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識記法律的含義;法律的重要特點,法律最主要的特徵,法律最顯著的特徵。理解:例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徵;理解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二、 能力目標: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的含義。

三、 思想覺悟目標:認識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實施的行為規範,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教學重點: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

教學難點 :國家制定法律,法律的概念

教學過程 :

一、 學生活動:

討論約束人們的行為規範有哪些?主要的是哪兩種?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二、 學習第一個知識點:“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1、學生思考:道德是怎樣產生的?怎樣存在的?法律是怎樣產生的?以什麼形式存在?其主要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叫“國法”?

2、學生回答,教師糾正總結。

3、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制定法律,什麼是認可法律?

4、給學生補充“立法機關”和“立法程序”

5、讓學生明白“規定權利呵義務是法律行為規範的一個重要特徵”。

三、學習第二個知識點:“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

1、學生思考;道德是靠什麼來維護的?法律是靠什麼來保證實施的?

2、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3、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強制力/國家有哪些暴力機器?

4、讓學生舉例説明法律為什麼必須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讓學會理解“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

四、學習第三個知識點: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

1、學生思考:其他行為規範的約束範圍是什麼?法律的約束範圍是什麼?從而明白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

2、引導學生思考: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五、學習法律的含義

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六、小結;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填寫“道德和法律的區別”。

1、產生和存在方式

2、維護和實施手段

3、約束範圍幾個方面來理解。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

1.法律的涵義。

2.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徵之一。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統治階級、階級意志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分析

1、關於“法律的涵義”的分析

因為第一課主要通過講述什麼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聯繫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我國法律的具體內容前,對什麼是法律以及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有一個初步瞭解。而弄懂什麼是法律,則是依法律己、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習法律常識的基礎。

法律的概念是整個法律常識課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詞是整個法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確理解這一概念,是我們學習法律知識的出發點。重點從五個方面掌握: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體來説,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是奴隸主階級意志的體現,封建制國家的法律是地主階級意志的體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資產階級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可見,法律不是一切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它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願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範。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法律的實施方式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也是法律同其他行為規範最顯著的區別。保證法律實施的強制力主要指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

(4)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即在國家權力管轄範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另一個顯著特徵。

(5)法律的內容是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係,並且這些權利與義務是由國家確認和加以保障的。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

總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它是統治階級調整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實現階級統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為什麼説靠國家強制為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

從法律實施的角度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是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只有弄懂這一問題,才能認識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才能使人們從根本上做到自覺守法和護法。

首先,統治階級只有依靠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服從法律;其次,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關係,制裁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再次,只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才能使人們享有的法定權利得以充分實現,才能使人們應盡的義務得以切實履行。由此可見,國家強制力作後盾也是確保法律其它特徵得以落實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二、教學難點分析:如何把握概念

“統治階級”、“階級意志”、“國家強制力”、“法律”等,對這些概念,教師講課時不涉及,學生難以理解,要講講到什麼程度,怎樣把握,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題。學生抱着極大的興趣學習一門新課程,但一開頭就碰到這樣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一定困難,因此,怎樣才能既講清一些抽象的內容,又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也是教學上的難點。

“統治階級”,教師要作解釋,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

“立法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此外還有國務院、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立法程序”根據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和立法實踐,一般經過:法律議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審議、草案的通過、法律的公佈四個環節。一些重要的法律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如《憲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三、教法建議:

1、關於“法律”概念的講解

關於“法律”概念的講解,要抓住以下8點:

(1)定義: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2)階級本質: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

(3)創制形式:國家制定法律或國家認可法律。

(4)最主要特徵: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顯著特徵: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6)重要特點:規定權利和義務。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令、法規、條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類: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法與特別法、根本法與普通法。

2、關於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內容。

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法律的形式有多種分類,從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教師講課按教材講法即可,不必出現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概念。從內容來説,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人們相互間的權利與義務,這是法律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講課時,教師可以某部法律為例,列一個表或用投影打出,便於學生理解。

