点读不下去,倒不是因为书无趣,只是最近除了读育儿书籍以外,很久没有读其他的书,提不起兴趣。逐渐地,从开始的强迫阅读,到后面的闲下来就翻看翻看,再到后来便读出了点味道。

书中的具体内容我不想给大家多介绍,给大家留一点神秘感,免得以后读起来没有新鲜的感觉。在这里只想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他这本书中所强调的是“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而不是教给我们一些所谓的“好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他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审美情趣、人文交际等等,各个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书中并没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只是给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无论是“爱心妈妈”式的教育,或是“放手”式的教育,都不是他提倡或是批评的教育方式,他只看重结果。

我觉得这个校长挺“酷”~其实本来一些所谓的“方法”、“经验”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很多教师就是在这些“硬道理”的推广中迷失了自我,偏离了自己的“轨迹”。如果你还在寻求一种“灵丹妙药”来拯救你的教育和你的学生,那么你错了;如果你找到了,那么我错了。

我只是想说“灵丹妙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体会一下他的精髓,如若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太单调了?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替孩子们想想也挺无趣的。

第二,这本书和我从前读过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有所不同,以前读的无非或是从教师角度,或是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他是从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本书的。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他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行为表现比内心想法更具有实际意义”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员工,你们不必喜欢学生,只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就行了。这个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做一名教师需要,做人有时也需要。人们常常说不喜欢虚伪的人,可是虚伪的人又常常是最受欢迎的人。这正说明了人其实是需要欺骗和谎言的,所以才有了“善意的谎言。这一自相矛盾的词语出现。我们都学过辩证法,其实用辩证法的原理也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存在着两面性的,只是我们如何去运用。具有良好的素质的人运用它,可以突出“善意”,发挥其长处;而素质不高者,却往往只能突出“谎言”的部分,东施效颦。

他还有一个观点:忽略也是一种智慧。其实不仅仅是运用在学生身上,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夫妻之间这也是一种智慧。忽略并不是不理或是冷淡,而是一种更高度的注意。学生有时候犯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个错误,而是想吸引我们的注意,如果这时候我们与之针锋相对,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所以我们就要无时不刻地使他们觉得我们在注意着他们,防患于未然。联想到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很多时候不也是因为我们不够注意才产生的矛盾、误会吗?我们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使周围的人对我们有了误解,我们也需要要用“忽略”的智慧来化解这些麻烦,而不要用一些“制止”、“反击”来解决,这只会让我们更加烦恼。所以我们要在产生矛盾、误会之前做好沟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使我们总是有着快乐、美好的心境,同时也感受者大家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与呵护。

“容忍小错误”也是作者推崇的一个观点。如果自己回家辛辛苦苦做了一桌饭菜,却被人挑三拣四,不是说这个菜咸了,就是那个菜油放多了,你还会有兴趣在明天再做一桌吗?这位校长对于自己的员工尚能如此,那么我们对于学生呢?反思自己是不是以前对孩子们太过苛责?虽然有“爱之深责之切”之说,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还有时偷懒、得过且过,更何况是十岁不到的娃娃。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只要他在进步,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走路呢?其实我们古人早有这样的教训,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可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不要被这些小错误羁绊住孩子们进步的脚步,打击了孩子们学习的激情,而乱了孩子的发展的“大谋”。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觉得意犹未尽,也许有人觉得根本是“沽名钓誉”,也许这样才更加有趣,有了争论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话题,有想法的人总要比没有想法的人活得更生动。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前几天,妈 妈在书架上发现了《故事大王》这本书让我看,我不想看,在妈 妈的折磨下,我最终还是看了一下,随后,被那精彩的小故事吸引住了,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篇《打喷嚏的故事》。

