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企業管理 > 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有什麼目的

欄目: 危機管理 / 釋出於: / 人氣:4.21K

羅伯特希斯,一位頗負盛名的危機管理權威,他用下述四個英文單詞來代表危機管理的四個目的,稱為4R模式:縮減Reduction、預備Readiness、反應Response、恢復Recovery。概括很精煉,但不是很全面。 著名危機公關專家遊昌喬先生將危機管理的目的總結為有六個。下面,小編詳細地為大家講講危機管理的六大目的,快來看看吧!

危機管理有什麼目的

控制危機

主要是建立應對危機的組織、並制定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計劃,從而確保在危機洶湧而來時能夠理智冷靜,胸有成竹。

在危機中發展

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總結經驗教訓,讓公司在事態平息後更加煥發活力。

INTEL公司前CEO 安迪.格魯夫曾這樣說:優秀的企業安度危機,平凡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只有偉大的企業在危機中發展自己。”

因此,危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企業處理得當就能在其中找到發展的機會,從而使企業得到新的發展,但這其中的前提是要對危機有正確的認識,保持坦誠的態度。

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作為社會的一員,企業卓有成效的危機管理,將促進社會的安定與進步。反之如果危機處理不當,將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解決危機

主要是指通過公關的手段阻止危機的蔓延並消除危機。如建立強有力的危機處理班子;有步驟地實施危機處理策略.

預防危機

危機如同SARS一樣,預防與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方法。

企業應根據經營的性質,識別整個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機,並從潛在的事件及其潛在的後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後進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風險並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形成系統全面的風險列表。

從而對這些可能導致危機的原因進行限制,並針對性地練習內功,增強免疫力,以達到避免危機的目的。

在危機中恢復

制止危機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儘快恢復企業或品牌形象;重獲員工、公眾、媒介以及政府對企業的信任。

拓展

危機管理是指企業為應付各種危機情況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訓練等活動過程。

特徵

突發性

危機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機發作的時候一般是在企業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瞬間發生,給企業帶來的是混亂和驚恐。

破壞性

危機發作後可能會帶來比較嚴重的物質損失和負面影響,有些危機用毀之一旦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不確定性

事件爆發前的徵兆一般不是很明顯,企業難以做出預測。危機出現與否與出現的時機是無法完全確定的。

急迫性

危機的突發性特徵決定了企業對危機做出的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十分緊迫,任何延遲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危機的迅速發生引起了各大傳媒以及社會大眾對於這些意外事件的關注,使得企業必須立即進行事件調查與對外說明。

資源緊缺性

危機往往突然降臨,決策者必須做出快速決策,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混亂和驚恐的心理使得獲取相關資訊的渠道出現瓶頸現象,決策者很難在眾多的資訊中發現準確的資訊。

輿論關注性

危機事件的爆發能夠刺激人們的好奇心理,常常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和媒體跟蹤報道的內容。企業越是束手無策,危機事件越會增添神祕色彩引起各方的關注。

型別

誤會型危機管理:澄清事實 藉助權威 指出謠言的來源、用意及對公眾的危害 真正弄清誤會的原因,對症下藥

事故型危機管理:補償公眾損失,表示道歉。尋找事故原因,避免事態過頭。公開承認錯誤,並負全責。調動媒體跟蹤處理過程。

政府危機管理計劃

意外型危機管理:公開損害情況。正確處理與公眾的糾紛。告知事情的來龍去脈。搶購一空防患措施。

受害型危機管理(假冒偽劣):訴諸型法律:表明自己受害無辜;尋求公正評判制裁。藉助媒體,製造輿論壓力。強化產品差異化,形成規模效益。不同型別的危機,處理的方法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處理危機前,企業首先確定危機的型別,以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

企業組織面臨的危機主要有八種:信譽危機、決策危機、經營管理危機、災難危機、財務危機、法律危機、人才危機、媒介危機。

1、信譽危機。

它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公眾對其產品和服務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企業由於沒有履行合同及其對消費者的承諾,而產生的一系列糾紛,甚至給合作伙伴及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或傷害,企業信譽下降,失去公眾的信任和支援而造成的危機。

2、決策危機。

它是企業經營決策失誤造成的危機。企業不能根據環境條件變化趨勢正確制定經營戰略,而使企業遇到困難無法經營,甚至走向絕路。如巨人集團涉足房地產專案——建造巨人大廈,並一再增加層數,隱含著經營決策危機。決策失誤沒有能夠及時調整而給企業帶來了滅頂之災。