3、關於小欄目的使用

教材第10頁:列寧的語錄。列寧強調的是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他所説的法權,可以理解為法律權力或法律。

教材11頁“議一議”,也是要求學生理解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教材列舉了一個案例,教師可再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加以説明。

教材12頁“議一議”的小欄目,教師可根據下面的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議論:(1)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2)需要用法律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制裁統治階級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關於基本概念的教法建議:表解重點

教師可通過比較列表的方法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法律的基本特徵(三個基本屬性)

階級性

強制性

普遍性

法律是按照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意志的要求,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

法律在國家權力管轄的範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

制定法律

認可法律

國家的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創制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規範性文件。

國家的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某些已經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權利和權力

權利

權力

法律概念

政治概念

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民的權力和利益。

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或職責範圍內的支配力量,總是和服從聯結在一起的。權力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宗教權力等。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識記:

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徵之一。

法律的含義。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徵。

列舉實例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標。

運用:

對提高道德水平有助於公民守法、護法,談談個人的體會和認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與道德的關係,為思想覺悟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認識法律與道德有密切聯繫,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

[教學重點]

法律的含義。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係。

[教學難點]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相輔相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一課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7頁,粗讀第一課的內容,只讀課題、框題、目題。閲讀後,請寫出本課的.知識總體框架。(教師把結構式寫在黑板上。)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框題的內容。

一、什麼是法律(板書)

通過剛才的粗讀,我們知道了(指向副板書此部分目題位置,讀後歸納。)

第一,法律是"行為規則",即規定人們什麼能做,什麼禁止做,什麼必須做。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法律具有其它行為規則不同的牲,即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的。

請同學們在書上標出法律的含義。(第12頁)

下面,我們講解法律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把握法律的含義。

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板書)

(一)國家制定或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板書)

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在我國,國家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須按法定程序,依據憲法,創制國家的刑法、民法通則、教育法等法律。

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依據實際需要,對社會已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例如,我國建國初期,婚姻法有關結婚年齡的規定,即女18週歲,男20週歲,就是依當時的實際情況對人們的習慣予以確認的。

以上兩種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現的,即成文法。在法制發展過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二)規定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行為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

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書閲讀第10、11頁的案例,看圖片並思考:什麼是國家強制力?法律的實施為什麼要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一)國家強制力主要指暴力。(板書)

即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

(二)法律行為規則必須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板書)

因為:

只有領先國家強制力,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法律。

對統治階級成員中(在我國是人民中),出現的違法犯罪分子,也需要國家強制力予以制裁。

只有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才能確保人們享有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

(三)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徵。(板書)

三、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的行為規則(板書)

先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同時思考,每一畫面上的要求包括什麼?是對誰提出的要求?(出示圖片。)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單位、部門行為規則,只限於特定範圍的人羣,而法律則是針對全體社會成員的。

(一)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的顯著特徵。(板書)

(二)法律這一特徵的表現。(板書)

第一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貪污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允許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板書)

第二、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一旦觸犯了國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許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觸犯法律,平等承擔法律責任。(板書)

法律具有權威性。這一點,在國家處理的大案要案上體現得非常清楚。教材第12頁的案例,請同學們仔細閲讀。

通過學習法律的牲,我們對法律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請同學們記往"法律"這個在法律常識中最基礎的重要概念的含義。

在學習法律特徵的過程中,同學們不難發現,教材是用對比的方法介紹道德行為規則與法律行為規則的不同的。請同學們再熟悉一下這部分內容,並回答二者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道德與法律都是人們的行為規則,但二者具有明顯的區別。

第一、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第二、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第三、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小結:這節課我們獲得了一個新的知識: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則。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法律的含義,並明確了法律最主要的牲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鞏固新課]

同學們共同分析一個案例,回答這個案例説明了什麼?(目的:強化國家強制力保證法律福利法律的最主要特徵。)

(投影)

某校校址周圍皆為居民住家,其中私房者甚多。一天,校長髮現學校東圍牆被扒開一豁口,約20平方米的空地被xx佔為房基,校長帶人去交涉,拿出建校時的圖紙,證明該地為學校所有。xx家人用長凳砸校長,校長頭部砸出兩寸長的口子,流血很多。學校領導來到當地公安派出所報案,派出所依法對xx予以處罰並責令其退回20平方米空地,還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賠償醫療費用。

此案件説明了法律的權威性,國家強制力保證法律的實施。

[課後練習]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特殊"在何處

列舉案例,説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法律難以實現。

探究活動

你對法律有何見解?

