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作文

点评作文集合5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85W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点评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评作文集合5篇

点评作文 篇1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讨论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大学联考语文标准化考试是产生当前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症结所在。它捆住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手脚,窒息了语文教学的生机,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越来越走入死胡同。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将1998年大学联考语文试卷分别寄给了国内几位知名教授,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教授在研究了这份试卷后,写下了这篇感想。

思维被纳入固定模式我们的根本教育观念已到了该反省的时候给我的任务是评论大学联考试卷。

我读了,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这两大部分、六大项、三十五小题、十大页,据说有一万二千字的标准化的考题,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要把我的思维强行纳入某一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刚性的模式中,进而控制我的心灵:我感到生命的窒息,陷入了莫名的恐怕与痛苦之中。

而且我知道这种"考试"的威力:你(或许还有你的家庭)未来的命运都掌握在它的手中,你必须臣服。记得鲁迅曾提到有一种"山羊",它能够"率领羊群,悉依它的进止";在我的感觉中,这种"考试"其实就是更为高明的"带头羊"。于是,眼前幻化出一幅"漫画":"山羊"在前面走着,"胡羊们(千百万的学生,连同他们的老师、家长),就像鲁迅所描写的,"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颜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鲁迅说:"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这才是要害所在:"往哪里去?!"客观地说,考试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引导性的,并且也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由此造成的某些弊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从根本上取消考试--"文革"中也真的这么做了,其理由之一就是要根除考试的弊端,其结果是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这一段历史,是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考试之弊时所不能忽视的,那是一条线,我们的反省不能走向那样的极端。因此,所要讨论与质疑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试所要引导的方向,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往哪里去"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追问考题的背后,所暗含的预设的课程标准、培养目标,而这又必然追问到根本的教育观念上去。人们对目前语文大学联考的种种不满,包括本文开头所描述的考题给我带来的恐惧和痛苦,说到底,就是因为在这些"教育的原点"上出了问题。我们的反省,应该深入到这些根本问题的冷静的思考与讨论上。这样的讨论必须是民主的,应该让不同的意见充分发表,并展开充分而平等的讨论。

作文大量出现"父母双亡"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迫使考生瞎编我注意的是考题的两个特点。先看第一部分题目,要求考生判断拼音、写字、词语(包括成语)运用的正确与否,判断句意明确与否,判断文章的排列、表述恰当与否,判断对文章的理解正确、准确与否……等等。这里,可注意之点有二:一是偏向于对考生(教育对象)的判断力、理解力的要求,而要求考生理解判断的主要是报刊上的文章与科技文章;二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思维的正确、明确、准确、恰当与精密,而对正确性、准确性……的理解又是十分机械而刻板的,实际上是按照"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去要求考生。孤立地看,要求本身似乎并无问题,但如果联系着想象力、情感力、感悟力、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逆向思维)……等等,就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此片面的考试标准,究竟预设着怎样一个语文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说到考题中的作文部分。本来这部分是可以让考生发挥他(她)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但我们所看到的题目却是:"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写一篇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很容易就注意到,题目的前提--对现今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是成年人作出的,或者说是社会流行的一种看法,而且也是社会所关注的;却并非考生(教育对象)的自我评价,也未必是他们所关注,感兴趣,真正有话要说、可说的。而且题目本身:《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就已经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价值取向。这实际上就是要把考生的思维与写作,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而且是强制性的。

写到这里,我才明白,我面对考卷所产生的压抑感,以至于恐惧与痛苦,就是这样产生的。考生是年轻人,当然不会有我这样复杂的,并且是无可奈何的反应,他们有自己的应付办法,就是瞎编--于是这届考试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我从这孩子们的扭曲的"反抗"中看到了心灵的可怕的扭曲--想想看,随意拿父母的死亡"做"文章,这意味着什么?!"标准化"造成人格缺陷忽略独立自由精神的培育可能使受教育者走向反面于是,我终于明白,这样的"标准化"的试题,实际上已经规定了一种所要培养的"人才标准"。这将是怎样的一种"人才"呢?他们有一种很强的能力,能够正确(无误)、准确(无偏差)地理解"他者"(这"他者"在学校里是老师、校长,在考试中是考官,以后在社会上就是上级、长官)的意图、要求;然后把它化作自己的意图与要求,如果做不到,也能自觉地压抑自己不同于"他者"要求的一切想法;然后正确、准确、周密地,甚至是不无机械死板地贯彻执行,所谓一切"照章(规定,社会规范)办事",做到恰当而有效率,并且能够以明确、准确,逻辑性极强而又简洁的语言文字,做出总结,并及时向"他者"汇报。这样的人才,正是循规蹈矩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官员、技术人员与职员。他们能够提供现代国家与公司所要求的效率,其优越性是明显的;但其人格缺陷也同样明显:一无思想,二无个人的创造性,不过是能干的奴隶与机械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是"齿轮与螺丝钉",而且是国家机器与商业机器上的双重的"齿轮与螺丝钉"。

这里,我们所面对的,正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它确实需要培养有能力有效率的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包括技术官员),但同时它又存在着使人工具化、奴隶化的陷阱与危险。我们今天大学联考的弊端与暴露的教育危机,并不在于对知识、能力的训练本身,而是我们走向了"科学主义"的极端,一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陷入了繁琐哲学,一方面又忽略、排除了作为教育的根本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甚至有可能走向窒息与控制受教育者的心灵的反面--我们之所以如此尖锐地提出"向哪里去?!"的问题,正是出于这样的危机意识。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呼吁:请解放我们的孩子,连同他们的老师与家长,甚至包括考官们(作为个人,他们十分辛苦,也并无责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从科学主义与繁琐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失去了灵魂的教育功能观念与相应体制中解放出来。