3、經營管理危機。

它是企業管理不善而導致的危機。包括產品質量危機、 環境汙染危機、關係糾紛危機。

第一,產品質量危機。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忽略了產品質量問題,使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一些產品質量問題甚至造成了人身傷亡事故,由此引發消費者恐慌,消費者必然要求追究企業的責任而產生的危機。

第二,環境汙染危機。企業的 “三廢”處理不徹底,有害物質洩露,爆炸等惡性事故造成環境危害,使周遍居民不滿和環保部門的介入引起的危機。

第三,關係糾紛危機。由於錯誤的經營思想、不正當的經營方式忽視經營道德,員工服務態度惡劣,而造成關係糾紛產生的危機。如運輸業的惡性交通事故、餐飲業的食物中毒、商業出售的假冒偽劣商品、銀行業的不正當經營的醜聞、旅店業的顧客財務丟失、郵政業的傳輸不暢、旅遊業的作弊行為。

4、災難危機。

是指企業無法預測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強制力量,如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災害、戰爭、重大工傷事故、經濟危機、交通事故等造成巨大損失的危機。危機給企業帶來鉅額的財產損失,使企業經營難以開展。

危機管理

5、財務危機。企業投資決策的失誤、資金週轉不靈、股票市場的波動、貸款利率和匯率的調整等因素使企業暫時資金出現斷流,難以使企業正常運轉,嚴重的最終造成企業癱瘓。

6、法律危機。指企業高層領導法律意識淡薄,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涉嫌偷稅漏稅、以權謀私等,事件暴露後,企業陷入危機之中。

7、人才危機。人才頻繁流失所造成的危機。尤其是企業核心員工離職,其崗位沒有合適的人選,給企業帶來的危機也是比較嚴重的危機現象。

8、媒介危機。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但是由於客觀事物和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以及報道人員觀察問題的立場角度有所不同,媒體的報道出現失誤是常有的現象。一種是媒介對企業的報道不全面或失實。媒體不瞭解事實真相,報道不能客觀地反映事實,引起的企業危機。二是曲解事實。由於新科技的引入,媒體還是按照原有的`觀念、態度分析和看待事件而引起企業的危機。三是報道失誤。人為地誣陷,使媒體矇蔽,引起企業的危機。

預防方法

一、瞭解企業自身的真實狀態,目的是要把危機控制在潛伏階段。

這裡不得不提中國的企業管理大師馬雲先生,他在阿里巴巴存在供應商欺詐的事實面前,自暴家醜,主動破局,高管下課。我們相信,更多的企業沒有主動踢爆的覺悟和魄力,但都有主動整改的決心,我們也相信,很多企業是在自我修正中不斷壯大的。

二、瞭解媒體的報道語態。

企業預防危機的神經是不能鬆懈的,在危機引爆之前,肯定是會有媒體聞腥而動,這時企業就應敏感地發現問題,揪出隱患,找出正確的合理的解釋理由。危機引爆後,企業將面臨非常複雜的局面。首先要了解資訊源,確認報道屬實還是刻意誇大。為避免有些媒體為“搶新聞“而進一步歪曲事實,澄清事實是不二法門,不僅要保持“前後一致”的澄清口徑,而且要憑藉輿論精英的力量進一步佐證事實。這裡,快筆頭公關認為企業即不能反應遲鈍,也不能反應超速,更不能反應過度,重要的是給媒體一個相信你的理由,而不是讓媒體認為你是在挑戰他的公信和權威。

三、瞭解公眾的心態。

無論企業品牌在公眾心中有怎樣的地位。危機發生後,公眾的態度除了質疑還是質疑,此時民眾更關心的是危機對我有沒有影響?對我有什麼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短暫的還是持續的?企業有沒有能力控制危機的蔓延?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來維護和保護我們的安全?公眾最害怕的是危機中仍然潛藏著“隱瞞”和各種“不確定性”。因此,企業第一時間要做的未必是道歉,而是消除疑慮,樹立資訊。

此外,在社會化媒體如此發達的當下,企業不能只看重與主流媒體的關係和搜尋引擎的遮蔽,以及網路水軍的話題。有思想,有邏輯,有觀點,有信仰,有堅持的網路達人無處不在,他們會利用微博等社交工具在第一時間把危機每個角落,試想刪貼公司如何將微博中浩渺的評論刪除?因此,危機公關要做是幫助企業找到正確的渠道,在正確的時機,正確地使用話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