活動內容:

將班級同學分為三組分別負責蒐集有關"法律"方面的:

1、文字資料

2、名人名言

3、相關圖片及其他媒體資料。

在本課內容結束後請同學們自己出一期牆報:什麼是法律?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3

一、學情分析

國中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裏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因為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並進而瞭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三、教學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徵

四、教學重點

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

五、教學方式

製作多媒體課件用於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請大家閲讀一則案例。

有一位父親因為離婚把怨氣發泄在了兒子身上,他經常打罵兒子,有時還不讓孩子上學,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還理直氣壯地説:“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

教師:你是否贊同這位父親的説法?為什麼?

學生1:不贊同,因為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週歲的兒童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學生2:不贊同,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家庭保護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學生3:不贊同,因為這位父親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權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則要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他這一説法體現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師:是啊,在現實學生活中,一些人對法律的無知和法律觀念的淡薄,導致了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因此我們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律。

(二)新課新學: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板書)

第一框 走進法律(板書)

活動一、“方”“圓”大賽──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分別徒手和用尺子、圓規畫一個方、一個圓。

教師:同學們觀察比較他們的畫有什麼差異?

學生:第一名同學畫得不是很好,因為他是徒手畫的,第二位同學畫得要好些,因為他用尺子和圓規畫得。

教師:這種差異用中國的哪句古訓可以説明呢?

學生: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材第86頁上的漫畫,並討論:①同樣是十字路口為什麼出現不一樣的現象?②交通規則起了什麼作用?③這個現象對你有什麼啟示?

學生:左圖交通秩序井然,儘管人多車雜,可是由於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結果是道路暢通無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圖則剛好相反,沒有交通規則或者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南來的北往的,東行的西去的,行人車輛各不相讓,爭搶阻塞,其結果是誰都不能順利地通過。交通規則在這兒起到了維護道路暢通的作用。

教師:我完全同意同學們的觀點。交通需要規則,社會生活也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像右圖一樣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要有共同的規則。

第一目:我們身邊的規則

教師:什麼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呢?社會生活為什麼必須要有規矩呢?

學生: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説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社會生活必須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在社會中活動的目的、動機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規則。

1.生活中規則有很多種,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板書)

活動二、齊心協力

教師:請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共同尋找生活中的規則(同學們從自身經歷或直接感受到的有關衣、食、住、行、學習等方面),並想象沒有了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學生1:在學校自覺遵守班規校紀,按時到校,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學生2: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給抱小孩的婦女或老人讓座。

學生3:遵守交通法規,不攀折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

學生4:如果沒有規則的話,每個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社會就會混亂不堪。

……

教師:由此可見,規則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動三:分門別類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回答我們可以發現,調節我們的行為規則有很多種,如:紀律、道德、法律等,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為我們提供行為準則或者行為模式,對我們的行為有規範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剛才所説的規則哪些屬於紀律,哪些屬於道德,哪些屬於法律。

學生1: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是道德要求。

學生2:按時上課遵守課堂紀律是屬於紀律要求。

學生3: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師:道德、紀律、法律這些規則有什麼不同?請大家舉例説明。

學生1:道德,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學生2: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

教師:那麼,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則,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法律是社會行為規範,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最為顯著的特徵:

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教師:因而我們説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

2.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第87頁的三幅圖,説説各圖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1:第一幅圖説明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學生2:第二幅圖説明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學生3.:第三幅圖説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活動四:規則比拼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填寫教材第88頁上的表格。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多種多樣的,沒有道德、法律、紀律,將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混亂不堪,違法亂紀現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尤其離不開法律這種規則。

第二目:生活離不開法律

活動五:看“小鄭”談法律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8頁,小鄭的案例,並思考以下問題:

1.舞迷夫婦的行為對麼?為什麼?

