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95W

新课改下,课堂上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就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高中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行为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不到发挥。

新课改下,课堂讲究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思考,动眼、动脑、动手、动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能自主处理的问题放开手,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自己去解决。学生较难处理的,教师通过举例、设问等方式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朝着答案的方向思考,一步步接近答案。总之我们要相信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学生自己是有能力能处理的,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展示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学”的主体地位等到突出,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四、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习,做到触类旁通。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意义重大。

  五、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系统化掌握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

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