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職場

管理者要讓員工感到認同感

欄目: 職場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企業的生產管理中,有一個產前準備的環節。就是在正式生產之前,要先做好物料、設備、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工作,檢查這些要素的到位情況。如果這些要素不能及時到位,生產活動是沒有辦法正常進行的,即便勉強開工,也會異常狀況不斷。

管理者要讓員工感到認同感

管理活動有一個類似的階段,我把它叫 “管前準備”。就是你在管人之前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什麼事情呢?就是讓被管的人對你有起碼的認同度。

一、先認後管——管理源於認同

管理者一定要知道,管人之前有一個前置動作:培養下屬對自己的認同度,讓他認你這個人。這個動作不可能在管理過程中達成,因為管理過程中產生得更多的是對立:你管他,他肯定不樂意接受的,產生牴觸乃人之常態。新的管理者進入一個企業,剛開始一般都很難有所作為,就是因為缺乏下屬的認同;企業從老員工中提拔領導也都比較注重大家對這個人的評價。這都説明,認同是管理的前提。

中國人特別認人,西方人更多認規則

西方人認規則有時候都到了死板的地步。我有一個在德資企業做過技術總監的朋友説:德國企業的技術部門的規矩定得很死,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任何一點技術上的改動,都必須彙報到德國總部,然後通過複雜的程序轉回來,才能實施。非常死板。

但是,德國人的死板造成了精確。死板就是“機械”,“機械”就是精確,精確就是質量。死板、機械、精確、質量,正是這樣一個沒有人情化的鏈條,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優秀企業。

而咱們中國人特能變通。中國人常説一句話:好説,咱們之間好説。意思是:什麼規矩都不會跟咱們“自己人”過不去的。在自己人面前,規矩算個啥?所以,相對而言,中國人認的是人,西方人認的是規則。

如前所述,中國人認人是因為不信神,中國文化是無神論。一個不信神的民族當然得“信人”,靠對人的認同度維持了。

二、先幫後管——認同源於幫助

怎樣才能讓下屬認同你?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讓下屬佩服你。中國的管理者要想管好人,就得好好做人,如果做人不行,一切免談。克林頓鬧了荒唐的事還能做總統,但在咱們中國不行,中國人不佩服這樣的'人。

第二個方法:給對方好處,而且是先給好處,才能管好他。有的企業老闆經常説:員工只要幫我做出業績,我絕對不會虧待他的。錯了!做老闆的就得先付出,先幫才能後管。

先幫後管這句話不僅是對老闆而言,各層級的管理者對下屬也都只能這樣。

先幫後管就意味着可能會白幫了。你幫了下屬,他可能什麼也不報答你,不僅不報答,反而會説:你給的那點好處算什麼?我在別的企業會掙得更多。也許剛到你這個企業時他一個月拿三千塊錢,兩年後你給他加到八千了,你以為他會對你感恩戴德嗎?説不定哪天他會跟你説:劉總啊,你不知道,隔壁的馬總找我好幾次了,月薪一萬讓我去,我沒去,因為你是個好人。

這是表揚嗎?不,是給壓力。意思是你這個老闆要識抬舉,你是給了我八千塊錢,可我給你多大的面子呀?別人給一萬塊錢我都不要,就要你這八千塊錢,你還不知足嗎?

到頭來,你還要感謝他。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給了也白給。

既然給了可能白給,那我們能不能不給?或者等得到了再給呢?不行!做為管人者,你就得準備先付出,哪怕沒有回報也必須如此,這就是管人者的“命”。誰叫你帶兵呢?你當老大就得準備犧牲。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做了上司、做了領導、做了老闆就可以痛快了。就管人而言,反而會更不痛快。

做領導的就要有付出的心態。要能接受別人的恩將仇報,而不是動不動就想以仇報仇。當然,更要學會“恩而不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