2.最後執法部門依照什麼規則阻止舞迷夫婦的行為?

3.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4.這個案例體現了法律的什麼作用?

學生1:舞迷夫婦的行為是不對的,因為他們的行為擾亂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違法了我國法律相關規定。

學生2.:執法部門依照我國有關法律阻止了他們侵權行為。

學生3: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混亂不堪,我們將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事錯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更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生4:它體現了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教師: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為人們的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又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

1、法律具有規範作用{板書}

教師:《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做鬥爭,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衞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羣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的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歐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教師:請大家思考,這些法律條文的規定説明了我國法律有什麼作用?

學生: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教師:正是法律的規範作用使人們知道了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從而約束了舞迷夫婦的錯誤行為,最終保護了小鄭的合法權益。可見,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它不但有規範人們行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保護人們合法權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板書)

活動六、集體智慧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9頁中的圖畫,思考、討論並回答問題:

(1)小葉和小靜為什麼能夠如願以償?

(2)如果沒有法律的相關規定,情況會如何?

(3)這主要體現了法律的一種什麼作用?

學生1:因為我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所以小葉和小靜的合法權益才可以得以實現。

學生2: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他們二人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學生3:這體現了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

教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我們知道,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需要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得態度。

七、板書設計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 走進法律

一、我們身邊的規則

1、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2、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

二、生活離不開法律

1、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文章

八、教學反思

本堂課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完成教學,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由於從教時間不長,教學經驗不足,再加上準備不夠充分,本堂課也存在着很多問題。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可取之處。

1. 學生展示的聲音洪亮,姿態自然。可見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2. 學生能及時給予小組評價,是每組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及不足。

3. 教師能對重點內容及時進行考查、追問。在講完第五題法律的三個特徵後,能出示兩個材料,判斷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

4. 及時板書,使本節課的知識點清晰,一目瞭然。

但同時,更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

1 . 教師講課沒有激情,語調平淡。

2. 板書由於着急,寫得有點亂。

3. 學生在舉例子時,有不恰當的(吃餃子),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指導。

4. 在講第三個問題“身邊的規則”時,説得少,應多啟發學生多講一些。

5. 另外,學生的評價,應制定一個詳細的評分標準。

6. 沒有形成書寫副板書的習慣,其實在課堂中把學生的一些回答記載下來。然後用於後面的教學是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是最最貼近學生實際的體現。如在給規則分類時,讓學生從大家所感受到的規則中來提煉出道德、紀律、法律三類規則。

7.對於法律的強制性,應予以講解,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正確把握理解新課程教學理念,在重難點知識突破上應再下功夫。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身邊有很多規則約束着我們,如果少了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法律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着何種重要角色?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話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認識到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進而培養尊重規範,尊重法律的觀念。

2、 瞭解並掌握法律對人們有規範和保護兩方面的作用。

三、出示嘗試題

1、 社會生活規則的作用

2、 社會生活規則的分類

3、 法律的顯著特點

4、 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5、 我們應樹立怎樣的法律意識?

四、合作探究

任務一 我們身邊的規則

任務二 生活離不開法律

任務三 閲讀課本第89至90頁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後回答

1、 你或你的家人有過類似經歷嗎,如果有,請與同學分享

2、 如果沒有相關法律規定,情況將會怎樣?