有一个体质非常好的人,不知怎么的发烧了,他急忙去医院看病,医院给他开了几副药,让他吃。过了几天,他的病见好了,可是落了一个毛病,就是每天都会整时整点地打喷嚏,从早晨8点到下午5点。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家的马桶堵了,让他去帮忙修,他来到朋友家,啊!好大的卫生间比我家的房子还大,他一定很有钱,就边修边想,怎么结算工钱?他的朋友说:"100元吧!"他的朋友虽然很富有,但是很小气。这时候,他们家的钟声敲响了,他"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他的朋友说:"早知道你有打喷嚏的毛病,你现在打了多少个喷嚏了。"他说:"我打了9998个,还差2个就10000个喷嚏了。"这时,他的朋友想了一个好点子。说:"要不这样吧!你要是在5点之前打够10000个喷嚏,我就给你10倍的工钱,要是你没有打够10000个喷嚏,以后我家马桶坏了,你免费给我修。他说:"我不敢打赌,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我养家糊口啊!"他的朋友说:"你都打了三年的喷嚏了,肯定能得到工钱,你怎么不敢打赌呢?"那人想了想,打赌就打赌。修完马桶,他的朋友给了他一杯咖啡,这杯咖啡能治好他的打喷嚏。到了4点59分,他还是没有打喷嚏,这时,突然有一个小飞虫飞进他的鼻孔里,他"阿嚏"一下打了一个喷嚏。他的朋友只好付出10倍的工钱,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做人要讲诚信,一定要遵守诺言,说到做到。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实在太不应该了,蒂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笑给出卖掉呢?”关上书本后,我很愤怒,因为我没想到会有人把自己的笑给出卖掉,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人们总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窟里,有一个很喜欢笑的男孩,他就是蒂姆。但蒂姆并没有因为拥有了笑而每天都过的开心,因为他家很贫穷。所以蒂姆总希望自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有一次,蒂姆遇到了一位怪老头,怪老头说它能让每赌必赢,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他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用蒂姆的笑来交换。蒂姆爽快地答应了,他认为笑并没有什么用。 从此,蒂姆每赌必赢,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人们故意讨好蒂姆,为的就是蒂姆的钱。但有一天,人们怀疑蒂姆的钱来路不明,便都不愿与他来往,蒂姆陷入了孤独的困境,他开始后悔,认为自己的笑比钱更重要,他去找怪老头把自己的笑还回来,但怪老头却说要遵守合同,不能还给蒂姆笑。蒂姆很生气,但没有办法。他决心要戒掉,去外面的世界增长些见识,他发誓:“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来!”

读到故事的最后,我才满意的笑了笑,决心不会学习故事中的蒂姆,把自己的笑出卖掉。因为我知道:无论多么有钱,多么富有,没有笑,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要知道,笑,是快乐的源泉,是最宝贵的财富呀!

……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去干吗呢?550字作文王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向冯玉润和几米道谢。直到有一次我想妈妈了,我就爬上桌子。3月22日——28日是我国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它的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茶花仙子和桃花姑娘面对面坐在枝头,互相微笑谈心。曾记得,是您用柔肠百结的手指划过我的眼角,为我拭去忧伤的泪滴。

如果选前者,那在心理感受和视觉方面是非常舒服,但是在电力,灌溉,防洪和运输方面就失去了一些便利。噢,何只是一些,应该是许多!因为在《〈大瀑布的葬礼〉另一种版本》中,介绍到伊泰普水电站的一些作用:伊泰普水电站发出的电力占巴拉圭全国用电量的89%,占巴西全国用电量的35%以上。且不说别的,就单是在电力方面就耽搁了那么多,就不要再提别的了。

如果选择后者,那确实是在电力,灌溉,防洪和运输方面为人们造福了。可为此要使这么美的一个瀑布消失,那也是非常可惜的。说夸张一点,未免有点得不偿失。我想,建这个水电站的人也一定是权衡再三吧!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确实如此,像这篇文章,大瀑布和水电站就不可能同时存在。再有,像三峡工程啊、各个城市的建新建筑物与保护遗址啊等等,等等的一些事情都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所以,这些不可兼得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评论哪个好哪个不好的。

还有,在《〈大瀑布的葬礼〉另一种版本》中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中,解释了“伊泰普”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会唱歌的石头”,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水电站是用石头做的,而“会唱歌”则是人们对它的一种期望。人们愿伊泰普人工湖将永远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歌唱!这表明了人们将永远怀念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简评:论证条理尚需锤炼但感悟不错有一定深度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有一些好书曾让我感动,有一些片段曾让我铭记,有一些深刻曾让我思索。《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飞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与这个意大利国小生一起长途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国小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安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将小锁,为什么呢?我思考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类是那么伟大,难道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但为什么仍有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的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获得的意外收获。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吗?在《爱的教育》中,将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将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从别的岁月里飘进我生命中的云朵,不再落下雨滴,也不再刮起风雪,只将那融入大自然的爱的色彩,挥洒于我蔚蓝的天空。四季的风吹动着岁月的风铃,奏响迷人的恋曲,如流星般划过天际,仿佛一首纯真的抒情诗、一支幽婉的小夜曲,荡漾在我心头。我感激上帝,谢谢他将我变成人类,这样我才有机会,体验爱的生活。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一、《理想国》写作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77年前后写下了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国》。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这是一部最早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柏拉图是古希腊雅典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在他20岁的那年就有幸拜在当时的圣哲——苏格拉底门下钻研哲学、追求智慧,并成长为一位像苏格拉底那样伟大的思想家。

