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体育 > 武术

太极拳“内气”的锻炼顺序

栏目: 武术 / 发布于: / 人气:2.88W

太极拳内气的掌握方法,归结起来无非三个字:“懂”“练”“悟”。如果对拳路的运行路线不懂,或一知半解,就很难正确入门,更谈不上成功。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所以,要练好太极拳,首先是要懂得拳理.懂得劲路,懂得行拳路线。

太极拳“内气”的锻炼顺序

  一、架

这个阶段。从初学开始,就要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个动作,认认真真地盘架子。高低、上下、虚实、大小、路线,都要按照拳路的要求一丝不苟做到位。通过此阶段练习,使腿劲、腰劲、臂力都有显著提高。使腿劲、腰劲、臂力都适应太极拳套路的缓慢、旋转、发力要求。练习太极拳,若腿劲、腰劲、臂力练不出来,就不可能做到前面所讲的诸多要求,像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定式下沉、裆走下弧等等。如果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更深的要求就无从谈起。

  二、意

在拳架成熟之后。重点要转向练“意”。陈鑫在拳谱中指出:“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练意。要特别注重摈弃杂念,意念集中。首先要平心静气,绝不可心猿意马。“意念集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反复锻炼。拳谱云:”如人平心静气则手法身法自然端正。”此时,要从第一阶段的注重架势转向注重练拳路线。一动一静,都要意念集中。要用心琢磨。检查身体各部位是否符合拳理要求,每一个定式是否做到了“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腰胯放松”,每一个动式是否做到了“命意源头在腰隙”,是否做到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是否做到了”节节贯穿”;每一个虚实变换是否做到了“裆走下弧”;如果没有做到,如何调动意念去调整动作。太极名家顾留馨大师曾提出,太极拳是“意识体操”。实际上,动作的调整。主要是意念的调整。拳路的贯通主要是意念的贯通。拳路的提高,主要是意念集中度的提高。

这个阶段,每天都要单独练习缠丝功,而且要在意念的引领下去练,身体各部位就会自然进入状态,打起拳来。劲路就比较容易掌握。

此阶段,每天坚持练拳路。如果没有偏差。就能做到陈鑫在拳谱中指出的”意发于心传于手,极有意至极有精神”。

  三、劲

太极拳首先是一种拳,是拳就要讲劲。只不过太极拳的劲。不是僵劲、拙劲、直劲,而是柔劲、化劲、掤劲、粘劲、随劲,总之是旋转中的螺旋缠丝劲。陈鑫提出“太极拳缠丝法也”。所以正确掌握了行拳路线之后,就要在意念的带领下,按照行拳路线反复盘架子。下大功夫练好缠丝劲。久而久之,全身就会贯通一致,就会“周身一家”,就会“一动无有不动”,就会“浑身俱是缠丝劲”,就会“其劲发于动,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

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还会练出虚实转换,会使“阴阳互为其根”。会练出“气贴脊背”、会练出“刚柔相济”。太极拳在推手中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八个劲力。都要在这个阶段练出来。同时。在练劲的阶段。要在意念的统领下。逐步收小缠丝劲的圈,正所谓“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逐步地把动力的原点收至腰间命门穴。此时。意注“命门”,稍有转动,就会带动全身同时旋转。即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所谓“出肾入肾”。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劲换得灵。换得快,才能“阴阳互为其根”,才能使“两肾似滚烫”。

这个阶段,坚持了“命源意头在腰隙”的`练拳原则,因为意注腰隙。就会使意念集中而全身放松,因为全身放松会使重力下降:因为重力下降会使裆口圆撑,大腿外翻,进而开裆开胯。因为重力下降和开裆开胯,就会使气沉丹田:因为重力下降就会使裆走下弧:因为腰脊旋转。脊柱会自然挺直;因为脊柱挺直和全身放松。会使胸膈下沉呼吸加深。同时。由于注重腰脊旋转。会带动缠丝圈越收越紧。使大圈变小圈,小圈变无圈。由于大圈变小圈,不仅使腰似轴承。而且肩、肘、腕皆似轴承,所以全身旋转度加大。遇到对抗,对方就更难以掌握自己的劲路。

此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拳路柔顺紧凑、一气哈成,缠丝劲顺滑连贯。神意内敛,形神兼备;体内命门发热,丹田内转。周身合一。

  四、气

全身劲路通顺之后,就要练好气。由于在上一阶段注重了意的源头一一“腰隙”的锻炼。以命门穴为核心的两腰眼不断调节虚实。进而带动小腹不断随动。如此久练,会使小腹充实而内转。此时。就出现了“丹田内转”。这个丹田内转与动作相配合,人们常常会觉得丹田气在运动,而且运到了四肢百骸。到了这个阶段。练拳者会将意念聚集于丹田,并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去带动周身的缠丝劲。练到此时。才会觉得“气”上身了。

这时,练拳者要随着这个感觉苦练下去。直到觉得气感随着意念在全身迅速流动,无处不到。而且,真正地去掉了全身的犟劲,会觉得意到哪里。气就到哪里。整身仿佛一个气袋、水袋。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要柔就柔要刚即刚,刚来我柔,柔去我刚:意到哪里。气到哪里:气到哪里。劲到哪里:气劲合一,运用自如,真正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的境界。这时,才是练“气”的成功。

  五、灵

太极拳之所以稍一搭手就能将人发出。主要是依靠四个要素:反应能力、支点、惯性和重力加速度。对方来力时,首先要抽取对方力的支点。再加以旋转,顺着对方力的惯性,向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对方的力因为没了支点,再加上惯性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就会将对方摔出,即”四两拨千斤”。这里的抽取对方力的支点、顺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主要依靠反应能力。这个反应能力就是“灵”。

首先是要感觉灵(听劲),一接触。就能感知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接下来是劲换得灵。要能及时抽去对方加于自己身上的力点(化劲):三是转得灵,要通过缠丝劲的旋转,始终使对方的力置于自己劲的旋转切线上。此时对方如果不懂或不会及时改变力的方向。就会顺着自己力的惯性。跌出。如果对方及时感到作用力没了支点而向回抽撤。我亦能凭灵敏的感觉迅速跟进,给对方回撤的力施以加速度,使对方由回撤变成回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灵”。

在太极拳交手之中,还有“拿法”。就是通过反关节旋转制服对方。这仍要靠“灵”。双方对阵,自己要在对方察觉你的力旋转方向之前就完成反关节的擒拿,不然,就会被别人抢先改变劲力的路线而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