歸納總結:法律具有的保護作用

五、課堂小結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② 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行為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觀察,發現問題,從中啟迪學生思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規則。

② 結合典型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感悟到法律不僅對我們約束作用,法律更對我們有保護作用。法律是我們的守護神,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從而尊重法律,真正愛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觀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是法律。 難點:法律的規範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

教學方法

閲讀法,討論法,談話,分析法,總結法

教學準備

課本, 相關資料,網上查閲的資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閲讀(教材第85頁)第七課的引言並分析:

有一位父親為離婚把怨氣發泄在兒子身上,他經常打罵兒子,有時還不讓孩子上學,他還理直氣壯地説:“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結果,他因濫用監護權而被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有一位中學生,酷愛計算機編程,一天,他正在為自己的不正當行為沾沾自喜時,警察卻把他帶走了。

問: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為什麼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同學們,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為他們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給國家,社會,集體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這類的事例並不少見。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我們大家都應該自覺地學法,愛法,用法,護法。

那麼,什麼是法律呢?法律與道德,紀律有些什麼不同呢?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法律呢?這就是本課所要討論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1. 我們身邊的規則

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如果沒有行為的規則,各行其是,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人們説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比如説:我們坐公共汽車,先下後上就是一種乘車規則。

現在,在城市裏出現的無人售票公交車,前門上,後門下也是一種乘車規則。

在公共食堂就餐,排隊也是一種規則。

不同項目的體育競賽,有不同的規則。

同學們説一説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同的規則?

同學們的答案是對的,在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種。 歸納起來,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有三種類型:

⒈道德 2. 紀律、規章 3. 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道德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紀律、規章是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 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具有三個顯著特徵: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教師歸納分析:請同學們填寫課本86頁中的表格……

教師引導過渡:同學們通過這一表格的填寫,我們可以看出來,社會道德,紀律規章和國家法律是人們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但是,它們有各有各的特徵。那麼,法律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些什麼不同呢?

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之處: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紀律規章則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而道德則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和維護的,紀律規章則是依靠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來維持和維護的。

3.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而道德則是因為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而異;而紀律規章則只要求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成員或者在一定的場合的人們必須遵守。

2. 生活離不開法律

(一)法律的規範作用

活動一:看漫畫分析問題

看教材的86頁漫畫,要求學生合作討論問題:

同學們想一想,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不堪設想的。我國法律作為人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它體現了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引導:那麼,對於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你知道多少呢?

同學們看教材87頁的相關鏈接。

(二)法律的保護作用

1.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衞士”。

2.國家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3.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三、課堂總結

社會生活需要各種規則,更需要法律的規範和保護,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四、鞏固練習

選擇題

1.關於法律,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依靠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6

一、本教學設計意圖: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

2、能力目標:

①逐步形成按照社會要求規範約束自己活動的能力。

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辨別善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

2、難點:生活離不開規則

三、教學方法:互動式、討論法、探究法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根據標內容精選與我的生活密切相聯繫的規則、規矩,製作。

2、學生準備:看教材、預習本內容。

六、本安排的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一是針對同學們對“規矩”“法律”的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有模糊認識,只看到“規矩”和“法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規矩”和“法律”也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二是,青少年學生情緒容易波動,做事易衝動的特點。

2、解讀程的依據:

“成長中的我”中“學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學會懂得規矩、規則,自覺約束自己。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

1、問題調查導入:(設置六個問題)

①去別人家做客,你知道有哪些規矩嗎?

②你不管什麼情況都能按秩序就餐嗎?

③上學時你遇到紅燈時會自覺停下等待嗎?

④假如你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怎樣處理?

⑤平時你能自覺地對自已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反省嗎?

⑥你會有意識地看一些有修身養性的書嗎?