柏拉图生长的年代正好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战败特别是苏格拉底之死使他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社会、政治危机促使法律和道德不断堕落,而这一切都与雅典当时空有制度而无管理的民主制有关。从这个时候起年轻的柏拉图开始彻底地厌恶、鄙视雅典的民主制,同时开始寻找自己的理想国。柏拉图提出了比苏格拉底更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最著名的一本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当时希腊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够理想,弊端很多。

于是他把当时希腊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当时希腊以外(如埃及等)的政治制度加以分析、比较、综合、总结,设计了自己的一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国家。这个“理想国”其实是一个奴隶主统治的等级森严的国家,而且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其中也有不少很好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对后世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二、《理想国》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国》。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这是一部最早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从纵的方面看,《理想国》论述了人从出生直到终生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包括优生、胎教、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等。从横的方面看,《理想国》论述了教育的意义和本质,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理性教育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女子教育的意

义和要求,品德培养和知识教授的关系,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等。就总的来说,《理想国》特别突出地论述了国家教育、理性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理想国》)。”或许,爱默生的这句话多少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理想国》在我们人类历史上的分量确实举足轻重,正如一句话所说,“柏拉图因《理想国》而名垂千古,《理想国》因其思想而震古烁今。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这是对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可以说这个城邦是历史上“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书中,柏拉图将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认为,理想国中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而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因而,“正义”这一概念便在整部书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正义一直以来在人类哲学史上也同样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例如,20世纪美国乃至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罗尔斯,便也撰写过《正义论》一书,以阐述罗尔斯有关正义的相关思想精髓。因而,我选择在论文中分析,《理想国》中有关“正义”的这一部分。

书中从讨论正义开始,先后辩驳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的和最坏的折衷”等意见,提出了“正义是心灵的德行”、“正义者是快乐的”等知识。但这些并未使众人达到完全认同。之后,格劳孔等人央求苏格拉底穷根究底,弄清楚正义和不正义二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二者真正的利益又是什么。于是柏拉图撇开单纯地从个人身上寻找正义的方法,而期望能从国家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找到正义,从而“由大见小”。

《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

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们要把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充分理解,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是偏激、狭窄的,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在当今社会,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正确理解柏拉图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两者正义之间的关系后,我们现在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级别的划分,或许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图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图关于人应该各做各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而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

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导出个人的正义,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而对于如今,关于正义的描述是困难的事情。

此外,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用三个著名的比喻解释了他的思想。他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红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红”等。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根据。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其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其有了善的理念。

理念是在感性世界之上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离的。柏拉图强调感觉和理性的区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觉只能认识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理念。他对人类的认识作了如下区分:对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认识是“猜测”;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是“信仰”,

在理智阶段,人们所认识的是较低的理念的认识,如对“圆”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认识。理性阶段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猜测和信仰不是知识,是意见。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知识。柏拉图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讲了一个人如何经历了猜测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过程。这个人获得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后,感到有责任教导那些还在洞穴中的人们。柏拉图由此指出,在一个正义的国家里,哲学家应该成为国王,凭借责任治理好国家。

柏拉图认为品德来自于教育。教育是排除不理性干扰,将真理发掘。而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一个回忆的进程。此外辩证法也是找回真理的主要手段,同时“让灵魂安适”的求善欲望又为求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然而这种教育往往会遭到他人的不理解。

柏拉图将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形象地比作了洞穴。因而那些缺乏哲学的人被视为关在洞穴里的囚犯,那些哲学家便是走出洞穴的人。哲学家用育他们,说服他们出去,但由于突然离开了阳光,眼睛受到刺激,他看到的影子还不如别人那么清楚,在别人看起来,他仿佛比逃出去以前还要愚蠢。因此唯有强制大家都认识到真理,走出洞穴,哲学家才能最终得到解放,这是上天赋予哲学家智慧的天然使命。因此作者认为唯有由哲学家作为统治者,强制推行。

同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利用社会资源,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才会最为强盛而和谐。柏拉图将这种哲学家为王的国家称之为“理想国”。

与柏拉图的其它对话一样,《理想国》一书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因此不仅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的能力,深入钻研其中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时也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作为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苏格拉底的学说,终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传播真理,也始终在与大众的偏执作斗争。正如柏拉图所说的“在我们从错误知识走向正确知识之前,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处于无知的状态”。

《理想国》可谓是西方思想史上理想社会的开篇之作。今天我们再来读睿智的经典作品,不单纯是为了知道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他想要

Tags:读后感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