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語文閲讀答題小技巧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7.61K

  語文閲讀答題小技巧:

語文閲讀答題小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

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例如:陝西省會考題:目前一般有哪幾種消暖霧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們陝西的消霧作業屬於其中哪一種?(3分)

答案是:3種。“加熱法”、“吸濕法”、“人工攪動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屬於第二種。

  二、 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1.儘量利用原文語句。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閲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裏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這裏,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説,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閲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户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説,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閲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2.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

  閲讀題目考點

  一、記敍的要素 :

1、 記敍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於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的脈絡,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要素,是記敍文的主體部分,內容的展現,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達,就是通過這些來實現的。閲讀記敍文要能明確這三個要素,即使不要求準確概括,也須達到能大體將這三點説出來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誰?幹什麼?

  二、記敍線索:

記敍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落,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説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線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麼都可以成為線索,只有那些能夠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體現文章主題思想的具體事物,才能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線索類型:物線、事線、人線、感情線、時間線、地點線、見聞線。

線索大致分六類:

1)以具體事物或事物的特徵為線索。如《白楊禮讚》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貫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徵為線索。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

3)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變色龍》以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4)以思想感情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不大喜歡——想去看看——讚賞蜜蜂——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

5)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為敍事線索組織材料,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到仙台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離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6)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如《孔乙己》以小夥計“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線索”是連貫文章始終的脈絡,是文章的綱。

①文章的標題

②反覆出現的詞或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三、常見的敍述順序

1.敍述類型:

順敍:按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如:《一面》,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敍了作者和魯迅的見面經過,表現了魯迅關心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思想,並突出了“一面”給我的鼓舞。

倒敍: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敍述,也就是在記敍的時間上與事情的實際是相反的。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文章的開頭一句,它開宗明義,落筆點題,用追敍的手法,再現了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插敍:在敍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敍述,插入和內容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敍述。如:《驛路梨花》,以我和老餘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通過設置懸念和巧妙穿插,刻畫了一組人物,展示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其中解放軍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屬於插敍部分。

記敍順序作用:

順敍:按時間發展,有條有理。

倒敍:1、強調。

2、製造懸念。

3、情節富於變化,吸引讀者。

插敍:1、補充內容,豐富情節。

2、照應上文,或為下文鋪墊。

  四、記敍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會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轉合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在不同文體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

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D設伏筆、E作鋪墊

二從內容上:

常有A開篇點題、B深化中心、C點明主旨(畫龍點睛)

具體如下

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內容上(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結構上(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結構上(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領上文)

3、文末:內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或畫龍點睛、)

結構上(首尾照應, 結構完整。)

如何賞析詩文中所喜歡的句子:

1、從修辭手法上分析;(修辭的作用)

2、從該句在文中的作用;(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前後照應、畫龍點睛……)

3 從語言風格上(豪放、婉約……)

4、從用語、遣詞準確傳神巧妙

5、從藴含的哲理,給你的啟示。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含義

1、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

2、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言外之義。

3、結合整篇文章的語境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

解題方法:文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是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有重要作用,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議論抒情方面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正確理解和分析這些語句,有助於我們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解題技巧:含義要結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五、詞語的調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説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詞好在哪裏?

“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體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辭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達意圖,以及對抽象的句子進行闡發或使之具體化等。

答題方式: 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我認為詞語運用好的原因是……”作賞析的開頭

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説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答“喜歡詞語的原因”時,常用“第一…第二…第三…”這種形式來呈現賞析詞語的思路和答題的不同角度;

表面意義 表面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深層含義 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藴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

準則:詞不離句。解釋詞語必須回到文章中去,在詞語所在的特定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決不可隨意揣測。

做題步驟是

(1)看清題幹要求,鎖定詞語。

(2)回到文中,還原詞語位置。

(3)劃定語言環境,前後勾連,綜合信息。

(4)組織語言,完成答案。做詞語賞析類試題時

六、記敍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1 、劃分段落層次方法

1)按時間推進劃分(時間詞語為標誌)

2)按空間變換劃分(地點詞語為標誌)

3)按感情的變化劃分

4)按選材角度或內容的變化劃分

5)按邏輯關係劃分(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

劃分段落層次技巧:

簡單説就是合併同類項,把相同內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a?a幹什麼?±(或?°什麼?a?a怎麼樣?±)

2、 段意、層意的概括

歸納大意是在分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或者是同步進行的,一般説來在分層次合併同類項的同時,大腦也就在歸納各層的大致意思,再進而形諸文字而已。歸納層次大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説明各層寫了什麼;二是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三是選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

不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則: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簡潔,不要過多複述;三是力求明確,不能籠統含糊。

七、記敍文的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與讀者沒有距離;

第二人稱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稱,是以“他”敍事。運用第三人稱敍事,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敍述的角度比較靈活、自如。

八、描寫方法及其作用:(五種表達方式:記敍、 描寫、 説明、 抒情、 議論。)

A、人物描寫及其作用

類型: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描寫

人物描寫方法作用:描寫+對象+特徵(性格)

B、景物描寫在記敍文中的作用

1、暗示時代背景。

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動情節發展、預示結局。