引出:

一、 我們身邊的規則

1、什麼是規則

人們説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

2、規則的作用:

出示:1823年,在英格蘭一所大學的一場足球比賽中,一位隊員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動作:他跳起用手接住隊友的傳球,直奔對方球門,把球扔了進去。雙方對這個進球是否有效爭執不下,因為當時沒有規則可依。後,為了防止出現類似的問題,英國足協制定了“不許用手觸球和持球跑動”的足球規則,併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規則,一直延續至今。

議一議:

1、為什麼會制定“不許用手觸球和持球跑動”的規則。

2、假如沒有裁判執法,賽場上會出現什麼場面?假如裁判執法不公正,會出現什麼結果?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一些法律知識,懂得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容許的,使我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教學準備 :

蒐集有關的法律條文,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

教學過程:

一.以問激情,導入新課提問:如果學校沒有紀律將會怎樣?國家沒有法律,又將怎麼樣?“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國家一定要有法律和緩慢行走,才能使社會拎井然,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社會主義建設得到順利進行,教案《法律教案》。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什麼是法律?國小生為什麼要學法守法呢?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課文,然後進行思考,逐層領悟道理。

1.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行為規則,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

2.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國家法律的懲處。

3.國小生要從國小法,做守法的好少年。

A. 從國小法守法,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長,不幹違法犯罪的事。

B. 從國小法懂法,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C. 從國小法護法,能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三.練習鞏固,指導行為

1.完成填空,鞏固法律知識

2.思考辨析,明白正確的行為方式。

3.有關資料介紹:違法和犯罪要受到處罰。

四.聯繫生活實踐,説説怎樣做到守法。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知道我國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

2、明確法律為什麼要對青少年給予特殊保護。

3、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含義,並學會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

(1)為什麼要對青少年給予特殊保護。

(2)家庭保護的具體規定,明確家庭的責任和未成年人的權利。

2、學習難點:四種保護的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三、學法指導。

首先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圍繞學習目標閲讀課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學習重難點劃出來,然後把情景材料後面的小問題簡答出來(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和同學們合作研討)。

其次,圍繞導學案,完成相關任務。最後,要利用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重要知識點。

四、課前自主學習部分:

1、凡未年滿xx週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黨和國家對我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和專門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3、家庭保護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4、學校保護的規定有哪些?

5、社會保護的規定有哪些?

6、司法保護的規定有哪些?

五、課堂合作研討部分:

1、家長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為對嗎?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主要應以哪部法律為依據?

2、家長對我們的撫養、教育、呵護,我們,應當如何回報家長?

3、學校保護我們健康成長,我們應如何對待老師和同學?

4、列舉出社會上還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三例),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5、列舉司法保護的具體規定體現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例子,並説明其原因。

六、課堂展示部分:

1、分組展示自主學習部分,教師點評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2、學生合作研討完成後,把研討成果分組進行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七、總結歸納,拓展提升。

1、請同學們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相互點評。

2、閲讀教材107頁的情景材料,回答後面的問題。

八、達標檢測。

同步訓練上的相應試題,老師選出適當題量的試題當堂檢測。

九、學習反思。

同學們可以把本節課的收穫與不足寫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法律是什麼。

②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知道《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

③瞭解法律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

2.能力目標

①積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

②認識以法律為代表的社會規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正確認識學習和生活中有哪些權利,並體驗用相應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完成《課前預習案》。

準備課件、《課堂練習案》和《課後拓展訓練案》。

教學過程:

一、目標解讀、預習反饋

1、導出新課,解讀《導學案》的學習目標:

(1)課件展示與法律有關的圖片。

(2)調查同學們所瞭解到的法律規定了我們的哪些權利。

(3)除了權利,還規定了哪些義務?

(4)法律與道德、紀律的區別在哪裏呢?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至少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1、能夠了解並掌握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2、知道法律給我們規定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檢查《課前預習案》的“預習自測”部分,學生彙報。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難問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説一説,你接觸過法律嗎?

2.你覺得國家的法律和學校紀律有何不同?

3.與我們國小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小組內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精講點撥。

三、精講點撥、學科建模

利用課件教學:

1.課件出示第2頁圖片,列舉生活中我們瞭解的法律,以及給我們所規定的權利。

2.課件出示圖片,瞭解法律給我們所規定的義務。

3.課件出示第4頁的活動園。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紀律的?你認為違反法律的後果和違反學校紀律的後果是一樣的嗎?