点评作文 篇2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样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已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期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采,忙得不亦乐乎。

【评析1】 漂亮。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精彩说理。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亮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据此展开述说,让人神清气爽。

文章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入理入心。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象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象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结尾,作者专门用一个段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有力收束。文章一唱三叹,意境迷人,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表现出深厚的语文功底,令人赞赏。

【评析2】: 文章标题出彩,将全文阐述重心落实在“奈何”两字上,既是对种种为利禄而“忙”的社会现象的感慨不满,又是对忙“的”负面效应的批评,给了我们以人生的一种警示。立意较深,显示了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面广,但又不单一罗列现象,而是善于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进行筛选、提炼,由生活而阅读而心灵,紧扣话题层层展开,从而表现出考生的选材能力。语言表达运用散文化笔调,富有诗意又不失为明快有力.尤其是末尾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余地。

点评作文 篇3

当我静下来时,仿佛还能够看到那棵葱郁的槐树。每当想起了它青翠的身影,感激之情总会在我心中回荡着。它挺拔的样子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这位父亲是公平的,对每个孩子都会无偿的馈赠。

夏日的太阳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爷爷,大地都被这位老爷爷烤的十分燥热。这时,我总是会窃笑着藏到那棵槐树下面。

我喜欢在炎热的夏天藏在绿色的伞下。娇小的身体微微倚着粗壮的树干,仰头望着它翠绿的枝叶。那是我的心最为宁静的时候,槐树的树叶扮演边遮阳伞边唱着它的歌谣。优美的音韵令人感到一阵宁静,纷扰在它的歌声中平息,夏日的酷暑也不在这么热了。

槐树所笼罩的地方像是另一个世界般,凉爽的风来了一阵清香。抬起头,原来在它青翠的枝叶间藏着一朵朵芬芳的花朵,风一吹便飘落下来。一朵洁白的槐树花落在了我的肩膀,清香也在我的肩上滞留着。

这棵槐树对我来说是最为独特的存在。也许你会说,它和伞最为接近不是吗?的确有几分相像,但它却比伞多出了许多东西。伞尖转动,转不出它那鲜明的颜色,转不出它那沁人的芬芳。

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时,心中多了一抹惆怅。它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了。但是却永远不会消失在我的记忆中,粗壮的树干,青翠的枝叶……每一个柔美的线条,每一抹绮丽的色彩都在我的心头深深地刻着。

时间过了这么久,许多感情都渐渐的被冲淡了。但是我对它的感激却没有冲淡,反而越陈越浓。曾经,每一个夏天都为我充当遮阳伞,为我洒下一片芬芳。这样的恩情我怎能忘记。

一切都需要感恩,我多么想怀着这颗感恩的心,再次见见这棵槐树,对那棵槐树说一声:谢谢。

点评作文 篇4

夏令营回来后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告诉世界我能行》。这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的,里面有50个我们成长需要面对的问题。许多都是她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真实的故事。

知心姐姐教了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世界。有一次,她带30个小记者去手拉手希望国小采访,而进村第二天就下起了暴雨。小记者们有的踩到了牛粪其臭无比,有的淋得像只落汤鸡……个个狼狈不堪,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说太糟了,反而说太好了,平时还碰不上呢!其中有个叫刘漫夕的漂亮女孩,她的鞋底断了,两只脚就像泡在水里一样。经过几天的磨练后,她从一个爱哭的娇娇女,最后战胜了自己的眼泪,快乐又自信。

我从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记得我去夏令营的那几天也曾像她一样。客房里,蚊子围着我飞来飞去,洗澡水冰冷冷的,饭菜一点儿也不可口……看到这么差的环境,我一肚子的埋怨,满肚子都在想太糟了!太糟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断向妈妈搬救兵,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下雨”,担心恐惧时时围绕着我。如果当时也能像他们那样换个积极乐观的心情去面对的话,说不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美丽的景色。想想灾区的人们不也住得比我们破,生活条件还要差,那他们也坚持熬过来了。以后,凡事不要总说“太糟了”,碰到困难不要害怕,对自己说一句“太好了!新的挑战又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改变心情改变世界吧!

点评评语:这篇文章是作者读《告诉世界我能行》而引发的感想。文章开篇点题,中间部分抓住“改变心情就改变世界”这一观点展开,先是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接着结合现实进行了阐述,全文语言流畅,一气呵成,不失为一篇佳作。

点评作文 篇5

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突然来到了我们身边。上星期五,还是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天气,一夜之间气温骤然下降了十几度。早晨起床时,妈妈给我拿来了毛衣和毛裤,我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穿这么多衣服?”妈妈告诉我:“今天降、温了,爸爸还要去北京出差,北京正下着大雪呢!”

起床后,我来到窗前,看到窗户玻璃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霜。我好奇地用手指在上面写了三个大字“降温了”。移开窗户,一阵冷风扑面而来。窗外梧桐树上的叶子飘飘扬扬地落了一地,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

吃完早饭,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骑车的人穿上了羽绒服,戴上了帽子和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时,天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毛毛雨,我加快步伐向学校走去……

天真冷呀!

Tags: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