4.過渡:道德與法律,是基本的社會準則。對社會而言,它們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課件出示第4頁的閲讀角。)

小結:通過學習閲讀角,正確認識道德與法律的在我們生活中的關係與作用。

5.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法律伴隨着我們。(課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圖片)

小組討論:我們的親人或親戚,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小結:法律調整社會關係,保護合法權益,維護公共秩序。大到國家的政治生活,小到個人的家庭生活,處處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當堂訓練、鞏固新知

利用《課堂訓練案》,當堂達標,鞏固所學。

五、歸納總結、拓展提升

1、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分發《課後拓展訓練案》,如果有時間就當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題。

教學反思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不同的法律調解不同的社會關係。

②體會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標

①區分自身生活中所藴含的法律範疇。

②學習用相應的法律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體驗用相應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利,進一步認識法律公平正義的內涵。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完成《課前預習案》。

準備課件、《課堂練習案》和《課後拓展訓練案》。

教學過程:

一、目標解讀、預習反饋

1、導出新課,解讀《導學案》的學習目標:

(1)課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圖片。

(2)調查家人或親戚,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3)區別認識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區分它們各自的規定?

(4)實地採訪,瞭解我們的學校生活會涉及哪些法律,這些法律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5)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課時。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至少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1、瞭解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點。2、知道法律對我們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義。

2、檢查《課前預習案》的“預習自測”部分,學生彙報。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難問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與我們國小生息息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2.有人説:“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煩,我們儘量別打官司”,這種説法對嗎?

小組內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精講點撥。

三、精講點撥、學科建模

利用課件教學:

1.課件出示第6頁閲讀角,明確刑法的發展及作用,進一步明確當今刑法的作用及大體規定。

2.課件出示第6頁相關鏈接,瞭解民法的作用及大體規定。結合圖片進一步明確民法對於我們生活的相關保障。

3.同上方法進一步瞭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結:在法律的大家庭裏,這些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係,發揮不同的功能。它們規範着人們的行為,保障者社會的生產、生活秩序。

5.課件出示第8頁活動園,將有關情景與相應的法律連接。將所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區別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與我們生活的聯繫及所起作用。

6.過渡: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規則,法律為我們設定了行為準則,提供了外部保障,維護者我們的正常生活。(課件出示第10頁的閲讀角。)

小結:通過學習閲讀角,正確認識法律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7.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法律伴隨着我們。(課件出示法律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圖片)。情景討論: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如何維權。

8、課件出示相關鏈接,瞭解法律援助。

小結:法律明確我們的行為方向,指引我們的行為方向,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讓我們在法律的指引和保護下,個人和家庭快樂、幸福,社會與國家公正、和諧。

四、當堂訓練、鞏固新知

利用《課堂訓練案》,當堂達標,鞏固所學。

五、歸納總結、拓展提升

1.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組織一次“法律故事會”,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或經歷過的與法律有關的故事,説説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3.發《課後拓展訓練案》,如果有時間就當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題。

《什麼是法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明白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懂得青少年面對違法犯罪時,要善於鬥爭

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法律與人打交道;能夠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勇於鬥爭,而且善於鬥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依法維權意識,樹立善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的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教學難點:善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閲讀教材P57“運用你的經驗”)

1.思考:你對此事的看法是什麼?

2.如果你是小華的朋友,你會怎樣幫助他討回公道?

教師總結、過渡:保安的行為是侵犯小華權利的表現。我如果是小華的朋友,可以告訴他要學會用法律與人打交道。引出課題《善用法律》。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維權

活動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結果

(學生閲讀教材P58“探究與分享”)

1.思考:為什麼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為什麼村民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你從這兩則事例中明白了什麼?

教師講述:

王某糾集他人將打傷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傷,違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們依照法律規定同村幹部論理、論法,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維權受懲罰,依法維權終受益。

教師總結:

我們應學會依法維權。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活動二:法律救助幫維權

(學生閲讀教材P58—59“閲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